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调李天佑任新四军三师第一副师长,黄克诚:把我的师长让给他

新霖谈历史 2024-08-24 03:05:08

1945年10月,新四军第三师所属部队共3.7万余人,在师长黄克诚的率领下,分作两个梯队开赴东北。

在进入东北的我军部队中,新四军第三师是人数最大、实力最强的一支。像山东军区的几个主力师,人数都不超过一万人,新四军第三师的到来,无疑起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11月15日,新四军第三师收到延安转来的东北局总部主要领导署名的任命电报:“派李天佑来你师任第一副师长,刘震任第二副师长。”

以李天佑的能力,担任新四军第三师的副师长完全没有问题。不过此时,新四军第三师已经有两个副师长,第一副师长是刘震,第二副师长是洪学智。总部的这个安排,意味着要把洪学智的副师长一职拿掉。

对于这个任命,黄克诚深感为难,毕竟新四军三师刚来到东北,随时要准备作战,总部却在此刻空派一员干部到来,势必会打破原有的化学反应,影响部队的团结和工作。

为了大局着想,黄克诚只好暂时把任命收了起来,没有向大家宣布。

不过,总部的任命还是要执行的,毕竟延安方面都同意了,但是要怎么执行才更妥呢?

思索再三,黄克诚给延安拍去了一份电报,大意是:解除他本人的师长职务,由李天佑任师长,他任政委。

黄克诚的意思很清楚,新四军第三师初来乍到,尚未在东北站稳脚跟,稳定部队和指挥作战还得靠刘震和李天佑这两位副师长,况且他们都是第三师的老人,威望很高,能力也出众,一旦李天佑来当第一副师长,刘震改任第二副师长,洪学智的位置就很尴尬了,不可能再任命一个第三副师长吧。如此一来,洪学智的职务肯定要变动,其他人的职务也会随之而变动,发生连锁反应,这让三师的全体指战员心里怎么想?

然而,这份电报发出去了许久,却一直没有得到延安方面的回应。

11月27日,李天佑奉命到第三师报到。他和黄克诚是红三军团的老战友,还搭过班子,彼此间很熟悉。对于李天佑的到来,黄克诚首先表示欢迎,但还是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即:刘(震)、洪(学智)二人职务不变,你(李天佑)来担任第三师师长,我(黄克诚)任第三师政委。

当天,黄克诚再次发电向延安请示,但延安方面依旧没有答复。

第二天,黄克诚和李天佑专门前往林总的住处李家屯,商讨关于第三师的部队情况和干部配备问题,以及下一步的部署。

对于黄克诚,林总并不陌生,黄克诚虽然出身红三军团,但是一度曾任红一军团第4师政委、八路军115师第344旅副旅长,算是他的老部下。在年龄上,黄克诚还略长林五岁。

见面后,林总对黄克诚很尊重。黄克诚先汇报了部队进入东北后的情况,接着又提出了“暂不与敌决战,先发动群众,建立稳固后方”的建议,林总听完后表示赞同。

随后,两人就东北的其他问题也展开了深入讨论,黄克诚的很多意见得到林总的采纳。这其实没什么奇怪,黄克诚的战略眼光甚至比一些元帅还要高明,正如陈老总对他的评价:“黄克诚虽然生理上是个高度近视眼,可是在战略层面上,黄克诚却是一个千里眼!”

关于李天佑到第三师任职的问题,黄克诚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说:“李天佑同志到三师任第一副师长,我认为目前并不合适,刘、洪两位副师长在三师工作多年,对部队甚是了解,若李来,容易引起误会,影响广大指战员的情绪,不利于部队的稳定和工作的开展。”

林总同意黄克诚的意见,但是要他自己向东北局反映。

回到第三师后,黄克诚立即向东北局发了一份电报,建议将进入东北的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其中以李天佑为第1纵队司令员,同时还罗列了各纵队的编成情况及干部的具体配备,供领导参考。

黄克诚还表示:“如果不能按照此方案改编,又必须派李天佑加强第三师的军事领导,则务必解除我的师长职务,以他任师长,我任政治委员。”

几天后,东北局领导回电,同意李天佑任第三师师长,黄克诚任政委,但是上报给延安后,延安方面却不同意,可能党中央也考虑部队刚到东北,不宜先打乱原有建制,况且还是第三师这样强大的一支部队。

至于将部队整编为三个纵队的问题,东北局的领导并没有作回复,可能他们有自己的考虑吧,而且这是关于东北全军的大事情,理应由东北局的领导商讨决定。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黄克诚一贯以实际工作出发,宁愿自己不当师长,也要在保住刘、洪二人职务不变的情况,维护部队的团结,其大局观令人钦佩。

李天佑最终被调去北满军区担任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成立后,他调任松江军区司令员兼哈尔滨市代理卫戍司令员,后来接替万毅出任第1纵队司令员。

而三师的两位副师长也都担任了纵队司令员,刘震担任纵队司令员的时间比李天佑还要早,二纵成立后,刘震一直是司令员,没有换过人。

洪学智是在1947年1月接替陈光出任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司令员,也比李天佑要早四个月。陈光带6纵的时间不长,6纵是在洪学智的带领下才开始打大仗,逐渐成为东北我军的主力纵队之一,其麾下的6纵17师更是有“攻坚老虎”之称,经常被单独调出使用。

巧的是,三人在建国后都是上将军衔。

而黄克诚的地位也越来越高,于1947年8月18日升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后又兼任新成立的后勤司令员,因为他总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提出各种合理性的建议,我军在东北能够迅速打开局面,其贡献是非常大的。

或许,打仗并不是黄克诚最亮的一个点,但是论战略眼光,论根据地建设、地方治理,以及后勤管理,十大将中,随便拎一个出来,跟黄克诚都比不了,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力压陈赓,排在开国大将第三位。

0 阅读:86
评论列表
  • 2024-09-03 21:43

    黄克诚战略眼光深远,功劳巨大,刚正不阿,唯独对粟裕与韩先楚俩位战神有欠公允,不知是巧合还是偶然中有其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