年轻网友对抗算法:用null,比“momo”,打败算法更容易!

沉着生社会 2024-12-21 10:28:51

大数据的杀熟无孔不入。像网友说的,前几天看机票,原价835:

再看同一趟飞机,变成了1300多,越刷越贵:

原因也很简单,刷的次数多了,平台以为买的人多了,买卖就是这样,有需求有价格。买的人多,那么我涨价卖。这就是平时我们说的大数据杀熟。

现在年轻人对抗杀熟也有自己的一套手段。就拿机票来说,他们会怎么操作呢?

第一种,在各大平台刷类似的话:

当然,这样刷不代表机票一定会降下来,但作者试过,这样刷平台有时候会漏几张优惠券给你,总之算是优惠了一点。

第二种:

对着手机说不去了,机票太贵。

手机监听的存在,这种做法有时候也能降低出行费用。

互联网很大,对抗算法的人也不少。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对算法的博弈。很长一段时间,网上突然爆发了“momo”大军,无数人隐匿在这个统一的昵称背后,试图在社交平台上获取更多的自由与匿名性。

人们想用这种做法在算法的眼皮底下“蒙混过关”,以一种群体的力量来稀释个人信息的暴露,进而在推荐系统中找到一片宁静的角落,不被过度地追踪与分析。

然而效果微乎其微,momo,也是一个名字,是一个群体。最后的背后还是一个标签。

在互联网的数据库中有那么一个字段,叫:“null”表示空,用它,比“momo”,打败算法更容易。“null”,在计算机语言中代表空值、无意义或者未知。当我们将其运用在用户名等可被算法抓取分析的信息节点上时,就像是给算法递上了一团迷雾。

与“momo”相比,“momo”虽然是匿名的,但它依然是一个有确定意义的符号,算法可以通过对大量“momo”用户的行为分析,逐渐摸索出其背后的群体特征与行为模式,从而继续精准推送内容或者进行数据挖掘。

但“null”,它就像一个黑洞,没有任何可直接解读的语义信息。算法面对这样一个空值,就如同陷入了一个逻辑的困境。

不过,人与计算机之间注定要进行这场无休止的“猫鼠游戏”。毕竟,有人想省钱,就会有人想赚钱。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