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1.
钱素芬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家里世代务农,生活一直很拮据。她从小就懂事,知道家里的困难,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父母。
那年夏天,钱素芬刚刚初中毕业。她本想继续读高中,却在一个闷热的午后被父母叫到了堂屋。母亲握着她的手,眼中含着泪水,"素芬啊,哪有女孩不帮衬自家兄弟的,你先去打工吧,以后你俩互相照应,你弟亏不了你的。"
钱素芬心里一沉,但她知道自己没有选择。第二天一早,她就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准备离开家乡去城里打工。
钱素芬心里有自己的打算,她想逃离这个家,于是她选择断绝与家里的联系,独自闯荡。
初到城市,钱素芬感到既兴奋又迷茫。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切都那么新奇。但很快,现实就给了她当头一棒。没有学历,没有技能,找工作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
她尝试过很多工作:工厂女工、餐厅服务员、超市收银员......每一份工作都让她感到疲惫不堪。
就在钱素芬快要放弃希望的时候,她在一家高档酒店看到了招聘广告。酒店正在招聘前台,要求形象气质佳,会简单的英语对话。钱素芬知道,这可能是她唯一的机会。
她花光了所有积蓄,买了一套得体的衣服,又花了一周时间恶补英语。终于,在面试那天,她凭借着年轻貌美的优势和诚恳的态度,成功获得了这份工作。
成为酒店前台后,钱素芬的生活看似有了改善。每天穿着整洁的制服,在豪华的大堂里工作,可这份工作并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轻松。
早晚轮班让钱素芬常常感到疲惫不堪。有时她凌晨三点才下班,回到出租屋倒头就睡,醒来时已是下午。
更让她沮丧的是,尽管工作看起来体面,但工资却只够勉强维持生计。每个月付完房租和日常开销后,几乎没有剩余。
她感到自己被困在了一个看不到未来的困境中,一天晚上,钱素芬像往常一样站在前台。这时,一位外国男士走了进来。
2.
钱素芬熟练地为丹尼办理了入住手续,在交谈中,她得知丹尼是美国一所大学的老师,来中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术交流。丹尼虽然年龄比钱素芬大了不少,但举止儒雅,谈吐不凡。
接下来的日子里,丹尼每天都会和钱素芬聊上几句。有时是询问附近的餐厅推荐,有时是请教一些生活中的小问题。渐渐地,两人的交谈不再局限于工作,开始聊起各自的生活和兴趣爱好。
钱素芬发现,丹尼不仅学识渊博,而且为人温和体贴。他会给她讲述美国的生活,分享有趣的文化差异。丹尼的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自信和洒脱,让钱素芬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吸引力。
一天晚上,丹尼邀请钱素芬下班后一起吃晚餐。在餐厅里,丹尼谈起了他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我在德州的一所大学教书,环境很好,生活也很惬意。"丹尼的眼中闪烁着光芒,"素芬,你有没有想过去美国看看?"
钱素芬低下头,轻声说道:"我很想去,但是...我没有那个条件。"
丹尼温柔地笑了笑,"别担心,总有机会的。"
就这样,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钱素芬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美梦中,每天都期待着能见到丹尼。
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丹尼即将返回美国。就在钱素芬以为这段美好的相遇即将结束时,丹尼却给了她一个巨大的惊喜。
在丹尼离开的前一天晚上,他邀请钱素芬共进晚餐,吃到一半的时候丹尼突然单膝跪地,拿出一枚戒指。"素芬,我知道这可能有些突然,但我真的很喜欢你。你愿意嫁给我,和我一起去美国生活吗?"
钱素芬惊呆了,她没想到丹尼会突然求婚。她的脑海中闪过无数个念头:她对丹尼的感觉,对未来的憧憬,以及摆脱现状的渴望。
"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钱素芬结结巴巴地说。
丹尼握住她的手,温柔地说:"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个重大决定。但我保证会好好照顾你,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
钱素芬的心跳加速。她想到了自己在酒店的辛苦工作,想到了看不到希望的未来。成为大学教授的妻子,去美国生活,这个诱惑对她来说太大了。
"我...我愿意。"钱素芬终于说出了这句话,眼中闪烁着泪光。
丹尼激动地将戒指戴在她的手指上,然后紧紧抱住了她。"我保证,你不会后悔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切都像做梦一样。钱素芬辞去了酒店的工作,匆忙收拾行李。
3.
钱素芬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跟随丹尼来到了美国德州,可现实很快就给了她当头一棒。
飞机降落后,丹尼开车带着钱素芬驶离城市。车子行驶了几个小时,周围的景色逐渐变得荒凉。最后,他们停在了一栋破旧的农舍前。
"就是这里了,我们的家。"丹尼微笑着说。钱素芬愣住了,这里四周都是广袤的农田,看不到邻居的踪影。
走进屋内,情况更是令人失望。家具陈旧,墙壁斑驳,处处透露着简陋和贫穷。
钱素芬感到一阵眩晕。她幻想中的美国生活在瞬间崩塌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更多令人沮丧的事情接踵而至。丹尼一改追求她时的大方作风,变得极其吝啬。每个月只给钱素芬几十美元的零花钱,连买一件新衣服都成了奢望。
更让钱素芬难以接受的是,丹尼竟然提出了AA制。"亲爱的,我们应该平等,不是吗?"丹尼一本正经地说,"所以生活开支我们应该一起分担。"
就这样,钱素芬发现自己连喝一杯咖啡都要精打细算。
语言障碍也成了钱素芬的一大困扰。她的英语水平有限,无法与周围的人正常交流。而丹尼的住所又如此偏远,周围根本没有什么人烟。日复一日的孤独几乎要吞噬她的理智。
有时,钱素芬会站在窗前,望着远处荒凉的田野,泪水不自觉地流下来。她想念家乡,想念曾经的工作,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否正确。
钱素芬并没有放弃希望,她相信,只要有了孩子,一切就会变好。于是,在接下来的五年里,她连续生下了四个孩子:一对双胞胎女孩,还有一儿一女。
每当有了新生命,丹尼都会表现得很高兴。他会亲吻钱素芬的额头,说些甜言蜜语。但很快,一切又会回到原点。丹尼依旧吝啬,依旧坚持AA制,甚至连孩子的尿布钱都要精确计算。
照顾四个孩子的重担几乎全落在了钱素芬身上。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从早到晚都在换尿布、喂奶、做家务。
钱素芬感到一阵绝望。
4.
孩子们就像是无形的枷锁,将她牢牢地束缚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她既舍不得离开孩子,又没有能力独自带着四个孩子生活。
每当夜深人静,孩子们都睡熟了,钱素芬就会坐在摇椅上,回想起自己在中国的日子。那时候,她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酒店前台,但至少生活简单,不用为柴米油盐发愁。
她常常幻想,如果当初没有遇到丹尼,而是遇到一个普通但踏实的中国男人,她的人生会不会完全不同?也许她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温馨的小家,虽然不富裕,但至少能够安稳地过日子。可惜,人生没有如果,她只能接受现实。
钱素芬叹了口气,轻轻地站起来,走到孩子们的房间。四个孩子睡得正香,她轻抚着每个孩子的脸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些孩子是她在这个陌生国度唯一的慰藉,也是她无法离开的理由。
回到卧室,丹尼已经睡熟了。钱素芬看着丈夫的睡颜,心中百感交集。她曾经以为丹尼会给她一个美好的未来,但现实却如此残酷。
第二天清晨,钱素芬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开始了忙碌的一天。给孩子们准备早餐,送大一点的孩子上学,照顾还不会走路的小儿子。她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填满,几乎没有喘息的机会。
中午,趁着孩子们午睡的时间,钱素芬拿起了放在床头的英文报纸。这是她每天最期待的时刻。虽然生活艰难,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习。通过不断阅读报纸,她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对钱素芬来说,能够看懂报纸上的内容,是她贫瘠生活中唯一的乐趣。她喜欢阅读各种新闻,了解外面的世界。有时候,她会想象自己能够自由地在美国各地旅行,但很快又会被现实拉回。
晚上,当丹尼回到家时,钱素芬正在准备晚餐。丹尼走进厨房,问道:"今天花了多少钱买菜?"
钱素芬心里一阵苦涩,但还是平静地回答:"20美元。"
丹尼点点头,"那我们各出10美元吧。"
这样的对话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钱素芬早已习惯。她默默地从自己的钱包里拿出10美元,递给丹尼。
吃完晚饭,钱素芬开始收拾餐桌。丹尼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四个孩子在地毯上玩耍。这本该是一幅温馨的家庭画面,但钱素芬却感到一阵莫名的空虚。
她想起了自己曾经的梦想:成为一个优雅的阔太太,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如今现实却是,她每天都在为生活的琐事忙碌,连买一件新衣服都要精打细算。
夜深了,钱素芬躺在床上,听着丹尼均匀的呼吸声,思绪又开始飘远。她想起了远在中国的父母,不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她多么希望能回去看看,但连一张机票都买不起。
钱素芬闭上眼睛,强迫自己入睡。她知道,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还要继续为这个家付出。尽管生活艰难,但她别无选择。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她只能咬牙坚持下去。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