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四月
编辑|削桐作琴
2010年5月的江南,可谓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而位于偏远地区的熊坑村却没有这份悠闲,他们正在遭遇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水灾。
洪水过后,村庄被严重的破坏,道路边的泥泞不堪,杂草丛生,破败之景,惨不忍睹。
劫后余生,村民们都笼罩在洪水的阴霾当中,此时他们的“救星”出现了,他就是从村子里走出去的亿万富翁熊水华。
他听说了家乡的灾情,立马赶回家乡,可紧接着他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要把村子里还完好的房子都拆了。
拆了房子村民住哪里?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亿万富翁
想要了解这件事的前因后果,我们要先了解这件事的“始作俑者”熊水华。
他出生在熊坑村,这是一个偏远乡村,村里人靠种植一些水稻为生。
人有一技之长,不愁家里无粮,熊水华深知这个道理,他初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学习木匠,他也比较机灵,学得很快。
后来靠着这个手艺攒下了人生第一桶金,也因此他有了发家致富的基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各行各业都蠢蠢欲动,经济飞速发展,这个年代是创业者的黄金时代,可谓遍地都是钱。
熊水华也深知这个道理,于是也加入了创业大军,他敏锐的察觉到房地产是个潜力非常大的行业,于是把自己的全部资金投入其中。
结果可想而知,他大赚了一笔,有了人生第一个100万,但他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后来他开始进军建材市场。
通过这些产业积累的资金,他创办了自己的企业,然后多方向发展,除了这些,他还往家具、机械制造、医疗器械等领域发展。
从木工到企业老板,从几千块赚到上亿元,他的才能令人钦佩,但他的品行更值得称赞。
他有钱之后,没有变得趾高气昂,没有忘本,他带领自家兄弟还有亲戚一块发家致富,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而且对待村民,他也是有求必应,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
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村里谁家小孩患病急需用钱,或者是村里的贫困户,他都是出钱出力,不求回报。
那时自己的企业还没发达,没钱的时候,他就找人借钱帮助村子里贫困的家庭,仅仅在1991年到1992年,他先后帮助65户贫困家庭,花费金额高达130多万。
“我不是为了出名才有意做好事,而是看到什么就做什么,有谁需要就帮助谁。”
这就是熊水华帮助他人的初衷,所以在洪水爆发之后,村民们才把他当救星。
那他为何要拆村民的房子呢?
3600万的心愿
熊水华非常认可伟人说的一句话: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而他也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这句话,家乡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无法割舍的情怀,熊水华也不例外。
洪水过后,家乡满目疮痍,他心痛不已,他自己家的老房子被大水冲毁了,有人就建议他,给自己盖个别墅,这样气派还能彰显地位。
他立刻否决了这个建议,不能自己一个人住好房子,要住大家一块住。
于是他找到村支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给全村每个人都盖一栋别墅,熊水华平时没少帮助村民,现在竟然还要给村民盖别墅,这让村支书都不知道如何感谢他了。
说干就干,熊水华立刻和他的堂兄弟熊九仔、熊水生、熊习生商量了这件事,四个人都非常赞成,纷纷捐款回馈家乡。
想要盖别墅,就要把老房子都拆了,这也就是为何他一回到家乡就急着拆全村房子的原因。
最终他们出资3600万,为村民盖房子、修路、建造娱乐设施,为灾后重建家乡出钱出力。
2013年,熊坑村焕然一新,一栋栋现代化的三层别墅林立在家乡的土地上,别墅设计新颖,生机勃勃,非常的气派。
别墅一共是72套,都是精装修的,只需要配备简单的家具就可以拎包入住,每个村民仅需缴纳3万元就可以入住面积210平的三层别墅。
房屋的所有权归农户所有,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村子里的8户贫困户免费获得一套房。
他还为村子修建了人工湖,各种娱乐设施,村子的各种设施已经景观,他全权负责,不收一分钱。
就这样灾后的破败小乡村摇身一变成了“江南第一村”。
共同致富
2012年,他还在当地成立商会,带动乡村以及周边的经济发展。
如今在新余市,只要提到熊水华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为家乡修桥铺路,救济贫困户,资助贫困学生,盖学校,盖别墅,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他的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他用爱心谱写了一首奉献之歌。
自己献爱心这不是一件难事,难的是带动其他人一块献爱心,而他做到了,他影响了身边的其他企业,纷纷为家乡振兴出钱出力。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空巢老人”的想想越来越严重,于是熊水华又站了出来,他出资50万创办老年人活动中心。
凡是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一日三餐在这里全部免费,娱乐设施也全部免费,周围近1000名老人在这里颐养天年。
如今,走进新余市水北镇熊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高10米的巨型牌楼,两侧篆刻着“忠孝节义熊坑里,锦绣江南第一村”的对联。
走到村庄里,一眼望去,土地平旷,别墅林立,既有良田美景,又有华楼别墅,老人含饴弄孙,孩童嬉戏打闹,宛如走进了陶渊明所说的“桃花源”。
如今村里人已经实现了全面小康,生活富足美满,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熊水华四兄弟的帮助和支持。
熊水华靠着自己发家致富,同时不忘记家乡,用行动回报故土,用爱心奉献家乡,这样的精神令人敬佩,这样的行为受人尊敬。
希望这样的人才越来越多,先富带动后富,这样我国全面小康的道路还会远吗?
夕阳将至,晚霞洒在熊坑村熠熠生辉,比起秀丽的美景,人们的幸福、安逸,更加令人心醉......
信息来源:
1.中国新闻网:《江西四兄弟回馈桑梓 捐3600万建72套别墅赠乡亲》2014-11-27
2.新余市人民政府:《熊水华荣获“江西政协委员十佳实干典型”》2015-04-09
3.中新网:《江南第一村 四兄弟建72套别墅赠乡亲》2014-03-01
如果喜欢本期节目,烦请点击“关注”,既方便浏览往期作品,也不错过下期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