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美联储加息能抑制通胀?错了!其实推高了住房成本

容逸国际 2024-03-16 10:54:20

美国的加息政策与通胀之间的关系,犹如一出精心策划的大戏,其复杂程度远超过普通人的理解。美国劳工统计局对通胀数据进行了精细的操控。去年,他们调整了租金的权重,今年,他们又增加了业主等效租金的权重,这一切都是为了让CPI的上涨超过市场的预期。

自年初以来,美国的CPI上升趋势引人注目,其中住房等效租金的影响尤为显著。这一指标与利率水平呈现出强烈的正相关性,这意味着当前的加息政策可能并未有效地抑制通胀,反而可能成为推动通胀上升的新动力。

回顾1990年代末,美国也曾经历过高通胀的困扰。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美联储在1999年6月启动了加息周期,在接下来的11个月里共加息了6次,累计1.75%。当时,美股市场繁荣,大量资金涌向互联网相关的公司,纳斯达克指数在2000年3月10日达到了5000点的高峰,一年时间内上涨超过一倍。然而,加息周期的到来像一把尖刀,刺破了“互联网泡沫”,纳斯达克指数随之暴跌,接下来的两年里市值蒸发了5万亿美元,大量公司被迫清盘。

然而,2015年12月,当美联储再次开启加息周期时,情况却有所不同。在接下来的37个月里,美联储加息了9次,累计2.25%。这一次,股市表现出强劲的韧性,不仅成功修复了就业市场,通胀压力也得到了缓解。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阴阳相生”,即事物的两个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这里,加息的初衷是为了抑制通胀,但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推动通胀上升。

在深入研究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最新报告后,我发现住房成本和汽油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不可忽视。

以2008年的金融危机为例,住房成本的急剧上升对整体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时,房地产泡沫破裂,许多家庭发现自己的住房成本超出了支付能力,这不仅导致了个人财务的崩溃,也给整个金融系统带来了压力。

同样,在2011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中,我们也看到了住房成本上升对CPI的推动作用。在希腊和西班牙等国,房价的上涨加剧了公共债务问题,进一步影响了整个欧元区的稳定。

这些历史案例与当前的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尽管美国的住房成本核算方式独特,但其对CPI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自去年9月以来,随着加息,住房成本不断攀升,美国的住房成本已经连续44个月上涨。这一趋势在去年11月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住房成本的贡献值远超其他细项,导致CPI不降反增。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加息政策的初衷是通过压制需求来抑制通胀,但在住房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这一政策的效果正受到质疑。

如果住房成本继续对CPI的上涨贡献大于其他支出项目的下降,那么加息政策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其有效性。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CPI数据并不能完全支持高利率预期,但市场仍然维持着加息预期,因为加息周期的战略目标尚未实现。

美国劳工部调整CPI计算方式,这是否真实反映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还是仅仅为了美国的精英阶级而操纵数据?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所有者等价租金对CPI的重要性。所有者等价租金是衡量住房成本的一种方式,它反映了如果房屋所有者将自己的房子出租,能够获得的租金水平。这一指标在CPI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为住房通常是家庭最大的开支之一。

去年2月10日,美国劳工统计局调整了CPI的权重分配,降低了二手车的权重,提高了住房的权重。这背后的逻辑似乎是基于市场趋势的观察:二手车销售下降,而租金上涨。然而,今年美国劳工部再次调整权重,增加了单户独立住宅在所有者等价租金中的比重。

这种权重的调整可能会导致CPI的上涨,因为单户独立住宅的租金通常高于多户住宅。但是,这种调整是否真的反映了消费者的实际负担?还是只是为了创造出更高的通胀数字,以此来影响政策制定?

假设一个家庭原本居住在多户住宅,由于所有者等价租金权重的调整,他们发现自己的生活成本在统计上有所上升。然而,他们的实际租金并没有变化,这种统计上的变化并没有真实地反映他们的经济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说美国劳工部的调整是一种服务于美国精英阶级的决策,而非为了准确地反映市场情况。这也说明美国已经穷途末路,无所不用其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