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杨得志参加红军聚会,部下邀请落座,他却说:不敢,我站门口

正又直说事 2024-09-26 14:37:33

毛主席唯一一张流传的持枪照片上,便有开国上将杨得志的身影,而他的事迹可以从1928年的井冈山会师,一口气说到1979年对越反击战。

这样厉害的人物,却在1991年的老红军聚会上,迟迟不敢落座,在老部下邀请他坐时,他却直言:自己不敢,他要在门口站会儿,等待老首长来。

而这个让杨得志等候的老首长,便是李聚奎。

1904年,李聚奎出生在湖南西坪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曾念过一段时间的书,对于书中的家国大义十分向往,长大后,看着战乱频发的中国,他萌生了报国志。

在1926年,入伍成了军人,参加了北伐战争,之后一直为国效力,被人称为“将圣”。而他和杨得志的渊源要从红一师说起。

1930年,李聚奎凭借自己在前三次“反围剿”中立下的赫赫战功,被提拔为红一师的师长,而当时杨得志已经是红一师一团的团长,两人就这样成了上下级。

后来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李聚奎接到支援红九军的命令,当即,他便安排红一师一团开路,在团长杨得志和政委符竹庭的率领下,红一师冒雨疾行,向三甲嶂进发。

他们率先占领了易守难攻的三甲嶂,为了能刚好的守住三甲嶂,获得战争的胜利,他们顾不得身体的乏累,连忙开始构建防御工事,掩护部队主力军开进。

他们刚建好防御工事不久,国民党军队便也到达了三甲嶂,并在此展开猛攻,在飞机大炮不断的轰炸下,红一团浴血奋战。

直到红一军主力赶到,国民党也没能将三甲嶂拿下,更被红一军将其击溃。

这一战让李聚奎的大名响彻军队上下,杨得志也见识到了他高超的指挥能力,心生敬意。而带领红一团苦守三甲嶂的杨得志,也被李聚奎看到,当即对他们的英勇进行了褒奖。

如果说,三甲嶂战役是两人的初期磨合,那么强渡大渡河,便是让两人英雄惜英雄的关键一战。

在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在粤汉铁路附近时,李聚奎奉中央命令,执行先遣任务,为后方军队开路。

李聚奎率兵一路沿着潇水,湘江,乌江一直打到了遵义,后又四渡赤水河,强渡大渡河,屡建奇功。其中,渡乌江和大渡河不止让两人在军中名声大噪,更让两人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战友情。

1935年1月,红军到达乌江西岸,前有拦路的洪水和严阵以待的敌军,后有数十万敌军逼近。

红一师经过几天几夜的疾行,早已疲惫不已,面对湍急的河水,无桥无船的众人心中涌起满满的无力感,可是李聚奎临危不惧,奉命指挥杨得志所在的红一团承担开路的任务。

在李聚奎的指挥下,杨得志他们连忙就地取材扎起了竹筏,后又挑选了八名擅长游泳的士兵,尝试渡乌江。

由于士兵们不熟悉乌江的水情,他们就近选了一处渡点,谁知,这个地方不止有暗流,还水势较急,竹筏下水后不久,士兵便被竹筏甩了下来。

后来,他们被暗流带着撞向礁石,这八名士兵英勇牺牲。李聚奎和杨得志忍住心中的悲伤,连忙安排第二组士兵再次尝试渡江。

这次,他们经过严密的计算,选择了下游水流平缓的地方作为他们渡河的起点,又在竹筏上安装了扶手,方便士兵抓住竹筏,避免再次掉进湍急的乌江里。

对岸敌军看到我军战士在江水中一往无前,便开枪阻拦,我军士兵冒着枪林弹雨,拼死冲到了乌江对岸,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掩护后方军队渡过乌江,让红军有了生路。

同年5月,我军在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下,到达了大渡河附近。此时正值夏天,大渡河河水澎湃汹涌,其中还夹杂大量的沙石和漩涡暗流,一般情况下,老船工才敢渡河。

曾经在太平天国中,以谋略闻名的石达开,都在此处兵败,如今,蒋介石更是派十万大军在后方追击,又安排重兵把守各个渡口,收缴所有船只,期望全歼我军。

情势危急,上级当即下令,命李聚奎率红一师强渡大渡河。李聚奎接令后,率部冒雨疾行七十多公里,一口气抵达了安顺场(大渡河渡口名称)附近。

李聚奎和杨得志当即命令全军隐蔽,两人早就猜测敌军会扣押船只,为了能找到敌军藏匿地点,两人悄悄的来到附近一个山口处,用望远镜观察四周情况。

可是,两人看了又看,一直没有找到可以渡河的船只,不死心的两人,便原地等待。皇天不负有心人,大渡河上终于驶来了两条船。

那一刻两人激动极了,李聚奎连忙让杨得志去找孙继先(一营营长)等人,让他们用望远镜紧盯小船停靠位置,兵分几路、趁其不备一举将船拿下。

敌军没有防备,被我军生擒,一番审问下,李聚奎他们才得知,敌军早已将渡船撤走,之后更是打算放火烧村,让我军无船工可用。

李聚奎这下子犯了难,只靠两条小船,怎么把众多士兵送到对岸呢?如果无法渡河,他们很有可能落得和石达开一样的下场。

李聚奎经过思考,觉得派兵夺取安顺场,然后强渡大渡河最为保险,但是,这样做便需要有人掩护指挥人员,并吸引火力。

他当即请示刘伯承和聂荣臻,将自己的作战方案说出,在得到两人准许后,李聚奎连忙安排士兵召集船工,为渡河做准备,并召开作战会议。

他命令杨得志负责夺取安顺场,和强渡的任务,团政委黎林带领二营到安顺场下游,假装伏击敌军,吸引敌军火力,而三营士兵则作为后卫掩护指挥人员。

杨得志接到命令后,当即向李聚奎保证自己会完成任务,随后便从红一师中挑选十七人,杨得志与他们一起登船,打算强渡大渡河。

敌军没想到我军士兵这么勇猛,等回过神时,他们已经离开渡口又有一段距离,敌军见状立即开枪扫射,期望将我军士兵击毙与大渡河之上,李聚奎当即指挥士兵掩护杨得志这十八人。

而杨得志他们不负众望,凭借勇猛到达对岸。杨得志他们一上岸,便朝着敌军冲去,展开殊死搏斗,在李聚奎火力掩护下,稳定了局面,我军也陆续渡河。

当我军成功渡河后,李聚奎对杨得志进行了褒奖,而跟随杨得志渡河的十七位士兵,也成了被人歌颂的“大渡河十七勇士“。

在这一场场战役中,两人同袍情谊逐渐深厚,哪怕后来杨得志比李聚奎先当上上将,也依旧称呼李聚奎为“老首长“以示尊敬,更在1991年的红军聚会上,在门口迎接他。

来源:

共产党员网 《毛泽东唯一一张持枪照片》

百度百科 杨得志

百度百科 李聚奎

百度百科 石达开远征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3-03-15《杨得志上将晚年揭开大渡河勇士人数之谜》

http://dangshi.people.com.cn/n/2013/0315/c85037-20801382.html

中国共产党新闻 杨得志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126778/127857/7538144.html

解放军报 2015-07-28《李聚奎直接指挥红军强渡大渡河》

http://www.sdkrzzjng.com/xwjj/zdsj/201507/t20150728_12772024.ht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