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车云集!武康路成“韩国车展”,行人寸步难行

快乐看shipin 2025-01-14 08:45:22

近期,上海武康路成为了一场引人注目的豪车展示活动的舞台。包括保时捷、阿斯顿马丁、兰博基尼以及法拉利等众多高端品牌车辆在此集结,吸引了大量行人的目光,使得这条本已人流密集的街道更加拥挤不堪。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主要面向的是近期访问上海的韩国游客群体。

中国自去年11月起对持有普通护照的韩国公民实施了为期一年的免签政策,允许其在特定条件下无需签证即可进入中国进行商务考察、旅游观光等活动,最长停留时间为15天。据《朝鲜日报》报道,这是自1992年两国建交以来,韩国首次被纳入中国的免签名单之中。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可能是中国政府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同时也是为促进今年计划中的中韩领导人会晤营造良好氛围而采取的措施。

随着上述新政策的出台,尤其是考虑到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及频繁的空中交通联系,从12月份开始,前往上海游玩的韩国年轻旅客数量显著增加,许多人选择利用周末时间飞往这座城市享受短暂假期。

根据携程的数据,2024年11月8日至12月28日期间,上海接待的韩国游客订单数量同比增长超过180%,环比也有超过40%的增长。上海浦东机场口岸上个月记录了超过13万人次的韩国籍旅客进出港。

分析显示,许多韩国游客在上海的旅行路线非常相似。他们通常会从外滩开始,然后前往市中心的新天地、武康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以及豫园等热门景点游览。最后,他们会前往市郊的朱家角和迪士尼乐园进行游玩。有观察指出,在这条路线上行走时,几乎每隔几步就能听到“思密达”这一韩语词汇。

对于餐饮选择,韩国游客偏爱一些特定的餐馆,如位于外滩附近的“上海姥姥”家常饭馆、“很久以前”羊肉串店、莱莱小笼包以及海底捞火锅店。此外,在结束旅程前,许多韩国游客还会购买大量的青岛啤酒作为伴手礼带回国。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黄浦区马当路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成为了韩国游客来沪旅行的一个重要打卡点。

根据中新社报道,自11月10日起,上海人民广场商圈的海底捞门店注意到韩国顾客数量显著上升。该店铺日均接待1200至1500名顾客,其中约15%为韩国籍。鉴于韩国游客偏好充满活力与欢乐的餐饮环境,并向门店咨询能否为其演唱生日歌曲,店家因此特别准备了韩语标识牌,并推出了个性化的生日庆祝服务。

一些观察者总结了韩国人在上海旅游时的三大热门活动:在头部贴上降温贴享受羊肉串、在梧桐树成荫的网红街区摆拍造型照,以及在外滩的国际建筑群或东方明珠电视塔背景下拍摄夜景。

在上海的“很久以前”烧烤店,品尝羊肉串并在额头贴上退热贴拍照留念已成为韩国游客中的一种流行趋势。与此同时,关于“上海到处都是韩国人”和“韩国人选择来上海度周末”的话题迅速走红网络,引发了一系列讨论。

近日观察到,韩国游客在上海的旅游模式及消费行为引起了广泛关注。他们的游览路径和着装风格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年轻男性游客通常选择中分发型,拥有明显的单眼皮和高颧骨特征,且注重穿着打扮的精致感。有观点认为,这些韩国游客在上海的表现类似于精心装扮后的形象代表徐志胜,一位以幽默著称的中国脱口秀演员。与偏好经济型旅行的欧美游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游客在上海这一中国消费水平顶尖的城市内展现出了较强的购买力。无论是选购潮流服饰、奢侈品牌手袋,还是享受美甲服务、采耳体验乃至身着汉服拍摄艺术照等活动,都能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因此有人感叹:“上海终于找到了真正懂得欣赏它的人。”甚至出现了“韩国财团”与中国货币之间的一种隐喻性互动的说法。

与此同时,为了给来自韩国的朋友留下深刻印象,部分本地富裕家庭的年轻人驾驶豪华汽车在新天地等著名商业街区巡游,并特意前往韩游客集中区域如武康路附近展示其座驾,以此吸引后者注意并鼓励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所见所闻。

近期,一些原本可能被认为炫耀财富的行为在上海得到了部分网民的积极评价,他们认为这些行为为上海“赢得了面子”。有人甚至将这一现象与以财阀子女为题材的韩剧《继承者们》相比较,称这是让韩国人在上海见识到真正的“继承者们”。由于近期展示豪华汽车的年轻人众多,为了避免资源浪费,某些豪车爱好者群体制定了详细的时间表,将传统的深夜豪车巡游活动调整为白天分批次进行。因此,即便是在寒冷的清晨,一些车主也愿意穿着羽绒服、开着敞篷车上街,以此表达他们对祖国的支持。

这种被称为“豪车炸街”的现象迅速吸引了大量关注。不仅韩国游客对此印象深刻,连当地居民也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和录像;相关话题很快在中国和韩国的社交媒体上引发了热烈讨论。例如,在武康路上,一辆敞篷豪车就吸引了两位韩国游客驻足拍摄,车主还友好地对着镜头比出了V字手势。

通过这种方式,上海展示了其独特的城市魅力和文化自信。

中国网民指出,韩国游客到中国旅游能够促进消费,破除偏见,应该受到欢迎。电影博主“丝绸尾巴”说,中国网民对欧美游客很友好但对韩国人的态度却有所改变,这反映了潜意识里的自我认同问题。韩国网民回应称,上海富二代展示才艺并非针对所有中国人,而是特定行为。随着豪车引发围观,上海交警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中国政府持续努力吸引外国游客,推动旅游业发展。

上海“韩流”现象与中国吸引外国游客策略

近期,无论“韩流”在上海的演变如何,以及在舆论场引发的讨论,中国短期内加大吸引外国游客的决心不会改变。自2022年底解除疫情防控措施以来,中国持续放宽入境政策;从2023年12月起,对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实行单方面免签,并在去年多次扩展免签国家名单。目前,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施单方面免签,并与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泰国等至少七国签署互免签证协定。

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前11个月,包括免签入境者在内,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次达到2921万8000人次,同比增长86.2%。中国旅游研究院同期发布的《中国入境旅游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年入境旅游人次有望恢复至2019年的九成以上。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繁荣,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于本月星期一(13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重申将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适当延长免签时间。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最近发表文章,强调了吸引外国人,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旅行者回到中国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在过去曾经历过一个外国游客、留学生及工作人员数量激增的黄金时期,例如北京望京区域一度被誉为“韩国城”,高峰期韩籍居民达到数万人;而美国学生在中国的数量也曾达到两三万之众。然而,近年来这一数字显著下降至几百人。

胡锡进认为,为了恢复往日的繁荣景象,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大规模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这表明了政府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的坚定决心。此外,他还呼吁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和支持这些努力,共同营造一个对所有来华外国人友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随着更多外国人进入中国,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机会随之增多,同时也可能引发一些社会舆论上的争议。但是,从长远来看,开放比封闭更好,沟通比隔离更有效。即使面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也不应该放弃对外开放的大门。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