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泉集粹——银元鉴赏(五)

杞棠鉴藏 2024-12-19 10:41:23

甘肃 酒泉湧义银楼公估五十两银锭

著录:张光华著.《陇泉集粹》于廷明著《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民国 甘肃 中华民国年月 酒泉湧义银楼 公估五十两银锭,1769克, 著录:张光华著.《陇泉集粹》于廷明著《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中乾评级:AU58 评级编号:82044193

酒泉,现甘肃省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西邻嘉峪关,自古以来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酒泉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并设立酒泉郡。《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其水若酒,故曰酒泉也。’师古曰:‘旧俗传云,城下有金泉,泉味如酒。’”。清代称为肃州。中华民国1913年称酒泉县。

民国时期,酒泉是河西重要的商业集散地。周边各县农产品、畜产品(皮、毛)、各种手工制品通过酒泉销往全国各地。内地丝绸、布匹、茶叶、药品、纸张、纸烟、瓷器、铁器、颜料等产品,通过兰州等地运到酒泉各地销售。尤其晋商在酒泉商界有相当的势力,有四任商会会长是山西人担任。这也加强了酒泉商品市场与外界的联系,促进酒泉商业的发展。民国14年(1925年),酒泉有商号71家。与此同时酒泉的金融业在晋商文化的促进下蓬勃发展。酒泉金融业出现在清末,主要是钱庄、票号、银号等。酒泉晋商经营的票号,除提供汇兑外,开设商铺,出售丝绸布匹、百货、日用杂品、糖茶烟酒、食盐调料、笔墨纸张,收购贩运皮毛、药材。清代山西商人在酒泉开设的票号有蔚丰厚、天成亨、协同庆三家。前两家资本20万两,后一家资本12万两。20世纪30年代,酒泉开始出现洋行。民国23年(1934年)后,外国洋行在酒泉等地设立许多分支机构。洋行的收购活动把酒泉同欧、美商品市场联系了起来,刺激了酒泉农业和商业的发展。

良好的商业发展自然需要大量的货币作为支付工具。民国时期,银元已经成为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流通货币。甘肃地处西北,市面上仍然流通着大量的银锭。大部分是兰州地区铸造的三到五两槽锭。也有极少数的十两圆碗锭。甘肃五十两银锭整体存世极少。酒泉作为重要的商业重镇,也出现了自己的银锭体系。例如酒泉公估等几个品种的五两槽锭。

中华民国年月,酒泉湧义银楼,公估,公估。四戳五十两银锭。存世罕见,目前所见著录同品种仅此一枚,另有一件类似无民国年月戳。此枚银锭字戳文字采用隶书,宽大秀丽,极为少见。

囍字半两吉语银锭

民国 “囍”字半两吉语银锭,17.1克,面铸新宝成及笔状、如意纹饰,寓意笔锭如意

GBCA:AU58 评级编号:1610055641

元宝型一两银锭

清 元宝型一两银锭,35.6克,面铸两条头尾相连的圆形纹饰,亦有太极如意之意,锭型规制

GBCA:AU58 评级编号:1610021323

江西 贵盛二两银锭

清 江西 “贵盛”二两银锭,68.9克,戳记清晰,小巧客人,底部蜂窝均匀,自然流通状态,小修

GBCA:AU55 评级编号:1610025454/03

江西 和义双排戳记十两镜面银锭

清 江西 “和义”双排戳记十两镜面银锭,329.6克,加盖“福”字戳记,原味包浆,底部蜂窝呈放射状,特征明显,状态优秀

GBCA:AU58 评级编号:1610053303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