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最后被禁止出国展览

江话直说 2024-10-21 17:16:10

作为世界重要遗产之一,兵马俑的发现不仅是世界考古界的宝贵财富,同时,也见证了我国古代陶制工艺的巧夺天工。

众所周知,秦始皇兵马俑本身是有颜色彩绘的,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彩陶片出土时已经脱落。

但通过残存的只瓷片瓦,我们也能窥见兵马俑最初的的颜色。

看了兵马俑之后,我们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技艺与智慧,兵马俑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每个俑的神态、相貌,都给人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

兵马俑这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旷世奇作,还会被送往世界各地进行展览。

但令人惊奇的是,在兵马俑中,有一张脸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甚至被禁止出国展览。

一、神奇的“一张脸”

1974年,西杨村一村民在家中打井时,从地下掏出了一些陶瓷碎片,这些陶瓷碎片后经考古专家们鉴定为瓦窑或者是古庙塑像。

然而随着掏出的碎片越来越多,考古学家经过现场拼凑,竟然拼凑出几尊陶俑人像。

随后国家有关部门立刻组建专业考古团队,奔赴陕西进行兵马俑的考古挖掘。

从1974年至今,兵马俑的挖掘与保护已经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兵马俑1、2、3号坑被相继挖掘,大众们得以瞻仰兵马俑这千古奇观。

形态、身形各异的兵马俑拥有着千人千面,令人叹为观止。

1987年秦始皇帝陵及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纵观半世纪兵马俑的考古历史,绿脸兵马俑的发掘带给世人最大震惊。

1999年,考古人员于秦始皇陵的二号坑中,出土了一件不同于正常兵马俑粉白肤色的绿脸兵马俑。

这个绿脸兵马俑呈跪射姿态,与粉白脸兵马俑整体上来看,除脸部颜色不同外,没有其他区别。

细看这尊绿脸兵马俑,浓密黑长的眉毛下是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厚厚的嘴唇符合当时的地域特征,身披铠甲的他与身旁正常颜色的兵马俑看起来并无异样。

他的绿色面容令世人为之震惊。

目前这尊绿脸兵马俑被保存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由于绿脸兵马俑十分神秘,其被禁止出国展览。

要知道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陪葬陶俑,它的制作既细密严苛,又有一定的规范。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为什么会容许一个绿脸兵马俑的存在呢?

二、关于绿脸跪射俑的猜测

绿脸跪射俑一经出世,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考古学家的浓厚研究兴趣,关于绿脸跪射俑的猜测,总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猜测一认为,绿脸跪射俑是工匠的恶作剧。

要知道秦始皇大兴土木来修建自己的陪葬俑,底层百姓早已苦不堪言。

为了表示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于是手绘跪射俑的匠人,故意将兵马俑的颜色调至绿色,以此来宣泄自己的愤恨。

但是这种说法很快就遭到了否定。

要知道秦始皇是何等的威严,即使有匠人故意恶作剧,制作了绿脸跪射俑,这座这尊跪射俑被发现时也将立即被销毁,不会流传至今。

另一部分学者推翻恶作剧之说,认为绿脸兵马俑并非本身就是绿色。

而是因为长时间的沉淀,兵马俑在地下发生了某种化学反应,颜色变绿。

但是这种说法很快也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反驳。

兵马俑在地下处于隔绝氧气的环境,即使会发生化学反应,兵马俑的颜色也将变得粉白而非绿色,出土的其他粉白颜色的兵马俑就是最好的见证。

还有人将绿脸兵马俑与少数民族扯上关系,认为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外藩和少数民族。

众所周知,秦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如果绿脸跪射俑代表的是某一少数民族,那为何只出土了一尊绿色的兵马俑,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颜色却没有呢?

还有一种猜测认为,制作绿脸跪射俑的工匠是色盲。

由于分不清红色和绿色,所以误将绿色涂到了兵马俑的脸上。

但这种猜测根本站不住脚,一方面,颜料都是统一的,不可能单供绿色颜料;另一方面,一旦绿脸跪射俑被制作问世,将即刻被销毁。

因此这种说法很快也遭到了学界的否定,随着考古学家的深入研究,最终关于绿脸跪射俑的秘密,更多集中于两种猜测上。

一是绿脸跪射俑确实由“变色”而成,另一种是这座兵马俑它代表的是军中“傩人”。

据研究表明,兵马俑脸上的彩绘颜料,大多是由矿物颜色成分和植物颜色成分混合而成。

囿于当时的化学工艺限制,很多兵马俑是由单纯的植物染料染色得来的。

水经注中有记载“楚人一炬”的典故。

自项羽打开秦始皇陵之后,传闻有一牧羊人为了找寻丢失的羊群,举着火把进入秦始皇墓坑,不小心点燃陵墓的故事。

陵墓被点燃之后,熊熊大火燃烧,陵墓部分地区塌陷,淤泥流出,淤泥在大火的加温下形成高温淤泥,后涌入兵马俑穴。

在高温淤泥的作用下,兵马俑彩绘的颜料发生作用。

彩绘颜料中的花青素被分解,逐渐只剩下叶绿素,而由于俑人的面孔正好被高温淤泥覆盖,所以绿脸跪射俑的“绿色”可能就是叶绿素的作用。

叶绿素绿脸跪射俑的猜测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

但也有人认为叶绿素成分不难检测,只要提取绿脸跪射俑面部的颜料成分检验即可。

另一种猜测就是绿脸跪射俑不是普通的兵马俑,而是“军中傩人”。

众所周知,古代军中经常进行巫术祭祀活,被称为“傩礼”,举行这种“傩礼”时,场面十分盛大。

上至当朝统治者、各个诸侯,下到平民百姓及奴隶,必须全员参加。

“傩礼”需要“傩人”主持,研究者猜测,绿脸跪射俑的身份应该就是开展“傩礼”的“傩人”。

绿色与夜晚搭配会给人一种难以诉说的恐怖之感,而绿脸兵跪射俑的存在,就是为了展示恐怖狰狞之相,以此来达到驱赶鬼疫的目的。

秦始皇生前就特别热衷“傩礼”,死后他也害怕自己的亡魂被鬼疫干扰,设置“傩人”在死后开展“傩礼”,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十分合理。

但关于“傩人”之说,学界也有人提出自己的疑问。

为何只设置一个“傩人”?为何这个“傩人”出土于秦始皇陵二号坑?

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已无从查证,人们也只能对其进行合理推测。

三、兵马俑的保护一直在路上

自兵马俑发掘以来,对兵马俑的保护一直在路上。

尽管兵马俑的发掘已经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但就目前的进度而言,兵马俑墓穴并没有挖掘完全。

秦始皇陵地宫的构造,至今仍是学界研究的重点。

专家解释,兵马俑等文物已深埋地里长达两千万年,减缓对他们的挖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对文物们进行保护。

由于改革开放前我国文保技术相对薄弱,最初发掘的兵马俑,在发掘保护上仍然不够精细。

现在考古人员已尽最大努力,力争还原兵马俑的真相,在兵马俑的保护工作上,每个人拿出十二万分的细心与耐心。

在给兵马俑上色时,由于要兼顾兵马俑的众多细节,考古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左手拿着竹签,右手拿着手术刀,中间还得配合小刷子,有时彩绘一个兵马俑需要数人配合才能完成。

随着现在文保技术的更新与改进,在对兵马俑的技术保护上,也采取彩绘加固等方式,进行更科学、精密化的处理。

互联网+时代下,兵马俑的研究保护也涌现出了新的生机。

通过大数据算法,新发掘的兵马俑碎片在云计算的帮助下,能够进行虚拟拼接,为考古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同时陕西历史博物馆也出台了“AI看兵马俑”的小程序,足不出户我们就能感受到美轮美奂的兵马俑,享受视觉盛宴。

异常珍贵的绿脸跪射俑,不仅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技术的巧夺天工,同时也别具一番神秘色彩。

学界将继续对“绿脸”的由来进行揭秘,或许在不久的未来,能为我们揭开绿脸跪射俑的“神秘面纱”。

目前这尊绿脸跪射俑最远去到过我国台湾省进行展览,为了保护它,尚未将其带出过国门展览。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31 阅读:25382
评论列表
  • 2024-11-03 21:37

    气的,脸都绿了

  • 2024-11-08 11:48

    保护色伪装吧,和现在的狙击手一个道理

  • 2024-11-08 11:46

    藏着草丛里看不见,保护色和现在的狙击手一个道理,就是伪装不用过度解读

  • 2024-11-14 13:53

    绿色有啥奇怪的,老关的脸还是红的呢,听说张飞的脸是黑的,曹臣相的脸是白的,所以绿色的真心不奇怪

  • 2024-10-30 22:01

    中国人多一副面孔也未尝不可

  • 2024-11-02 11:48

    第一次知道原来这些兵马俑存在了2000万年,岂不是连秦皇岛都要跪拜[无奈吐舌]

  • 2024-11-04 00:12

    没有的事

  • 2024-11-04 14:04

    那个年代没人敢恶作剧的!兵马俑都是有鲜艳颜色的

  • 2024-11-19 10:28

    两千万年什么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