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曾在中国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发过光,也散过热。但由于他后期无法融入新的中央路线,又不能接受中央和共产国际的批评,到最后,他与党组织离得越来越远。
陈独秀
陈独秀人生的最后几年是孤独的、寂寥的,也是身心俱疲的,这种情况下,他迫切希望找一块清净之地来度过人生的最后时光。
可此时的他,已然不复韶光,刚到栖身之地,就受到了白眼。
即使人生落寞,也要保持气节1932年,由于托派叛徒谢少珊的出卖,正在上海法租界岳州路永兴里11号楼里卧病在床的陈独秀被逮捕了。
陈独秀被捕时
公共租界巡捕房在陈独秀的房间内,查抄出了各种文件和俄文版的共产主义书籍。虽然有各界人士的暗中帮忙,陈独秀还是在牢狱中度过了5年时间。
直到1937年,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对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一颗炸弹正好落到了关押陈独秀的老虎桥监狱中,幸而陈独秀躲在床下才躲过一劫。
此次过后,友人陈中凡来探望陈独秀,见此情景,当即联合胡适、张伯苓等人向当局反映,要求提前释放陈独秀。
在众人的努力下,陈独秀终于迎来了自由的空气。但此时的58岁的陈独秀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意气风发,面颊消瘦,精神不振。
出狱后,陈独秀两次主动找到在南京筹备八路军办事处的叶剑英,表示“赞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当时,毛主席和张闻天提出了陈独秀回到党内工作的三个条件,但可惜的是,陈独秀并不领情,他依旧毫无悔意,由此错过了回党内的最佳时机。
不仅这一次,在1939年时,中共中央也劝说陈独秀到延安养老,让其感受延安的革命氛围。但陈独秀仍旧迈不过心中那道坎,拒绝了最后一次邀请。
陈独秀被托派出卖,脱离共产党,出狱时可算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这时,国民党想要拉拢他,蒋介石派亲信朱家骅上门拜访,希望他能够组织一个“新共党”与延安对着干,并许诺给予10万活动经费,和5个“国民参政会”名额。对此,陈独秀冷哼一声:“想拿我装点门面,真是异想天开。”
蒋介石
蒋介石想得太过美好,陈独秀即便现在人生落寞,也不会失去气节,更何况,他的长子和次子也都牺牲在了国民党的刀下。
随着日军的步步紧逼,陈独秀的家乡也遭到了破坏,他自然也不想回去在日本眼皮底下生活,因此,他已然无家可归了。
1930年,陈独秀在比其小30多岁的妻子的搀扶下来到了重庆,住进了石板街15号川原公司一个姓黄的熟人家里。在他到达重庆之前,他的母亲和三儿子陈松年也到达了这里。
陈独秀和潘兰珍
路途的奔波,加上此时正值重庆最炎热的时候,陈独秀感觉自己的血压在直线高升。他想离开重庆,到一处清静的地方养老。可仔细想想,天下之大竟然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想到这里,陈独秀不由得伤感起来。
就在陈独秀不知何去何从时,一个故人的出现,让他犹如天降甘霖般喜悦。这位故人就是同乡好友邓仲纯。
在江津的最后几年邓仲纯与其弟邓季宣和陈独秀是安徽怀宁同乡,两家是世交,且邓季宣与陈延年、陈乔年还是法国同学。
邓仲纯
邓仲纯兄弟俩现居住在江津,在邓蟾秋、邓燮康叔侄两人的帮助下,邓仲纯在黄荆街开办了“延年医院”,邓季宣则在国立九中任高中部第一分校校长。
当他们得知陈独秀在重庆落脚后,便写信邀请其到江津养老。信中用非常真诚的语气说道:“如果你和嫂夫人愿意来津避难,我及家弟必定热烈欢迎。其住宿和生活费用,皆由我们承担。”
一开始,陈独秀并不愿意接受邀请,高傲了一生的他,实在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救济。但此时的江津确实是一块太平之地,去那里逃难的人很多,并且,他的小儿子陈松年也在国立九中做事。
陈独秀晚年
到最后,陈独秀还是下定决心到江津养老。可陈独秀怎么也没有想到,被人追捧了一世的他,到了晚年却受尽了白眼,对方还是朋友的妻子。
陈独秀坐船到达江津后,邓氏兄弟非常热情地亲自到码头迎接,随后就将陈独秀和妻子安排到了延年医院居住,可邓仲纯的妻子却不愿意。
陈独秀一到江津就吃到了闭门羹,没有什么句子能表达他此刻的心情了,那就像一万只蚂蚁在侵蚀他的心一样难受。但毕竟在江津人生地不熟,陈独秀最终选择了忍受,他只能给儿子陈松年写信,倾诉这段经历:“如果不是因为行李太多,搬来搬去繁琐,还不如回重庆去。”
遭到朋友妻子冷遇后,陈独秀又将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幸好同乡方孝远一家接待了他,他和妻子才临时住了下来。
邓仲纯惧内,平时并不敢反驳妻子。这一次,他好不容易把陈独秀邀请来江津,却食了言,差点让陈独秀住在大街上,因此心里充满了愧疚。
出于这种愧疚,邓仲纯终于鼓起勇气在背地里劝说妻子要大度包容,最终好不容易使妻子松了口,才将陈独秀接到陈延年医院中。
陈独秀在石墙院用过的家具
但到了医院,陈独秀还是时常受到好友妻子的白眼,这一回,他坚决搬走。无奈下,邓仲纯只好又帮他找了一处清幽的地方——鹤山坪杨家的石墙院。
虽然养老的过程有些波折,但幸好陈独秀还是过上了清静的晚年。从1939年搬入石墙院,到1942年逝世,陈独秀在这里住了整整三年时间。
住在石墙院后,陈独秀便潜心于自己的文字学著述《小学识字课本》。由于没有生活来源,生活开支多靠朋友接济。但单凭好友资助,经济条件毕竟有限,为了节省开支,陈独秀夫妇也学起了种田。
一日,好友朱蕴山来看望陈独秀,竟看到陈独秀因胃痛正满床打滚,墙角还放着几个干瘪的土豆,他不禁感叹道:“可怜啊可怜,仲甫竟然没有东西吃。”
饥饿是陈独秀晚年时常要面对的问题,病痛则是另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晚年,陈独秀身患多种疾病,却无钱医治,他只好找些偏方缓解病痛,但这样做无疑加快了他死亡的脚步。
1942年,陈独秀听说一个胡豆花泡开水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便决定一试。没想到,他找来的胡豆花发霉变质,泡水饮用后就中毒腹胀,幸而问题不是很严重。
陈独秀
碰巧,第二日有友人拜访,陈独秀出于礼貌与那人小酌了几杯酒,却不料因过量食用四季豆烧肉,导致呕吐不止。意识到不对劲,他赶忙叫回小儿子,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抗过病魔,于5月27日晚去世。
在为陈独秀办理丧事时,大家才发现,陈独秀的日子过得实在贫苦,没有棺材也没有墓地。关键时刻,还是72岁的邓蟾秋主动让出了为自己准备的四川上等香楠木棺,同时,还主动捐出康庄地皮作为墓地。
至此,陈独秀的丧事才终于圆满完成。
陈独秀之墓
纵观陈独秀的一生,他前半生一步步走到高处,十分风光,但高处不胜寒,他终究因自己倔强致使后半生无比落寞。但他终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不小的贡献,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