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分流50%的学生,不一定就是思维能力不足。孩子不笨但是贪玩的情况,可能确实存在,但肯定是不愿意学的孩子。初中的难度,聪慧的孩子,可以很轻松的学好,而不那么聪慧的孩子,愿意提升投入度,哪怕借助外力,学好的可能性也不大,而过不了普高线的学生,则大多是不愿意学习,包括学习意愿和思维意愿。
很多孩子成绩的突然滑落,发生在初二阶段,伴随成绩滑落的所谓叛逆期。典型表现就是不爱学习,沉迷于电子产品等,而成绩优异的孩子,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其根源可能就是随着学习难度提升,学习上的抗性体现。
初一相差不大,初二两极分化,数学的难度提升,英语的投入度提升,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成绩分层。这部分孩子初中课程都不愿意面对,高中学习更无法面对。
虽然家长希望普及高中,但这些孩子却不愿意,学不来不是高中学习最大的问题,不愿意学习才是关键。人和人的差距就是客观存在,有些人以研究难题为难,有些人让其思考就是莫大的煎熬。走到职高技校的新生迎接处,愁眉苦脸的是家长,开开心心的是学生。
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很聪慧的,也有靠努力的,但没有不愿意学习的。学习投入度只是所有孩子的基本要素,思维能力比拼才是关键,因此高中的课程难度区分度更为明显,思维能力的差距被放大。
高中阶段的淘汰赛,并不是到高考的最后一刻,而是开局即分层,入学相差不大的成绩,在数理化等理科成绩,天上地下的分层。很多人抱怨文科升学就业难,但为什么会选文科,这本身就是分层结果,因为理科选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