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赵贞吉严党胡宗宪烧信,嘉靖烧供词,都是为自己利益做的选择

不会落水的焱燚 2024-07-27 04:46:46

清流

浙江大案,赵贞吉送到朝廷的审讯结果,被内阁、司礼监直接打回,让赵贞吉重审。

其实很简单,内容涉及严世蕃、杨金水,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还是毁堤淹田的大事,他们问罪是自然的。

与此同时,张居正给赵贞吉也寄来一封信,是遵照他和徐阁老在内阁商定的意思写的,大意让赵贞吉把供词重新推上去。

赵贞吉收到朝廷一份公函,一份私人信件,清流寄来的,代表党派的意思。

那么赵大人该怎么做呢?

清流的每一个人,掌握的信息也不一样。

徐阶掌握了最全的信息,他觉得这份供词是绝好“倒严”的机会。虽然供词被打回,但他认可张居正让赵贞吉把供词重新发上来的做法。

张居正掌握的信息没有徐阶全面,但他感觉这是一个倒严的机会,不能放过。

赵贞吉远在浙江,他掌握的信息不全面。

但是供词被打回,代表着司礼监和内阁对他不满意。赵贞吉是一个一心想要向上爬的人,他想靠着在浙江干出点业绩,进入内阁。

但是清流却要把他推出来,让他继续顶在前面,赵贞吉不得不多想,清流是不是要将他抛弃?

收到信件的两天后,赵贞吉将张居正的信给清流的谭纶看,想必他想好了怎么做,需要一个见证者。

清流目前最大的敌人是严党,可是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每人都有自己的心思。

赵贞吉和张居正的矛盾就是从这封信开始,赵贞吉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坚定,自己要迎合嘉靖上位的信念。

赵大人是一个极端利己主义者,他个人利益永远排在第一,党派利益在他眼里也算不上什么。

赵大人这次叫谭纶来,是要告诉他,自己的决定,不能按照张居正的说法做,目前的朝局抗倭,他不能和内阁 司礼监对着干。

为了不得罪内阁和司礼监,赵贞吉自己不愿意重审,让海瑞重审。

赵贞吉虽然一方面是为了甩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磋磨海瑞,不听话的下属是一定要被收拾的

赵贞吉用蜡烛烧了张居正的信,这表明了赵贞吉要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迎合皇帝成为不粘锅。

严党

胡宗宪一直将严嵩视作自己的领路人,尊敬的长辈,可胡宗宪收到严嵩的信,他的心却凉了。

“天下大局,有心腹之患,有肢体之疾。国库空虚,灾荒频仍,君父之宫室未修,百官之俸禄久欠,此朝廷眼下心腹之大患也。倭寇骚扰东南,赖吾弟统貔貅之师连战巨创,已不足为虑,此肢体之疾也。望吾弟体朝廷大局,暂休兵歇战,以解国库不继之难。待鄢懋卿南下巡盐,收有盐税后,朝廷再调拨军款,悉剿倭贼.....”

通篇的意思,就是让胡宗宪养寇自重的话。因为胡宗宪是严党的护身符,出于私利,严嵩希望学生为严党的利益考虑。

胡宗宪在剧中是一个比较完美的官僚,懂时局,有手段,有道德底线,可他就是有底线所以才会苦苦挣扎。

他心中想的是百姓、名声,而不是严嵩父子那种只考虑严党的私利。

浙直总督,在其位,谋其政,这就是最大的理。

无论朝堂如何,他在这个位置,就应该打赢这场仗。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为了社稷百姓,他背弃了他的老师,这就是胡宗宪的选择。

烧掉了严嵩的信,也意味着失去了严嵩的支持;而胡之前也委婉地拒绝了嘉靖,出卖恩师换得自己入阁。

如此一来,胡宗宪就失去了在朝廷的立足之地,他回乡养病也是无奈之举。

胡宗宪烧的是严嵩的信,他在自己的官位和自己的责任之间,选择了自己的责任。

嘉靖

收到海瑞的重审证词,嘉靖对海瑞这个名字有了更深的印象。

嘉靖对海瑞的评价极其恰当,一个七品县令有如此霹雳手段,是至阳志刚之人,认为儿子还是识人的。

但是他不赞同海瑞此时的做法,毕竟嘉靖要从大局考虑。

驱动嘉靖决策的因素,是大势。此时外部不安定,国库缺银子,自己要修仙,他需要严嵩帮他搞银子,所以不能动他。

所以清流此时争是毫无意义的,左右不了大势,海瑞所作的一切也是无用功。

嘉靖心中有了决断,他一向不会直接说自己的意思,于是召见严嵩和徐阶,借品评青词暗示了自己的态度。

这番青词的评论,是暗示胜负已分,徐阶已经赢了,严嵩和吕芳已然认输,但这个事情不要再摆到台面上来了。

严嵩对这个结果满意,可徐作为清流的领袖,不能让浙江大案不了了之啊。

于是徐阁老言语中,逼嘉靖对浙江大案表态,嘉靖没有接话,而是背了诗经中硕鼠一篇,意思很明确,贪官杀不尽。

徐阶自然是失望的,忙了半天就是这样一个结果,清流下面的人又会有什么想法。

然后嘉靖又通过烧青词表达了自己的决断,将供词烧掉给上天看。

海瑞那封牵涉毁堤淹田、通倭的奏疏。他假装没有看,没有看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可以不做决断。君父知否?君父知,也不知。

确认封口未开,其实是三派势力达成一致的最终结果确认。

此时严党不能倒,嘉靖还要他们继续帮他捞钱,这也是皇帝的选择。

嘉靖烧的是海瑞硬顶的奏疏,他在百姓的公义和自己的名声间,选择了自己的名声。

三人都烧了信,供词,但是选择是不同的,赵贞吉和嘉靖都做出了利己的选择,而胡宗宪却选择了利他,高下立判。

2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