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那么保守,为啥还有青楼?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7-14 13:15:05

管仲经历完生死劫后,被齐桓公拜为相国。

如何辅佐君王称霸诸侯,成为其中心任务。

一个厉害的改革家,往往不会把自己的思维囚禁在一室之内。

当时,齐国的风气不正,上到王公,下到小有财富的平民,都有蓄风月女子的习惯,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前提。

在一些人看来,管仲似乎只有两种选择:

或者严厉打击。

或者遣散,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

管仲明白,如果要彻底根除这个问题,就必须让其与国家挂钩。

如何与国家挂钩?

索性开设一个场所,把风月作为商品兜售。

既能满足某些人的短期需求,又能为国家增加收入。

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青楼正式正立,齐国风俗逐渐得到改善。

管仲轻松拿捏了人心。

毕竟谁都想用更少的钱,为换取更大的利益。

与其个人长期出资养育外门,不如到正规的场所进行一次正常的消费。

与儒家相悖

从那以后,青楼就成为了一个行当。

当然最早的时候,他的名字并不叫做青楼。

由于经营这项生意的人,喜欢以青漆外化墙壁。

故而,得了这么一个名字。

到了唐宋时期,这个名字和风月场所之间完全画上了等号。

经历过开元盛世的唐人们,对这个行当最有发言权。

“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者大有人在。

白居易的《琵琶行》描述得最为形象: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为了争取头牌姑娘的第一夜,他们不惜豪掷千金。

当然,也有一些文人墨客表现出些许的伤感,如杜牧在享乐数年后,悔恨地写道: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有人可能会疑惑,儒家不是教育我们说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吗?

为何思想和行动之间,会有这么大的出入?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的问题。

儒家的确是,这么严苛地要求自己的门徒。

如子路在临死前,还要正一正个人的帽子,以示对礼仪的尊重。

孔子,从来没有教导过子弟们要三妻四妾。

但是对于爱情,他向来没有反对。

如《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里,对爱情的歌咏。

《狂童》(子不思我,岂无他人)里,女孩对男孩的嗔怒。

但是,儒家思想从来只是表面。

自汉朝武帝以来,我们的治国的思想是外儒内法。

儒家,是用来面对大众百姓。

就像突然发生一桩公共事件,民众所听到的处理结果,仅仅是王朝统治者希望民众所听到的。

至于真正的内幕,是什么不重要。

只要这个结果,符合所谓的儒家道义即可。

百代都行秦制度,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而是三千年多来,我们的选择和实践。

这个选择,不能单纯地以对错来论处。

重点要看,其是否有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汉唐盛世,康乾盛世无疑证明了这条理论。

因此,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出现青楼这么一个行业,就非常容易解释了。

达官贵人们在吃饱喝足之后,最想追求的就是精神生活。

所谓精神生活,没有比爱情更为迷人。

尤其是,多情的文人墨客。

有需求就有市场,再加上各地府衙出台的,各项有利于本行业发展的条令。

这些行业,一度呈蓬勃发展之势。

以琵琶女为视角,他自幼被卖到青楼。

这些女孩子不但要有相貌,还有具备高超的才艺。

琵琶女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

青楼类似于当今的娱乐圈。

在此说明一句,类似不等于就是,是有某些相通之处。

从这一点可以证明行业和消费者之间是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似乎文人墨客出入这个场所,不是一种廉耻,而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与利益相符

以上观点,还可以继续深挖。

为什么古代的统治者们,眼看着知识阶层沉迷其中,而不加以制止呢?

固然有“食色,性也”的成分在的。

但不能仅仅归咎于此。

清朝的龚自珍,提出一个假设。

明清的统治者们,为什么不禁止青楼的发展。

原因是很简单,这是控制士子的一种手段,温柔富贵乡向来是没有硝烟的战场。

多少男子在其中消磨了斗志。

《三国演义》就提到刘备到东吴结婚的事情,与年轻的孙尚香婚配后,颠沛流离一生的刘皇叔终于享受到了美色的滋味。

所谓的功名利禄,被抛之到九霄云外。

面对赵云的提醒,他不屑一顾。

连刘备这样的人都会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因此,只要青楼存在,一代又一代人就会不断的耽迷其中。

个人没了雄心,还会产生其他心思吗?

龚自珍说辞固然有合理之处,但并非是最根本的原因。

马克思老人家总结得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为什么其可以一直合理合法的存在,因为其可以为王朝带去大量的税收。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这些事情就从来停止过。

一旦停止,人类也就到了灭绝的边缘。

可以说这是所有人共同的需求,就像吃饭一样。

每天大量的真金白银,被收入国库。

谁会甘愿切掉这部分收入?

管仲是懂经济的。

因此,通过制度化的操作,将其纳入国家的正常轨道。

总有些不懂经济的人,非要从儒家的道德方面去反对,这种反对根本没有实际的意义。

你会为了所谓的一句话,丢掉既得利益吗?

曹刿为什么说“肉食者鄙”?

因为他们手里的东西太多,不肯轻易舍弃。

而这些人,往往能够左右王朝的决策。

他们会想方设法地达成个人的期望,只为留住属于个人的利益。

这就如同,桑弘扬为汉武帝设计的“盐铁官营”制度。

目的就是夺利。

因此,要想做成一件事。

与其拿儒家的理论去反驳、去争取。

还不如站在利益的角度去考量、去拿捏,那样的话,你会发现事情的进行比自己想象得还要顺利。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