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编辑:何大土土
一个大学教授退休后去拾荒,想必很多看官都不太相信。一个退休教授,一个拾荒汉,两个天差地别的身份竟然会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他的名字叫做王坤森,退休于浙大医学院。相信很多杭州的看官都了解这个“怪老头”,为什么说他怪呢?
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非得去拾荒,拾荒就算了,人家都是白天捡,他倒偏是晚上去捡,一直捡到凌晨才会回家,这一捡就是11年。
有人好奇这是图啥,只有了解他的人清楚,王坤森教授这么做只是为了完成一件事。
淋过雨的人1931年,王坤森出生于浙江杭州。对于童年的记忆,似乎只有贫穷留在记忆里无法消散。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当时家里穷,时常面临揭不开锅的狼狈时刻。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王坤森却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显得十分瘦弱,有时候饿的实在受不了了,他甚至还会去当地富商的猪圈里,将猪食里混杂的红薯挑出来饱腹。
但这样做也只能是饱腹,真实的生活依旧是一成不变。恰逢当时比较流行卷烟,不过这烟蒂却不好做,不少人都选择捡别人扔掉的烟蒂,然后再卷上烟草卖出去。
后来每天清晨,王坤森就早早的起床,在街头巷尾寻找被人扔掉的烟蒂。将它们拾起收集好后,他会加些新的烟丝重新卷成烟卖给附近的工人,赚取一点微薄的收入。
可是,就算这样,他时常也会在争抢烟头的过程中遭到别的孩子殴打。
贫穷、挨饿、无衣穿、受辱,王坤森的整个童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的。正是这些年少时的煎熬,让他刻骨铭心地理解了贫穷对孩子们的伤害有多大。
1991年的时候,有一张照片爆火全国各地,相信很多看官都尚且有一些印象,照片的主题是“大眼睛女孩”苏明娟。
而发布者则是希望工程,对于这张照片,希望工程配上了“我想上学”的文字,简单的四个字,激起了无数人对上不了学的孩子的关心。
而这其中就有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王坤森教授。其实从那时之前,王坤森教授就一直致力于资助困难学生上学了。
为他人撑伞2012年,王坤森从浙江大学医学院正式退休。彼时的他已经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但他依旧想为贫困学生助点力。但退休后王坤森每月仅有6000元的退休金,刨去自己的生活费之后,根本无力大规模资助贫困学子。
正当他陷入迷茫之时,一个出乎意料的念头突然闪现在脑海:当年自己也是捡垃圾为生的,如今不妨效法当年,通过捡垃圾来筹集助学费用。
就这样,从2012年开始,王坤森开始了他夜间捡垃圾的生活。凌晨时分,他推着一辆旧三轮车,穿梭在杭州大大小小的街巷之间。
一年,两年,三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坤森这样坚持了整整11年。
坚持的意义在王坤森老人的坚持下,一分一毫地积累,11年间他攒下了6万多元的善款。对于一个仅有微薄退休金的老人来说,这笔钱的分量可想而知。
但王坤森从来没有想过要为自己留下一分一厘,所有的钱都用来资助了7名贫困学生上了大学。
浙江大学也被王坤森老人的事迹所感动,专门为他设立了"王坤森助学金",以资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完成学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老人的拾荒助学事迹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一开始,大家对这位夜间推车捡垃圾的老者颇有微词。但当大家了解到他的贵在一片赤子之心后,评判的声音渐渐平息了下来,取而代之的是由衷的敬佩。
餐馆老板们会将店里的包装纸盒、空瓶空罐整理好,摆放在门口等待老人来捡。邻里乡亲们在得知老人的故事后,也纷纷将家中可回收的废品打包好,放在他家门口。
人们用实际行动支持着他的事业,用掌声为他的坚持喝彩。有人为他做过统计,按照他每晚50-150斤的拾荒量,11年来他总共捡回了超过200吨的废品,这几乎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被老人的大爱所感动的时候,一个噩耗却无情地敲响了每个人的心扉。2023年5月29日,王坤森老伴、支持他事业多年的王秀云奶奶因脑梗去世了。
妻子的离世对于王坤森来说,妻子王秀云的离世无疑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一个时刻。他们伴侣多年,早已形影不离。妻子虽然常常在嘴上反对丈夫夜间拾荒,但在私下里却一直暗中支持着王坤森,做着后勤工作。
即便是日复一日的"责骂",那也只是出于关心而非真心的责骂。王秀云深知丈夫的善举能够温暖多少无家可归的贫苦孩子,于是她用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着丈夫。
现在,王秀云离世了,王坤森失去了这个多年的知心爱人。失去妻子的悲痛几乎压垮了这位老人。但就在妻子离世的第二天,他却又被人拍到了街头,推着三轮车继续着他的拾荒助学事业。
一名前来探望他的记者无意中撞见了这一幕:王坤森老人独自一人坐在家中,低头翻看着一本相册。相簿里装满了他和妻子、妻子和那些被救助的孩子们的合影。
老人喃喃自语:"她29号去世的,我30号还是去捡垃圾了,帮助贫困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我现在还没死就要一直做下去。"
而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长,王坤森已经无法再像从前那样夜以继日地拾荒了。但他仍在用自己的方式,坚持着自己的理想。
他表示,不少人都来看望自己,为自己送上各种生活用品,也有很多陌生人与他谈心,这些都让他感到温暖和慰藉,意识到自己并非孤身一人在战斗。
结语也许,在很多人眼里,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但他却用自己的钻石般耀眼的人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追求更高尚、更崇高的人生理想。
本文信源来自于:
新华社:《“等我病好了,我还要帮着他们上大学”》
人民网:《“帮助困难学生,是我一生的信念”》
中国新闻网:《生命不息行善不止:91岁老人拾荒十余年圆学子读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