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多措并举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
本报记者 董超
春节倒计时 腊月初十 保健时报社祝大家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残疾严重损害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影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好残疾预防,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进一步加强残疾预防,有效减少和控制残疾发生、发展作出了新部署。
加强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行动计划》指出,建立完善的残疾预防科普知识资源库,出版、遴选、推介一批残疾预防科普读物,针对重点人群、主要致残因素定期更新、发布残疾预防核心知识。
加强重点人群残疾预防知识普及,面向儿童、青少年、新婚夫妇、孕产妇、婴幼儿家长、老年人、高危职业从业者等重点人群开展针对性宣传教育。主动提供残疾预防和出生缺陷防治科普知识,普及遗传和发育、疾病、伤害等致残防控的科学知识、方法;面向伤病者、残疾人,加强康复知识宣传普及,着力提升康复意识、能力。
加强出生缺陷和发育障碍致残防控《行动计划》指出,加强婚前、孕前保健。深入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增补叶酸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科学备孕,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健康教育、咨询指导、筛查评估、综合干预等孕前优生服务,推进补服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
做好产前筛查、诊断。加强对常见胎儿染色体病、严重胎儿结构畸形、单基因遗传病等重大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和诊断。
加强儿童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全面开展新生儿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逐步扩大致残性疾病筛查病种范围,推进早筛、早诊、早治。做实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大力推进0—6岁儿童致残性疾病筛查,建立筛查、诊断、康复救助衔接机制。
加强慢性病致残防控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分析,我国成年残疾人中由慢性病导致的残疾占56%,且随着年龄的递增,慢性病导致的残疾数量增多、残疾的严重程度加重。
《行动计划》指出,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倡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科学运动,减少每日食用油、盐、糖摄入量。开展全民健身行动,发挥好体育健身在主动健康干预、慢性病防治、康复中的作用。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的规范管理,做好并发症筛查和干预。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推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持续开展脑卒中等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着力做好防盲治盲、防聋治聋工作。
加强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致残防控目前,对少年儿童生命构成威胁的,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意外伤害。近年来,儿童的意外事故死亡率居高不下,交通事故、溺水、跌落、中毒、烧伤等事件逐年增加。
《行动计划》指出,开展学校、幼儿园、社区、家庭儿童伤害综合干预,推广“四安全”儿童伤害综合干预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儿童溺水、道路交通伤害、跌落、烧烫伤、中毒、暴力等风险的安全教育,健全儿童用品强制性国家标准体系,加强对玩具、电子产品的监督和管理。推广使用儿童安全座椅。
跌倒是我国老年人因伤害就诊的首要因素。《行动计划》强调,加强老年人友好环境建设,鼓励家居环境适老化改造,改造易致跌倒的危险环境。开展老年人跌倒干预和健康指导,提高老年人及其照料者预防跌倒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对儿童伤害和老年人跌倒的救援、救治水平。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 || 董超 万涛 值班主任 || 范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