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的学区房为何难以降温?

聊房 2021-05-12 11:28:38

近日,有北京网友告诉小编,他们从春节前就开始在西城区物色学区房。

但中介推荐的学区房大多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面积不到四五十平方米,甚至更小。

这被称为“老破小”的学区房,虽然年代久远,环境差,面积小,但可以卖到高价,近段时间行情更是一路看涨。

据悉,北京一些家长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驱使下,即使距离孩子入学还有几年,也希望能尽快买房。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学区房“高烧”不退的原因在于:

一是国家放开“两孩”政策后,出生儿童即将上小学,需求增加。

二是疫情的爆发使许多原本想送孩子出国读书的人打消了希望通过购买学区房来上小学的念头。

经营贷、消费贷最终辗转进入楼市。

也有分析认为,个别地区学区房的上涨与北京楼市的形势有关。自2017年房地产调控以来,市场总体平稳,购房者进入观望期,部分需求累积,近期有所释放。

另外,房地产中介违规参与炒作,也成了近期学区房涨价的重要推手。

4月2日,北京市住建委发布消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产中介炒作学区房行为,对海淀区万柳、翠微、西城区德胜、金融街、东城区交叉路口等房价飞涨的地区开展专项执法检查。

检查中,6家中介机构被责令暂停营业并进行整改,17家中介机构因涉嫌以隐瞒等不正当手段诱骗消费者进行交易,擅自对外公布房源信息,未书面告知规定事项等违法违规行为被立案调查。

4月9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消息称,近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检查,发现26家中介机构被查处,其中包括炒作学区房等违规行为。

这一轮学区房的上涨并没有结束,北京、上海也有类似的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印发了《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与录取改革实施方案》,优化了本市试点示范高中的招生与录取方案,通过名额分配方式,使各区县、初中招生人数增加,高中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

校区房价的上涨现象不仅仅出现在一线城市。

近日,合肥也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其中有专门针对学区房的:

从2021年新入学学生开始,同一套住房,6岁以下儿童只能在学区内享受小学的学位,3年以上儿童只能在学区内享受初中的学位。

有关专家表示,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一些不良中介机构掌握了大量的学区房房源,利用经营贷进行全款购买,再通过高价卖出的方式,误导了学区房主和家长。

上海学区房政策的出台,引发了家长和业界的讨论。

在他们看来,优先或高质量的初高中资源面向普通、郊区初高中和小学的分配办法,实际上早在全国许多城市都实行了。

但是,优质教育资源周边的住房仍然是“一刀切”。

从长期来看,政策自然会推动各地教育资源逐步向均衡发展。

业界专家认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导致学区房价格居高不下的症结之一。当前,许多城市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建立教育集团、优质学校帮扶普通学校、优质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分配到普通初中等,以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等,但是,给学区房“降温”并不是一日之功,还需要多方不断努力,持续推进。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