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开学,我发现让家长焦虑的,不光是学习,还有2件事

墨仔妈妈育儿 2024-09-11 15:30:57

儿子一年级开学才一周多,就让我这个不轻易焦虑的人焦虑不安了。

倒不是因为学习,而是另外2个事情。

随便说一个,估计你们都会和我一样唉声叹气。

NO.1

孩子的视力,难保

儿子眼睛不太好,4岁时候做了斜视手术,一直在做视功能训练,又濒临近视,所以我非常重视孩子的视力保护。

每天2小时户外是雷打不动的。

这也不是我矫情,但凡关注孩子视力保护的家长都会这么做,谁愿意自己孩子一年级就近视了呢?

幼儿园阶段,我们一直是上半天,户外半天。

然而小学开学以来,户外岌岌可危啊。

听儿子说,课间十分钟除了喝水、上厕所之外,是不允许出教室的。

体育课是在楼道里开展的。

体育课在楼道里上?我感到匪夷所思。

后来想了想,可能是因为一年级新生,需要重点培养孩子列队、站姿等规则,所以体育课暂时不去操场上。

掐指一算,从早上八点进校到下午六点出校,孩子在学校的户外时间约等于零。

于是我果断向班主任申请不上延点班,四点十五接出来,可以抢出2个小时的户外。

结果老师没同意,说:一三五有教学任务,延点班还是要上的,二四是兴趣课,可以提前接走。

不是?延点班有教学任务?

当初教育部制定这个政策是为了照顾不能早接娃的双职工家庭,延时,让孩子上上兴趣班,搞搞社团,是不允许开展教学任务的。

上不上延点班,应该是自愿的啊。

经过和其他家长沟通,我发现申请不上延点班一般都会被老师拒绝,家长也担心老师在延点班教知识。

延点班接回来6点了,太阳都下班了,还如何户外呢?

回到家就是吃饭、写作业,全是高强度用眼,想保住视力?难呐!

前两天看了《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习主席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其中有一条就是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重视“小胖墩、小眼镜”低龄化现象。

要让全社会和学校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睛。

西安教育局也制定了减少校园小眼镜的十条措施,还纳入了考核体系。

政策和目标都挺好,但能不能落实彻底呢?我表示怀疑。

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我还纳闷为啥小区里看不到一年级以上的娃,大家不保护孩子的眼睛吗?

现在入了小学的门以后,我找到答案了,不是家长不保护,而是真的没有时间来保护。

NO.2

孩子的睡眠,难保

看过我的文章的家长都知道,我除了家庭教育指导师之外,还有一个身份:婴幼儿睡眠顾问。

我儿子的睡眠一直都是教科书般规律,早睡早起且睡眠时长充足,大公鸡碰到我娃都得下岗。

我曾认为,早上叫不醒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儿子身上。

结果,现实重重地打了我一耳光,并对我说:中年人,你不要太自信。

现在我要叫好几遍才能把儿子叫醒,叫醒之后要第一时间拉到卫生间洗漱,给他强制开机。

为啥睡不醒呢?是因为睡不够啊。

如果上延点班,六点放学,回家吃饭、写作业、整理书包、洗漱、睡前阅读一整套流程下来,九点了。

睡着9点半了,早上6点半起床(我们早上需要做视功能训练,需要20分钟),满打满算只能睡9个小时。

虽然学校组织午睡,但很多孩子睡不着或者睡不好,除去入睡的时间,睡着的时间估计也就40多分钟。

而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长应该是至少10个小时。

听高年级家长说,孩子有书面作业以后,写到晚上10点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想睡够10个小时?难呐。

睡眠对于大脑发育、学习效率、身体健康、情绪控制都是非常重要的,它就是孩子的加油站。

不加满油,孩子怎么往前跑?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不是必须要以牺牲睡眠和视力为代价呢?

视力、睡眠、学习之间该如何平衡,这是我们家长的难题。

困难就是这些个困难,我家如此,大家也都如此。

抱怨没有用,只能端正思路,问问自己:既然如此,我该怎么做。

我想来想去,也反复实践了几次,找到了一些应对方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如果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可以评论区留言分享给大家。

1、多项近视防控措施用起来,尽力推后近视时间

户外确实是近视防控的最佳手段,我们肯定是要尽量抢出户外时间,我的做法是:

早上走路送孩子上学,可以抢出20分钟户外,弊端则是需要牺牲20分钟的睡眠。

写作业的时候,严格按照20-20-20的原则控制用眼,及时站在窗户旁远眺。

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不要弯腰驼背歪头,这些错误姿势都是近视元凶。

向老师争取周内全部不上延点班,万一延点班有教学任务,那就自己在家给孩子补上。

定期复查,检测视力发展趋势,阿托品等近视防控手段用起来。

按照近视防控标准要求的光线强度、照度调整家中光源,照明不合格就换掉。

周六日、节假日保证4个小时以上的大户外。

2、用动作代替口头催促,减少对抗,保证按时上床睡觉

放学后任务多、加上孩子都比较墨迹、拖沓,很容易搞到很晚才睡觉。

面对墨迹的孩子,我们很容易就暴躁了,不断催促孩子。

越催促,孩子越墨迹,而且惯用沉默、不配合等行为来反抗。

我的经验是:直接拉着孩子,对,就是走过去拽着他的手,走到书桌、餐桌、卫生间这些地方,用动作代替口头指令。

一遍遍催促,除了让自己失去耐心,暴跳如雷之外,没有任何积极效果。

当孩子和我们都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时,原本该做的事情都会被耽搁,得不偿失。

能多睡一天就多睡一天,总比每一天都睡不够要好吧。

上学,是一个略显沉重的话题,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棘手的问题。

作为家长的我们焦虑是正常的,毕竟我们小时候没现在这么困难重重。

困难既然躲不过,那就在解决中,解决它们吧。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