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是纠结的想停下笔,不再一厢情愿地“说”邮了。写了N年的“邮”,搁下笔有着空孬孬地感觉。却又无法说出来,亦或是担心讥笑嘲弄为“祥林嫂”。也许是几乎不再有人愿意听“邮”、读“邮”的失落。只好对自己说,放下吧,没有人愿意听你孤芳自赏地津津乐道。的确,“邮”有时换不来一碗米饭,有时却又昂贵得吓人。许多人对“邮”已毫无感觉,奇离古怪的“邮”,令人疑惑、爱恨交加的“邮”。集邮的人越来越少,邮市一路下滑,曾经喧哗的实体商铺几乎都已关门。抑或是大疫后遗症,抑或是审美情趣转移,亦或是......。总之,曾经趋之若鹜、津津乐道、不遗余力收藏、品头论足的“邮”,讲述过往的云烟,早就不合时宜,很是郁闷的沉重。
笔者藏品
放眼今天,得过且过、眼花缭乱。不入流的艺人病故、离婚或红杏出墙,居然可以全网七七八八的讲述N多天,甚至主流媒体都会介入。的确让人费解。是颠覆和遗忘、精神“华老栓”地萌生?活在当下?还有什么可以诠释,除了健康还是健康。
笔者藏品
然而“邮”是不能去身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谁也无法摆脱、谁也无法拒绝“邮”,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在“邮”。
笔者藏品
前辈珍藏之物,辗转至笔者手中。
笔者藏品
估计这段历史早就被遗忘了。
新生政权之艰。
被公私合营喽。
蜜月期的中苏。
邮票创汇。
艰难岁月。
一般人不会关注的邮。
应该是辗转第三国过来的。
十分罕见了。
笔者藏品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
笔者藏品 新旧交替之际普通人的渴望
时间、精力、金钱交织成一片片记忆碎片。欣喜、失意、朦胧、无奈,烩炖出的罗宋汤,欢喜的国人很少很少。
是不是还要继续撰写?
真的要对“邮”说再见了?很是纠结。
珠海市民胥先生
注:所刊图片的实物均系笔者自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