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以前,第一次见“中二病”这个词,便觉得它具象生动,可以望文生义,心领意会。
其实,每个接受过义务教育的成年人都经历过初中二年级,——14岁上下这个阶段。
就算那时的我们不怎么被关注,我们内敛克制,表现的不叛逆、不极端,但从内心说,表面的平静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波澜起伏,波诡云谲。
当我们养育孩子时,从幼童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单是看看孩子飞速增长的个头,急剧的生理变化,也可以窥见孩子内在成长的山呼海啸,波澜壮阔。
每每听见看见“中二病”这个词,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都会深深觉得孩子不容易。
新春伊始,又有千千万万的孩子告别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孩提时光,进入14岁这个特殊的阶段。
一、何为“中二病”
“中二病”这个词源于日本,产生于二十世纪末期。不得不说,现代汉语里很多简洁明了、含义隽永的词语都来自日语,日语词语扩大了我们的词汇量,拓展了语言的表现力。
顾名思义,“中二”即初中二年。“中二病”一听就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青春期少年特有的自以为是的思想、行动和价值观。
结合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和孩子成长的现实问题,与其说“中二”是一种病态,不如说是精神发育过于迅猛,超过了孩子和家长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这么去思考,才算得上公正地看待孩子,算得上悲天悯人地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的芸芸众生。
二、复习青春期的心理特点
每个做家长的都有必要重温和反复确认孩子青春期的五个心理特点。
1.发展独立性。孩子要走出心理舒适圈,从父母面前绕着转的乖宝宝变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2.形成自我认同。在与父母的精神脱离中,给自己定位,主动从精神上给自己断乳。肯定自我的价值,形成自信自尊。整个青少年时期甚至成年早期,差不多在12—24岁,都在完成这些事情。
3.明确性别意识。从现实生活和个人体验中给自己定位,明确性别特征,找到性别归属。
4.建立亲密感。
青少年不仅要在家庭内部发展亲密关系,同时也会把目光投向家庭之外,如亲情、友情、爱情的建立和发展。他们需要主动学会与周围世界相处,在圈子里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属。
5.认知发展
远离幼儿时期的单纯任性,他们要学会客观全面地看待自我和现实客体,形成对世界的清晰认识,逐步走向社会,完成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化。
这五个特征的变化、发展和形成,落在一个十几岁的少年身上,尤其是刚刚打开新世界大门的14岁孩子身上,他们有多么兴奋好奇,就有多么迷茫无助。
三、自省与共勉
当孩子成绩起伏,当孩子赖床睡懒觉,当孩子趁着网课偷看网文,当孩子嫌弃我们啰嗦,当孩子生气关上房门,当孩子摔门不忘说一声“我下去转转”……作家长的我们,别忘了孩子表面再怎么淡定漠然无所谓,他们的内心已经千军万马,硝烟弥漫。
“中二病”,不是一个成人社会对青春期叛逆孩子的标记符合,它时刻提醒我们做家长的,看到孩子孤军奋战,策马扬鞭冲刺人生沙场时内心的决绝、迷茫,恐惧。
《张协状元》:“记得小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
孩子们正在走过我们走过的成长路,苦过我们经历过的成长的苦。
孩子们正在经历我们曾经的憧憬向往、孤单迷茫,努力拜托束缚,成为自己人生的孤勇者。
爱是付出,更是看见。
多一些看见,看到成长的不易,看到孩子的努力。
多一些同理心,给孩子更多包容,更多理解,让孩子在爱和包容的陪伴托举中走过青春雨季,走过美好的人生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