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话,点明了阅读与吟诗的关系。换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还启示我们,《唐诗三百首》作为唐诗读本,应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今天为大家推荐的,正是《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由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选唐诗三百一十首(后增补三首)。收录七十七家,包括代表作家、帝王、士大夫、僧人、歌女、无名氏等。其中,杜甫三十九首,王维二十九首,李白二十九首,李商隐二十四首,孟浩然、韦应物、杜牧各有十多首。
大体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乐府等编排。作品反映了唐代社会风貌,不少是唐诗中的名篇,雅俗共赏,艺术性较高。诗作还有选择地加批语,对读者多有启发。有的虽略加点评,但颇耐回味。
唐诗是中国诗词艺术的瑰宝,为广大人民所喜爱。为满足大众学习需要,历史上陆续有人编辑选本,现存最早的是《千家诗》。该书收一百二十三家,诗二百二十六首。入选之作大多通俗易懂,诗味浓郁。但选诗不精,体例不当,诗体不全。
其后,清曹寅主编《全唐诗》,收二千二百余家,诗四万八千余首。沈德潜以《全唐诗》为基础编《唐诗别裁》,收一千九百余首,也是鸿篇巨著,不宜作普及读本。
孙洙以《唐诗别裁》为蓝本,进一步精选三百一十首编订成书。 孙洙与夫人拟定选诗标准: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也就是说,所选诗歌既是精品,同时还要朗朗上口,易于诵读。体例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最终于乾隆二十九年完成。
《唐诗三百首》是近代以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唐诗选本。问世不久就“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可见其编选成功之处。自诞生后到近代,主要在童蒙教育领域传播。后在广大读者的阅读接受中,成为一本颇具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继而成为经典。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选本体量不大,规模适中,以有限的容量,却较好地展现了唐诗风貌。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诗文浅易通俗,便于吟诵。用今天的话来说,叫做非常接地气。
编选迄今二百多年,历经岁月淘洗,成为古代家喻户晓的蒙学读物,今人学习唐诗的入门读本。可以这么说,不管是学习、欣赏唐诗,还是深入研究唐诗,学习创作古诗,都可以从《唐诗三百首》得到丰富的滋养。
《唐诗三百首》为我们铸造了一幅幅恢弘、壮观的唐诗图景,浓墨重彩地奠基了中国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多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之书。这是我们每个人读书的期望和追求。正是基于这些考量,我愿意把这样一本能反复体味和不断预见书后面的价值的经典推荐给大家。
最后,我借用学者钟叔河的评价作结:在出现现代人编选的更好的唐诗选本以前,《唐诗三百首》仍不失为一个可读的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