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世界乒坛形成了一片大混战的局面。整体来说是欧亚争霸,其中,国乒夺得的冠军总数最多,日本夺得的男子单打冠军最多,匈牙利是老牌劲旅实力强劲。瑞典在1967年夺得第二十九届世乒赛男双金牌后开始腾飞,成为了匈牙利之后欧洲乒坛的新旗手。但是好景不长,在1975年以后瑞典男乒开始走下坡路,经历了多年的冠军荒。
在这样的情况下,瑞典队派出了一批年轻选手,到不同国家游学取经,希望他们能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先进乒乓球技术和理念,回国后重振旗鼓。
作为瑞典乒乓球届年轻人中的佼佼者,15岁的瓦尔德内尔被选中来中国。他在中国呆了两个月左右,游历了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省市,与很多的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进行了交流和切磋。
据《瓦尔德内尔传》中记载,
“有一天,一个训练馆内的看门人问是否可以和我们打一会儿球。”他回忆说,“我们欣然同意,结果我和林德都被他打得一败涂地。”
林德是与瓦尔德内尔一起来中国游学的队友。
这件事既然被记录在瓦尔德内尔的传记中,那么有很大的可能是真实的。这让人们看到,中国的乒乓球群众基础是多么的强大。
在中国,瓦尔德内尔见识到了中国乒乓球运动员高强度的训练,这种训练方式与欧洲相对比较散漫的训练作风是有很大区别的。
除了训练方法,瓦尔德内尔还在中国学习到了台内短球的控制技术。那时,中国使用横板的选手非常少,身高臂长力量大的欧洲人已经用了几十年横板。凭借身体优势,欧洲人在中远台的对攻中实力非凡。但是,他们对短球的控制与中国队相比有很大差距。瓦尔德内尔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习了中国的直板短球技术,将其融汇到横板技术中。
多年后,瓦尔德内尔以飘逸灵动的风格大杀四方,成为第一个乒乓球大满贯,也许这次中国的游学之旅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