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真的后继无人了吗?家族曾有多人被选中,但都失败了

读红楼解红楼 2024-11-06 21:42:32

红楼梦里,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回,提到贾府如今的现状,曾这么评价道:如今的这宁、荣两门,也都萧疏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这里就透露了一个信息,即贵为国公府的宁荣二府,在赫赫扬扬、已近百载的繁华富贵之后,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为什么会这样?冷子兴也提到了: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冷子兴是周瑞家的女婿,是贾府的冷眼旁观人,他将贾府败落的根本原因归结为贾府的不肖子孙,而且是一代不如一代,真的是这样吗?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一回,宁荣二公之灵也曾对警幻仙子提到: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他们也将贾府的败落,归咎于子孙败家,无人能继承家业。

这么说来,贾府真的后继无人了吗?也不是。我们细细翻阅文本会发现,贾府为了保住富贵荣华,几代人都曾做过多次努力,但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

从原文交代的情节,我们可以得知,宁荣二公之所以能被封为国公,是因为当日战功赫赫,是追随主子一起打天下打出来的,是靠马上立功。后来国家太平,就被封了爵位,贾府的荣华富贵也由此开始。

但我们知道,这种靠战功封的爵位,虽然可以世袭,但是爵位等级是逐代递减的,你不可能第一代是国公,第二代第三代还是国公,它是会逐代降级的,最后降到一定等级,就没了世袭。

也就是说,如果贾府只靠世袭,最多也就三四代人,如果不想别的办法,家族的衰落就是可以预见,也是不可避免的。古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就是这个道理。

以宁府为例,第一代贾演,是正儿八经的宁国公。他死后,第二代贾代化袭官,爵位就成了一等神威将军。

接着是第三代贾敬袭官,官爵没提,后来他考了进士,又出家炼丹,于是就让儿子贾珍袭了官,贾珍是宁府第四代,官爵已经变成了三品威烈将军。

宁府爵位到了贾珍这里,世袭的爵位也基本就算到头了,到秦可卿死亡,贾珍为了葬礼体面,已经开始花钱给贾蓉买官,他买了一个五品龙禁尉的官。

在这种情况下,贾府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不可能不想别的办法,比如第三代人开始参与科考,准备弃武从文,因为国家太平了,想要家族长久富贵,必须要走仕途参加科考。

这一点,从第三代的人名,我们也能看出来。最典型的两个代表人物,是宁府的贾敬和荣府的贾政。

贾敬在秦可卿死亡一回,明确提到,他是乙卯科进士。也就是说,贾敬后来是考中了进士的,他也是贾府子孙中通过科考这条路走出来的第一人。

古话说,富不过三代,贾府子孙对此应该是深有感触的,所以从第三代子孙开始,他们陆续参加科考,想要通过这种正常的仕途之路,延续贾府靠战功和祖荫得来的荣华富贵。

荣府的贾政,也是这样,原文提到贾政,自幼酷爱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贾政的祖父正是荣国公贾源。

可以想象,如果贾敬没有出家,以他的进士身份,加上贾府祖先本身的功劳,以及其他四王六公的辅助,其他三大家族的加持,想要青云直上,分分钟的事儿。

遗憾的是,贾敬偏偏没有走正道,而是选择了出家炼丹,跑城外跟一群道士鬼混去了。同样遗憾的还有贾政,以他的水平,参加科考,考中进士问题不大。

但是,父亲贾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没想到皇上体恤先臣,除了让其长子贾赦袭官外,又额外赐了政老爷一个主事之衔,让他入部学习,后来就做了工部员外郎。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不用参加考试直接被封了一个官,这多好啊。其实未必,古代参加科考,除了能证明个人实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建立人脉。

说白了,就是很多学子通过科考,还会形成自己的圈子,比如你与谁是同榜进士,你曾拜会过哪些老师……这对于以后的仕途升迁,非常关键。但这些,贾政都直接略过了。

所以,原文我们也能看出来,政老爷的这个官好像做的比较憋屈,也没什么走得近的同僚,升迁也比较缓慢,或者说无望,整天就是跟一群清客关起门来讲谈学问。

这样一来,贾府第三代人的努力,基本算是失败了。一个考中进士,但直接抛弃家业出家去了;一个有大好前途,但是没有参加科考,走的不算是正路,因为不是自己考取来的功名。

第三代不行,那就是第四代上,总不能让贾府后继无人,也不能眼睁睁靠着祖宗九死一生挣下的家业被葬送。第四代的代表人物是贾珠和贾元春。

贾珠在原文虽然被多次提及,但基本没有他的正文,只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和贾宝玉挨打两回中提到过一鳞半爪,而且有明确的信息透露。

原文第二回,冷子兴是这么介绍贾珠的: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妻生子了,一病死了。

这段简短的话里透露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贾珠是个非常优秀的好苗子,将来是大有希望的,但是遗憾的是死的太早了,还没来得及参加科考,人就没了。

宝玉挨打一回,王夫人大哭宝玉时想到了死去的长子贾珠,于是又哭贾珠: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这说明什么?说明贾珠很优秀,是父母的骄傲和指望,比宝玉强百倍。

也因此,很多人怀疑,贾珠是被父亲贾政逼死的,因为政老爷对珠大爷寄予了很大期望,希望他能走正途参加科举,能为家族争光,而贾珠因为压力过大,最终一病死了。

这个推断也不无道理,因为政老爷当初正是因皇上赐官,就放弃了科举之路,他有了儿子以后,当然比任何人都期待儿子能像当日的他一样,正儿八经走仕途,靠真本事光宗耀祖,继承家业。

被寄予厚望的人死了,那就得另想办法,其实这时候,整个贾府的第四代,正如冷子兴所说的,已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你看冷子兴的评价就知道了,“这珍爷那里肯读书,只一味高乐不了,把宁国府竟翻了过来,也没有人敢来管他。”“这位琏爷身上现捐的是个同知,也是不肯读书,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的。”

再到贾宝玉,就更不用说了。贾琏小厮兴儿曾说,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书。

兴儿对宝玉的评价,相信不会假。但对琏二爷的评价,说他寒窗十载,就很假了。毕竟他是贾琏的心腹小厮,在尤二姐尤三姐面前,自然得夸自家爷的好了。

前面也提到了,宁荣二公最终在贾府第四代子孙中选中宝玉,也实属无奈之举,因为确实这一代子孙,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没有一个能够继承家业的。

于是乎,贾府又启动了另一个计划——男人不行,女人顶上。这样一来,贾元春成了最先被选中的女子。很快,贾府便将她送进了宫中做女史去了。

说是去做女史,可对于贾府这样的人家,在第四代子孙明显不给力,而家族已经显现颓势的前提下,送元春入宫意味着什么,明眼人都知道。

元春封妃的消息传来,贾府之人前后的反应非常值得玩味,确认消息之前,人心惶惶,那是唯恐被抄家的惊惶无措。确认消息之后,人人得意,那是迎来最后一个辉煌的庆幸惊喜。

元春虽然顺利封妃并省亲,给家族带来了荣耀,但贾府的命运却也因此跟她得宠失宠的生死现实绑定到了一起,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了互相牵制之势。

结果元春省亲回宫后,没几年就薨逝了,而贾府这座大厦,也终于摇摇欲坠。即便后来贾府甚至又选定了另一女子探春,甚至通过与不差钱的薛家联姻,拉第三个女子宝钗入局,也终未能挽救贾府。

到头来,仍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