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以前,电视节目都是免费看的。
惹得人民日报直接点名批评电视厂商“套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电视行业收费乱象的症结所在。
难道看电视也成了奢侈的享受?
从“自由选择”到“被割韭菜”
追溯电视收费的起源,或许可以追溯到付费频道的出现。
2003年,广电总局批准了数字电视付费频道的开通申请。彼时,付费频道以其差异化的节目编排和新颖的内容,吸引了一部分追求独特观看体验的观众。
然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崛起,网络视频平台异军突起,电视行业的传统优势逐渐丧失。但电视厂商非但没有从提升节目质量入手,反而将目光转向了更容易的“捷径”——收费。
可最初的单一会员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胃口,于是便出现了“套娃式”会员:电视会员、平台会员、频道会员,各种名目的会员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即使你购买了所有类型的会员,仍然无法观看所有节目。一些热门剧集需要额外付费才能观看超前点播,一些体育赛事则需要购买单独的赛事直播包。
例如,一些电视厂商限制用户使用投屏功能,或者降低投屏画面的清晰度,以此来迫使用户购买更高级别的会员或者使用电视自带的应用程序。
这种“你既然用我的平台,就得遵守我的规则”,这种傲慢的态度,暴露了部分电视厂商的真实面目:在他们眼中,用户并非上帝,而是待宰的“韭菜”。
值得庆幸的是,在用户权益不断被侵蚀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并勇敢地站出来,对电视厂商的霸道行径说不。
勇敢说“不”!
2023年,演员李嘉明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指责电视乱收费现象,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共鸣。
一时间,“电视收费乱象”成为舆论焦点,在社交媒体上,有关电视收费乱象的吐槽层出不穷,在消费者投诉平台上,有关电视乱收费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评电视“套娃”收费:短视行为,得不偿失》,北青网。
这番犀利的点评,可谓是撕下了电视厂商的遮羞布,将电视行业乱收费的现状暴露在公众面前。
当然用户维权意识的觉醒,加上媒体的舆论监督,让电视厂商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些平台开始尝试调整策略,取消超前点播,降低会员价格,试图挽回用户的信任。
可是,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要想彻底解决电视乱收费问题,还需要更多用户勇敢地站出来,用实际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只有当“用脚投票”成为常态,电视厂商才有可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改变。
政府监管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为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不可否认的是,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电视行业也迎来了困境。
电视,路在何方?
数据显示,近年来,电视用户的规模持续下降,特别是年轻用户群体,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电脑、手机、Pad 等移动设备观看视频内容。
当然,电视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导致销量下滑的原因之一。
很多电视剧为了追求收视率,不惜夸大剧情逻辑和人物塑造,充斥着各种狗血情节和雷人台词,让人不忍直视。
而一些原本备受观众喜爱的文化类节目,也开始走上娱乐化的道路,为了吸引眼球,不惜舍弃节目的专业性和深度,引得众多观众非常反感。
在这种情况下,电视行业如果还抱着“内容为王”的老观念不放,只顾着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用户体验,最终只会失去用户,失去市场。
那么,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和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传统电视行业该如何突围?
想要抓住用户的心,关键就是提供他们真正喜欢的好内容。现在大家对电视节目越来越挑剔,想看更多的好内容。
所以电视台要多花心思,制作出更精彩的节目,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人看,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
而且,要打破行业壁垒,积极与互联网平台合作,拓展内容传播渠道,吸引更多用户。例如,可以与视频网站合作,共享优质内容。
只有当用户真正意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行业监督中来,才能倒逼电视厂商做出改变,提升服务质量。
笔者认为
电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承载着传播知识、传递信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
电视行业发展得好不好,不仅影响它自己能不能活下去,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希望电视行业能够以此为鉴,回归初心,以用户为中心,以内容为核心,以技术为驱动,以服务为保障,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共同创造电视行业更加美好的未来!
[并不简单]没啥 我已经改掉看电视的坏习惯了
数字电视?!机顶盒?!
各行各业都一样。
有部分节目倒贴钱我才会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