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高级将领盐泽清宣是以特务工作见长的,曾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次长、大东亚省驻北京特命全权公使等职,但最后一个军职却是第一一九师团长,曾奉命率部在内蒙防守“海拉尔要塞”和“乌奴耳要塞”阵地,最终在齐齐哈尔向苏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缴械投降。
日本关东军向苏军投降
盐泽清宣(1892—1969)是日本长野县人,1914年5月28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与栗林忠道、大野广一、花谷正、影佐祯昭、和知鹰二、田中隆吉、山县武光、冈崎清三郎、冈本德三、大内孜、宫崎繁三郎、雨宫巽、中永太郎、若松只一、平野仪一、落合甚九郎、仁科馨、牧野四郎等人同学,该期毕业生为742人。
1922年12月14日,盐泽清宣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7期,与木下勇、田岛彦太郎、井桁敬治、稻田正纯、佐藤贤了、赤柴八重蔵、雨宫巽、纳见敏郎、樱井德太郎、长野祐一郎、横山静雄、吉冈安直、辰巳荣一、片冈董等人同学,并于1925年11月27日毕业,该期毕业生为72人。
日本关东军
盐泽清宣从陆军大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陆军参谋本部第二部(情报部)任职,曾经担任过裕仁天皇的侍从武官,1932年12月7日被外派日本关东军,以步兵中佐军衔,在司令部第三课担任参谋,其课长为原田熊吉,时任司令官为武藤信义,参谋长为小矶国昭,副参谋长为冈村宁次。
1935年8月1日,盐泽清宣晋升步兵大佐,升任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司令部警备课长,同年9月21日,东条英机以陆军少将出任关东军宪兵队司令官兼任日本驻满洲行政事务局长,其时关东军宪兵队编制仅200人左右,在东条英机的操控之下,从日本本土、台湾、朝鲜等地抽调大批宪兵骨干,培养和扶植自己的党羽,同时残酷镇压“反满分子”,盐泽清宣作战为东条英机的得力干将,任内犯下了许多恶行。
日本关东军宪兵队司令部
“七七事变”爆发后,盐泽清宣于8月2日奉调回国,出任第三师团第29旅团步兵第18联队长,此时该师团驻地在名古屋,盐泽清宣在回国途中,“八.一三事变”爆发,8月14日就接到新的调令,出任奉天特务机关长,其步兵第18联队长之遗缺,由石井嘉穗大佐继任。
“奉天特务机关”中的“奉天”是指沈阳市的旧称,清朝初期以“奉天承运”之意设奉天府,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改奉天市为沈阳市,1932年3月伪满洲国成立时,沈阳市又被改回奉天市,“奉天特务机关”隶属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管辖,土肥原贤二担任奉天特务机关长时,因策划“九.一八事变”而名声大噪。
华中方面军日酋
1937年12月2日,盐泽清宣被调到苏州,出任华中方面军司令部附,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盐泽清宣随华中方面军司令部移师南京,从事情报、渗透、交涉等特务工作,可以说是从事“南京特务机关”的工作,只是这时“南京特务机关”尚未成立,而这时也正是“南京大屠杀”最为激烈的时期,盐泽清宣也脱不了干系,指认他为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应该是不会冤枉他的。
由于华中方面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迫于国际舆论的巨大压力,日军大本营于1938年2月14日撤销了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十军的建制,上述建制所辖部队均被编入同日成立的华中派遣军,司令部设在南京,由畑俊六大将出任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为参谋长,盐泽清宣于2月18日出任该军司令部特务部建设课长,时任特务部长为原田熊吉少将,盐泽清宣再次成为原田熊吉的部下。
日本陆军特务机关
1938年12月,日本近卫文磨内阁成立了兴亚院,这是一个负责处理侵华事宜的专门机构,由首相近卫文磨任总裁,外相、藏相、陆相、海相兼任副总裁,由预备役陆军中将柳川平助任总务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盐泽清宣于12月16日调任兴亚院政务部第二课长。
1940年4月11日,盐泽清宣晋升陆军少将,被调到华北方面军,接替森冈皋出任兴亚院华北联络部次长,辅佐升任部长的森冈皋工作,森冈皋曾在战后法庭上供述:“特务机关完全由陆军管理,其后设置的兴亚院,是由日本政府控制的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向占领区的傀儡政府传达日本政府的命令,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控制。”
森冈皋
1941年3月1日,森冈皋被调回日本,接替石原莞尔出任第十六师团长,盐泽清宣于同日接替森冈皋主持华北联络部的工作,实际上是华北联络部代理部长,但在日文表述中不叫“代理”而是“心得”,任内负责策划和领导对中国华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侵略。
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殖民统治,日本政府于1942年11月1日设立了大东亚省,原隶属于外务省的关东局、东亚局、南洋局、满洲事务局和中国事务局,以及海外省的北方拓殖局和南方拓殖局等均被并入该省,下设总务局、满洲事务局、中国事务局和南方事务局,表面上隶属于日本政府内阁,实际上是日军大本营的一个附属机关,盐泽清宣于11月1日出任大东亚省驻北京特命全权公使,任内于1943年6月10日晋升陆军中将。
日本人操控下的汉奸
1944年10月14日,盐泽清宣被调到日本关东军,出任于10月11日组建的第一一九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冈部狷介大佐,该师团是以第8国境守备队为基干扩编而成,下辖步兵第253联队、步兵第254联队、步兵第255联队及搜索第119联队、野炮兵第119联队、工兵第119联队、辎重兵第119联队,以及挺进大队、通信队和制毒队,被部署在“海拉尔要塞”地区,承担防御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隶属于日本关东军第六军作战序列。
1945年5月,第一一九师团主力被调到“乌奴耳要塞”,以加强该要塞的防御,“乌奴耳要塞”位于内蒙古牙克石乌奴耳,是日本关东军构筑的众多边境要塞中,距离国境线最远的要塞,也是规模最大的要塞,能够屯兵3个师团的兵力,是属于二线纵深防御要塞阵地,企图在此与苏军决死一战,此时第一一九师团隶属于日本关东军第三方面军第四军作战序列。
“乌奴耳要塞”遗址
盐泽清宣并没有将第一一九师团全部撤到“乌奴耳要塞”,而是留下步兵第255联队部分士兵,组成600多人的临时编队,由于是交由该联队通信中队长中野大尉指挥,因此也被称为“中野队”,担负焚烧营房、销毁战争罪证等任务。
1945年8月8日夜,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联大使伊藤尚武,告知8月9日零时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由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领的苏联远东3个方面军,从西、北、东三个方向同时越过边境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朝鲜半岛、库页岛等地的日本军队发起攻击。
承担西部方向突击任务的是苏联后贝加尔方面军,该方面军从满洲里及额尔古纳河对岸发起攻击,在穿过戈壁沙漠,翻越大兴安,锋芒直至内蒙赤峰、包头等地,8月11日,第一一九师团与进攻的苏军先头部队发生激烈对战,当强大的苏军主力抵达后,防守的日军就开始逐次后撤,到8月15日晚清晨,苏军在装甲部队的掩护下,先头部队已经进攻到“乌奴耳要塞”主阵地二道梁子。
“乌奴耳要塞”遗址
由于苏军对日军“乌奴耳要塞”地貌及火力分布情况不甚了解,对日军的防守能力也是预估不足,导致苏军进攻受挫,不得不暂时后撤,交战双方由此进入了短暂的相持,8月16日上午,苏军击溃了驻防大蛇山防御阵地的日军,正在积蓄力量向纵深发展。
8月16日下午,盐泽清宣接到了日本关东军总司令官山田乙三签署的投降命令,遂向所属各军事主官传达了关东军总司令部的投降令:“停止抵抗就地投降并交出所有武器”,并在当天晚上带领师团司令部人员及步兵第253联队部分官兵夜遁,经博克图逃到了齐齐哈尔。
8月19日,苏军先遣队进驻齐齐哈尔,盐泽清宣率领第一一九师团残部,向苏军先遣队缴械投降,驻守在“乌奴耳要塞”各阵地上的日军,最终向博克图集结,第一一九师团大约有6000多名官兵在博克图投降,苏军最终对“乌奴耳要塞”地面工事进行了摧毁,但是地下工事基本保存完好,当地至今仍留存当年的历史遗迹。
“乌奴耳要塞”遗址
被苏军俘虏的日军战俘,几乎都被押解到苏联西伯利亚战俘营羁押,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盐泽清宣自然也例外,期间他还被中国政府列入重要战犯名单中,至于其何时被遣返回日本,尚未见到相关史料,死于1969年7月18日,不曾获得任何等级金鵄勋章,也没有照片留存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