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的恐怖,全在这部电影里了

Idlemovie 2024-07-31 16:32:37

《告白》很容易迷惑观众。

初看片名,以为纯爱片,细看内容,有些瘆人,碎片化的MV式的分段可能助眠,但故事所传达的意思震耳欲聋。

《告白》以写意的方式拍写实,以意识流的手法讲爽片,导演中岛哲也强烈的个人风格叫人过目不忘。

天空总是阴暗的,配乐总是忧伤的,视听上的冲击很大,每个人物的心理活动都有对应的环境外显,看似轻描淡写,调度慢条斯理,却能对施虐者以锥心之痛,也能给观众产生成吨的恐惧。

开头班主任森口悠子做离职前的宣讲,底下的学生们满不在乎,甚至一脸兴奋,没人关心她的去留,以及她到底在讲什么,可随着话题的深入却能看出森口对每一个学生都很了解,也知道他们感兴趣的点是什么。

当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后,森口循序渐进的带出自己女儿之死,再不紧不慢的说出犯人A与B,虽未提及姓名但大家都知是谁,最后道出自己的报复是往牛奶里注射hiv,制造恐慌,引导霸凌,说话的节奏,学生的反应都在她的计划之中。

同时,观众也被推理式的叙事节奏所感染,迫切的想要知道接下来到底会发生什么,渡边、下村的表现都在预料之中,一个如往常一样上学但被霸凌,一个不来学校闭门不出精神恍惚。

可他们行为背后却还蕴藏着一个报复计划,最狠的报复不是以命抵命,而是让凶手也经历人世间最痛苦的事,即便醒悟了也无力回天,就像片尾森口说的那样:“你重生了,开玩笑的。”

少年犯罪不能被法律制裁,他们就会肆无忌惮,天真的以为训导两句就能变好,实则大概率是鳄鱼的眼泪,如果他是邪恶的,又何必提醒自己“他还是个孩子”,真正感知到痛,反省才有意义,因为年龄无关善恶。

推理之外,《告白》就像一把手术刀。

以告白之姿剖析恶的成因,人性本恶还是本善,或许没什么讨论价值,但后天因素绝对至关重要。

渡边一开始也不是十恶不赦的恶魔,母亲因为身份转变的失衡对儿子非打即骂,造成渡边的心理扭曲。

父母离婚,父亲再婚,渡边被弃于一角,在摆弄机器中重拾对多年未见的母亲的依恋,存在感又加快了他堕入深渊的速度。

在学校没朋友,在家里他一人,寂寞空虚导致渡边人格分裂,表面好好学生,屡遭欺凌,私下虐待成性,人性异变,他的恶也让他自食恶果,杀了最懂他的人,炸了他最爱的人。

下村与渡边的情况类似,父亲长期缺席,母亲无限溺爱,不管孩子做了什么,统统都是别人的错。

单向、饱和且畸形的爱让下村失去自我,温室中成长也让下村胆小怕事,勇敢、担当、男子汉是他之渴望,但跟他相距甚远。

所以渡边稍一怂恿,下村立马上头,在他的认知里,证明自己不怂就是来几下形式主义,你说不敢,那我便要做。

可他的这种莽夫行为又经不住吓唬,森和的一个有预谋的谎言就让他彻底崩溃,进而向自己的母亲挥刀。

森和的遭遇也不是凭空而来,爱人兼教育家的樱宫正义明知自己有病还与森和发生关系,生下孩子后离开,女儿无人照顾。

森和难以生活、工作两兼顾,恰逢保姆有事,女儿没人看管酿成天人相隔的悲剧,所以森和的报复不仅针对凶手,还有樱宫。

樱宫是著名教育家,但森和当着学生面撕了他的假面,寺田良辉是樱宫的崇拜者,奉行樱宫式教育,但森和让他以樱宫的方式毁了自己与学生。

森和为何要设此局?因为法律本该是让恶人不能恶到没边,却发现对未成年无用。

既然体制一以贯之的传统是尊老爱幼,且难以打破,那就不以年龄为衡量标准,对付不知悔改的恶人,必须不把他当人。

“每一个生命都很宝贵,没有任何一条命是可有可无的,每一个生命都很美丽,开玩笑的”,所以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

过程中,犯罪链上的每一环都没有无辜者,加害者、受害者、旁观者、参与者都得到了应有惩罚,这让影片从里到外透着哀伤和悲凉。

切肤之痛与等待正义很难两全其美,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的论调也会甚嚣尘上,《告白》的两极化是注定的,但保护未成年恶人真的有必要吗?

0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