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国人的饮食之道:“五菜为充”蔬菜绝对不能当主食

鸿朗说健康 2024-06-19 13:37:05

《黄帝内经》中五菜指葵、韭、藿、薤、葱。《灵枢-五味》说:“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菜具有辅佐谷气,疏通壅滞的功能。

葵可不是向日葵,向日葵原产于北美洲,大约明代方才传入中国。这里的葵指冬葵。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说:“古者葵为五菜之主,今不复食之。”明代人已经不复食用的葵菜,却是早期中国先民们最主要的蔬菜,今人更不食用,因此对这种菜几乎不了解。

冬葵又称“露葵”,《本草纲目》载:“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今人呼为滑菜,言其性也。”可见冬葵的口感爽滑,故又称“滑菜”。

葵还可以腌制成腌菜,称作“葵菹”,“菹(zū)”就是腌菜。

按照五行理论,“葵甘”,可以调和其他四种味道,因此才被列为“五菜之主”。

韭。韭当然就是韭菜,《说文解字》:“菜名。一种而久者,故谓之韭。”许慎的意思是说一棵韭菜可以永久生长,因为待其长高之后,剪去上部,保留根部,韭菜仍然可以复生复长。“韭”字下面的一横表示地面,韭菜在地面上能够一茬一茬永久生长,故名之曰与“久”同音的“韭”。

按照五行理论,“韭酸”,正好对应春天,因此《礼记·王制》中规定:“庶人春荐韭。”农民春天的时候要向天子进献时新的韭菜。

藿。“藿”这个字一看很复杂,今天的人们绝对想不到这是一种什么菜,其实直到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在食用。

三国时曹魏学者张揖所撰《广雅·释草》中写道:“豆角谓之荚,其叶谓之藿。”原来,“藿”就是豆类的叶子。《说文解字》:“藿,菽之少也。”意思是指豆子的嫩苗。

《诗经·小雅·白驹》中吟咏道:“皎皎白驹,食我场藿。”一匹毛色如雪的白驹在啃食我菜园中的嫩豆苗。可见豆叶乃古人常食,否则菜园中也不会种植。

薤。“薤”在今天虽然是一个极其生僻的汉字,但却是古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蔬菜。不过这种蔬菜今天已经非常稀有,而且仅仅在南方还有少量种植,称作藠(jiào)子或藠头。

《说文解字》:“薤,菜也,叶似韭。”这是说“薤”的叶子长得像韭菜,因此下面有个“韭”

字。“薤”的气味和葱差不多,因此常常跟葱一起食用。《礼记·内则》篇中载“膏用薤”,动物的油脂一定要和薤一起烹调。

薤的气味辛辣,因此被道家列为“五荤”之一,禁止食用。

薤在古代如此常见,以至于古人拿薤上的露水当作挽歌之名,称作“薤露”。汉乐府中有名为《薤露》的挽歌,歌词为:“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晞(xī)”是晒干的意思,这是说薤上的露水很容易就被太阳晒干了,人的一生就像薤露一样易逝,因此发为挽歌。

葱。今天人们只把葱当作调味品使用,但是在古代,葱却是一种蔬菜,《说文解字》:“葱,菜也。”正是此意。

之所以叫“葱”,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葱从囱。外直中空,有囱通之象也。”“葱”的繁体字形是“蔥”,因此李时珍说“葱从囱”,叶子呈圆筒形,中空,就像通气的烟囱一样。

李时珍又说:“诸物皆宜,故云菜伯、和事。”菜中之伯,可见葱在各种蔬菜中的地位之重要;葱又可以调和各种菜肴,就像和事佬一样,因此又称“和事”。

《礼记·内则》篇中载:“脍,春用葱。”细切的肉,春天的时候要跟葱一起烹调。又载:“脂用葱。”动物的油脂一定要和葱一起烹调。

葱的气味辛辣,因此被佛家列为“五荤”之一,禁止食用。

五菜为充,就是说五菜是饥荒状态下充饥的代用品,绝对不能当主食。

还有一点,当我们吃米、吃肉吃得太多的时候,可以通过吃菜来帮着疏通,这就是蔬菜的价值。

一般的绿叶菜都寒性偏大,因此,我们吃菜一定要焯熟、炒熟,不然的话就会吃什么菜,拉什么叶子。

很多人脾胃很弱,吃的菜原封不动地就拉出去。这是因为蔬菜里面的纤维素很难化掉。而人体化纤维的主要器官是胃,靠的是胃酸。

食物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的元气却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懂得节能减排的话,就既可以保证吃得营养,又能够得到饮食的快乐,而且还能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我们无所顾忌地消耗自己的元气,不加节制地吃,最后只会损命折寿。

2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