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宋阳(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编辑 / 苏楷
排版 / 石柯
“能用、好用、爱用,老百姓买了这个车,爱用我们的智驾是我们的目标,智驾普惠,让人人拥有智能出行这个也是我们的远期的目标,也是知行科技的一个愿景。”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宋阳说。
宋阳是在11月8日在昆山开幕的2024第九届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NAT-CES2024)下午的智能驾驶专场上做出此番表述。
知行科技创始人兼CEO宋阳2024第九届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主题是“平衡与突破”,这是在中国新汽车产业发展努力突破内卷环境下举行的汽车行业重要会议。
此次交流会,上百位中国主流车企研发、采购领导人,数百家主流新汽车供应链企业家,齐聚一堂,主零面对面,行业交流、技术探讨、企业赋能、产业对接,持续构建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圈。
宋阳是作为主流新汽车供应链企业家,针对当下汽车智能驾驶的现状与发展发表了上述主题演讲。
宋阳认为,新技术生命周期通常包括早期尝鲜者(约15%)和早期大众阶段,后者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这在智能手机和新能源车领域已得到验证。智能驾驶技术也遵循此规律,正从15%-50%的用户群体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新能源车领域,20万以上高端车型的智驾配置率持续提升,已超越早期大众阶段,进入快速增长期,其中20-30万车型L2及L2+智驾装机率快速增长,第一季度L2+装机率超60%,30万以上车型则达70%-80%。智驾技术致力于全场景应用,提升驾驶安全与便捷性。
同时,10-20万主流车型智驾配置也在快速增长,新能源车型智驾渗透率不断提升,9月已达25%,25-35万车型L2+渗透率近60%。智驾技术正逐渐普及至更广泛价格区间,20万以上新能源车智驾渗透率超90%,10-20万区间也达40%以上。
面对此趋势,本土供应链正在崛起,技术水平与国际巨头相当,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知行科技等企业在智驾域控制器领域与国际大厂竞争,国产芯片也取得一定市场份额。
之后他进一步介绍了知行科技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产品。知行科技自2016年底成立以来,已从软件企业转型为软硬件兼备并拥有自有工厂的企业,并于去年底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公司致力于实现人人拥有智能出行的梦想,不断加强全栈自研能力,包括云端数据生产平台、行泊车算法、软件中间件及硬件开发制造等。公司去年已量产国产芯片方案,并计划在新总部基地落成后进一步提升制造、研发及管理标准。
知行科技提供高性价比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包括行泊一体、软硬一体等,已量产高速NOA、自动泊车、记忆泊车等功能,并展示了相关产品的实际效果。其产品策略是满足广大用户需求,从L2级别基础型车到高性能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再到全场景端到端模型均有布局。此外,公司还在研发iDEA产品,以应对汽车电子架构拓展和多域融合的趋势。
在技术研发方面,知行科技在中算力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方案上取得突破,利用中等算力国产芯片平台实现BEV+Transformer功能,并计划年底量产。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技术降本,通过Fast BEV支持环视BEV,在不同算力平台上实现性能更好的功能。为实现软硬件解耦,公司研发了一套完全自有的软件中间件,可实现高复用率,降低迁移成本。
自上市以来,知行科技资金更为充裕,实验室、生产制造及办公条件均有所提升。公司重视产业链深度融合,与国内外众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并成功推出国产芯片方案。
最后他表示,未来,公司将坚持开放合作、相互赋能的发展策略,致力于实现智能驾驶技术的普惠,让人人都能享受智能出行。
宋阳在演讲前,还与许多中国主流车企研发、采购领导人,以及主流新汽车供应链企业家见面,并参观了同期举行的产品与技术展示。
为期两天的2024第九届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会由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主办,轩辕之学新供应链学院、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协作会为协办单位。
NAT-CES 2024的前身是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经过长达9年的发展演变,已经成为中国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年度交流盛会,标志着中国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交流平台升级启航。
此次交流会是专业会议、技术展示和铃轩盛典三位一体的中国汽车产业主零交流重要活动,包括2大行业专场、8大技术专场,1场产品与技术展示、1场主零交流之夜和1场铃轩奖盛典。供应链优秀企业代表和主机厂相关负责人围绕动力系统、底盘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热管理系统、车用芯片、轻量化与新材料,以及主被动安全等8个方面举行专场会议,就行业技术趋势发表主题演讲并进行圆桌讨论。
以下是宋阳的演讲实录,此处有删减。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知行科技的宋阳,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技术普惠,构建智驾的标配时代。
一个新技术的生命周期往往分成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在早期的时候,早期是一些尝鲜者,这一部分人大致占15%。另外到了早期再往上一个阶段,我们叫做早期大众的阶段,之后过了15%以后在早期大众的阶段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增长,我们从过去的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有新能源车都看到这个趋势在过去都已经发生了。
我们也正是从15%-50%的阶段有一个跨越式的增长。在智能驾驶这个赛道和消费类电子的智能手机还有车里面的电动车它是一样的道理。
现在20万以上的高端车在新能源车里面智驾的配置率是逐渐的提升的,我们也是刚刚过了早期大众的阶段,现在就在15%-50%甚至再往上这样快速增长的趋势。20万-30万的车,L2还有L2+的智驾装机率都在快速的增长,今年第一季度L2+的装机率已经达到了60%以上,30万以上的车甚至达到了70%-80%的阶段。智驾要打通全场景,在城市里面让通勤更轻松,泊车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全方位的给驾驶员提供安全。
再往下一个阶段10万-20万的主流车型它的智驾的配置情况,它也是在快速的增长。我们看到主流的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型它的渗透率也是在不断的提升的,
我们看到在今年9月份它的配置,它的智驾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5%。L2+它的渗透率,25万-35万的车这个渗透率已经是达到了60%左右非常高的渗透率。智驾从高端车正在走向普惠,20万以上新能源的车智驾渗透率已经达到90%以上,10万-20万这个阶段也是达到了40%以上。
面对这个趋势,本土供应链也逐渐在崛起。我们本土供应链现在和国外的这些巨头完全是在一个水平线上,我们的技术也不落后,我们的渗透率,我们的市场占有率也在逐渐的提高。对于知行科技,我们做智驾的域控制器这个赛道我们和众多的国际大厂一起竞争的,而且我们国产芯片也逐渐取得了一席之地。
下面我介绍一下知行科技,我们在这个赛道如何去适应这个市场的变化?如何抓住这个机会,我们是怎样做的?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知行科技,知行科技是在2016年底成立的,成立之后我们逐渐从一个软件的企业,把软硬件逐渐的做全而且有了自己的工厂。去年年底,我们在港交所成功的上市,上市了之后我们把研发、制造包括销售网络逐渐的都扩大了,我们国产芯片的方案也在去年量产了,我们新的最高标准的制造包括研发包括管理,我们一个新的总部基地也会在明年年初的时候落成。
知行科技从成立之初,我们的梦想就是人人拥有智能出行,为我们最广大的这一部分客户,为他们进行服务,把智驾普及化。为了这个愿景,我们不断在全栈自研能力去加强,包括云端数据生产平台,包括行泊车的算法还有全自研零拷贝的软件中间件还有硬件的开发包括制造。前沿技术方面,我们的BEV这样的算法会在今年年底我们中小型算力平台进行量产,端到端的模型计划在明年去量产。
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是我们让人人拥有智能出行梦想的基础,解决方案我们有行泊一体,有软硬一体,这种行泊一体的方案,我们看一个小的录像,这是我们的行车已经量产的高速NOA,泊车已经量产的自动泊车、记忆泊车,芯片包括智能相机和域控制器,目前它是中等算力或者小算力的平台。
知行科技的产品策略是满足最广大的用户的产品需求,这个就要求我们在无论是从L2级别基础型车包括用中小算力平台做的高速领航还有自动泊车,还有更高性能的行泊一体的域控制器,向上拓展正在做的是端到端模型去做到全场景。
这种体验我们也是和市场上比较领先的这些产品去做了一些对比benchmark,我们的产品策略是把我们的算法做到精简化去用在最高性价比的平台上。目前形成了多维度、矩阵化的产品,智能摄像头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中间是IDC100,小算力的域控制器平台,一方面实现域控泊车,另外做比较经典的高速的NOA,再往上是目前在做的根据主流的芯片包括中等算力平台可以做自动泊车、高速领航、城市通勤的功能。
将来随着汽车电子架构的拓展,多域必将融合,最先融合的是座舱域和自动驾驶域。我们根据这一个趋势,也在同时研发我们的iDEA产品。
在中算力行泊一体的域控制器的方案上,目前取得了一些突破。我们利用中等算力,最新的国产芯片的平台,我们把BEV+Transformer,这个功能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量产,这是必须要做,而且有客户的压力。
我们也把BEV+Transformer算法放在一般来讲是难以置信的低算力的平台,这是根据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款芯片,我们把硬件的资源用到了极致,所以这两个产品我们都能够提供非常高的性价比。
技术降本,不只是用便宜的芯片,更是从研发上如何高效的把硬件利用起来,这样的话让我们在中小算力平台上来实现性能更好的功能。我们的做法是用Fast BEV去支持环视的BEV,无论是泊车场景、行车场景,在小算力平台上支持OD还有OCC的输出。目前BEV已经部署在小算力平台,中等算力平台上,逐渐的向高算力平台去演进。
降低成本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要用这种比较好的而且便宜的硬件要把它用好,另外一个如果是想降低成本,还包括我如何在不同的芯片平台之间进行迁移?这个就需要我们准备一套适用于软硬件解耦的所谓的软件中间件。我们知行科技有一套完全是自己研发的软件中间件,它可以做什么?无论是简单的MCU还是现在非常多核的异构架构的芯片,我们都能够实现非常高的复用率。
举例来讲,我们在主域就是一个SOC芯片上的Main域我们实现50%以上的复用率,我们在SCU方面也实现了70%以上的复用率,这样就非常的大幅度的降低了研发成本。大家都知道我们智驾它的迭代是非常快的,这种芯片的迭代也是非常快,不同的芯片厂家也是你追我赶,我们是需要把我们的软件算法快速的从一个平台移动到另外一个平台,中间我们不能投入太多的人,这样的话就节约了整个研发成本。
技术向上需要落地更为前沿的算法,目前这个技术是今年年底必须要量产,基于BEV+Transformer的算法还有一个多月。讲起这个历史,知行科技最开始的时候技术栈并没有做全,我们的思路是先做量产,先上液化,逐渐的把我们的技术一个一个的补全,所以最开始在2020年以前我们是和外部合作感知算法的,2020年以后逐渐研发自己的感知算法,2022年以前量产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基于外部感知的算法,但是到了今天可以这样讲我们无论是环视感知还有我们的前视感知都是有了比较好的准备。在今年年底更是要把BEV这样的算法部署到我们的中小算力平台进行量产,到2025年二季度把端到端两站式做完,2025年底把一站式的端到端做完。
技术向上,同时也要满足我们行业发展的规律。最主要对智驾来讲要考虑其他域中最先要做的和智能座舱的融合。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它能给我们客户带来非常好的价值,这个价值一个是降低成本,整个系统成本大幅度降低。从芯片角度来讲,过去两个芯片,现在一个芯片,而且这一个芯片的价格和过去的两个芯片其中的一个芯片是一样的,所以价格是除以2,不只是硬件成本的降低,还有高效的通讯,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效的空间利用,这个OTA都给我们的客户带来更高的价值。
最近的一段时间尤其是知行科技在去年年底上市之后,我们有了更为充裕的资金,我们在实验室,在生产制造,还有在新的办公条件上提供了更跃升,我们会在明年初会搬到我们基本上快落成的新的总部大楼。
智能驾驶,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它是代替人在车里面的一部分甚至全部的驾驶的工作,所以对于这么复杂的一套系统,我们需要整个的产业链有着深度的融合。无论是在系统的硬件方面,软件方面,AI的基础设施还有开发验证方面,我们都和国内外非常多的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尤其是在今年,我们成功的推出了我们的国产芯片的方案。后面也希望和业界的同仁,一起开放合作,相互赋能,我们融合发展,把我们中国的智驾的价值做到最大化。
过去我们看自动驾驶的发展它还是从实验室的技术到大家可以的技术,它是逐渐、逐渐的产业化的工业化的,过去这种智驾的技术能用就行,逐渐到了最近的一段时间智驾能用就不行了,还得好用,而且最近这种卷的程度就更厉害了,这个也不行,必须还得让老百姓离不开它,必须得爱用,所以能用、好用、爱用,爱用让我们老百姓买了这个车,爱用我们的智驾是我们的目标,智驾普惠,让人人拥有智能出行这个也是我们的远期的目标,也是知行科技的一个愿景,希望和各位我们行业的合作伙伴一起共勉,谢谢大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