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90 年代初的中越关系复杂时期,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其中黄文欢游击队的故事是一段被尘封的英雄史诗。
二战结束后,越南仍面临着反殖民反封建的艰巨任务。胡志明、武元甲、黄文欢、黎笋等人为建立北越政权出生入死。胡志明是北越最高领袖,武元甲为北越人民军统帅,黄文欢和黎笋也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1969 年胡志明逝世后,权力的天平开始倾斜。黎笋为实现独断专行的目的,篡改胡志明遗嘱,成为北越第二代最高领导人。
黎笋上台后开始排挤其他同仁。黄文欢作为胡志明班子的二号人物,备受打压。在接待外国使团时,越南报端对他的报道遮遮掩掩;武元甲虽为名义上的三军统帅,实际军队指挥权却被黎笋掌控。1973 年,北越即将统一越南时,在发展道路上产生分歧。黎笋代表的鹰派欲军事扩张、称霸中南半岛,而黄文欢、武元甲代表的现实派希望越南休养生息。因谈不拢,黎笋集团开始排除异己,并与苏联勾结,这也为后来的中越战争埋下了伏笔。
1979 年 2 月 17 日 - 3 月 16 日的中越战争爆发,中国解放军的行动让更多越南人看清了黎笋集团穷兵黩武的本质。战后,黎笋集团更加疯狂地迫害黄文欢。当时黄文欢已身患肺癌,黎笋集团却故意鉴定为肺结核,采用错误的治疗方法,致使他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1979 年 7 月 5 日,黄文欢申请出国治病获批。到达巴基斯坦后,他毅然决定转道中国。在中国,黄文欢被确诊为肺癌并得到有效救治,得知黎笋集团的恶意后,他与黎笋集团彻底决裂。
1979 年 7 月下旬,在中国昆明军区的协助下,黄文欢从遭受黎笋集团迫害的越南难民中选拔人员,于云南省河口县一带组建了 “越南反黎救国游击队”,人们习惯称之为 “黄文欢游击队”。该游击队的宗旨是凭借队员熟悉越南风土民情的优势,协助解放军开展敌后侦察、敌后袭扰等作战任务,并期望在时机成熟时在越南建立根据地,推翻黎笋集团。在收复法卡山、扣林山、老山和者阴山等作战中,黄文欢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游击队员们在缺乏支援和补给的艰难条件下,深入越南境内收集情报,必要时进行袭扰作战,战功赫赫。但由于队员身份特殊,他们的英雄事迹被隐藏在历史的巨幕背后,有的队员牺牲后名字都无法公开,只因他们在越南还有亲人,一旦暴露,亲人将遭受迫害。
然而,1984 年 4 月,正处于发展势头的黄文欢游击队却突然解散。这一决策是黄文欢等越南籍开明人士的集体决定。当时的越南黎笋集团已陷入绝境,入侵柬埔寨的越军受到当地游击队的不断袭扰,还频繁与泰国军队交火;越北地区的军队在中国边防军的炮火打击下损失惨重。同时,苏联承诺的援助日益减少,越南民众生活困苦,黎笋集团众叛亲离。此外,黎笋集团在黄文欢移居中国后,并未对其家属赶尽杀绝,例如黄文欢之子黄日新仍能在越南社会科学院工作,是越南国内知名度颇高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曾翻译了不少法国思想家的著作,是中越关系正常化的推动者。
黄文欢本人年事已高且身患绝症,他离开越南已有 5 年,即便黎笋集团倒台,他也不再适合领导越南。而且继续掌控一支军队可能引发内部冲突,越南历经多年战乱,为避免内战,早日解散游击队成为明智之举。
游击队解散后,越南局势的发展正如黄文欢所料。1984 年,黎笋集团出动约 2 万人对老山地区进行反扑,被中国军队挫败后士气低落。此后,越南边民开始公开在中国边境地区进行贸易活动,甚至部分越北边防军警也参与其中,黎笋集团无力阻止。从 1978 年初到 1984 年 6 月,越南物价指数年均上涨 50%,1985 年初,工业品生产总量还达不到 1978 年水平,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外债高达 80 亿美元,整个国家一贫如洗。1985 年 6 月,黎笋集团对物价、薪酬等进行改革干预,却越改越乱。1986 年 5 月 19 日,黎笋组织改革会议,多名亲信被免职。1986 年 7 月 10 日,黎笋去世,长征和阮文灵接任,他们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谋求解决柬埔寨问题并改善对华关系。
黄文欢看到越南朝着自己预期的方向发展,于 1987 年出版了《沧海一粟》个人回忆录,对自己的革命生涯进行总结。1991年,黄文欢在北京,享年86岁逝世,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