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眼目睹女儿自伤厌学,我最大的错,就是用“过度关注”压垮了她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6-18 12:35:00

01

女儿六岁前一直和我待在一起,爸爸由于工作原因,每周末回家。

六岁后我的工作地点搬迁,也变成了周末回家,女儿由姥姥姥爷帮忙带着。

虽然我们没有陪伴在她身边,但我和她爸爸都非常关注她的学习。

女儿也很乖巧听话,学习态度认真。

每天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会按我的要求,提前背诵课文和单词。

我们的口头禅就是:“别的你不用管,好好学习就对得起我和你爸爸的付出了。”

然而,到了初中,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初一上半学期多数时间因疫情封家里上网课,孩子偷偷注册了社交账号,跟同学聊天,学会了打游戏。

经常以没完成作业、背诵打卡为由偷偷用平板玩游戏。

对此我很生气,我和她爸爸都对此批评过她。

“我们辛苦上班,不就是为了你吗?你成天玩游戏,还能考上重点高中吗?”

到了初二,她的学习效率并不高,每天晚上写作业能到晚上12点。

剩下有限的睡眠时间,女儿也无法入睡,总说自己睡不着。

这又影响了第二天的精神状态,早上起不来,上课没精神。

初二下学期,她的成绩不见起色,历史地理特别差,情绪也总是异常低落,会跟我说努力也没什么用,缺乏自信。

话也越来越少,脸上也看不到笑容,还经常偷偷哭泣。

我很心疼,只能安慰几句,上学就是吃苦的,大家都一样,别太矫情。

有一天晚上因为学习成绩,我又一次对着她发了火。

我进房间睡觉后,女儿坐在客厅,一边哭一边给我写遗书。

那封遗书里面说:

当我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她可能已经去了另外一个世界,我不用担心她。

她一定会在那里过的很好,希望以后我们好好生活,这15年我和她爸爸辛苦了。

让我就当这 15 年是一场漫长的梦,这15 年她是多么的不听话,多么的不懂事,希望我们可以原谅,等下辈子她还做我们的女儿……

我们及时发现并拦住了她。

我当时特别害怕,上网求助网友,有网友说快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

我终于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都快抑郁了。

老公有时候半夜睡不着会问我:孩子就这样了吗?啥时候能去上学?

我俩相顾无言。

我也在网上四处寻找解决办法,到处搜索厌学孩子的应对办法。

02

为什么小时候乖巧听话成绩优异的孩子,到了初中就不行了,出现成绩下滑、情绪消极,甚至是抑郁自伤的行为?

在学习中,我明白家长对学习的过度关注,往往是“废了”一个孩子的开始。

过去我不相信女儿有能力自己主学习,常常冲在她前面,给建议和指导。

一说到与学习有关的事情,脸上的表情就变得严肃;

还对孩子实施威胁——如果成绩不好的话,以后可能去扫大街;

孩子在学习中犯了粗心错误,我们会说——你经常粗心,考试时怎么办?

我和孩子的关系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监工和工人的关系,而父母这个角色的情感体验就被掩盖了。

长期紧张、忙碌、沉重、充满冲突的家庭氛围,不知不觉中就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写下了这样的信念:

学习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很沉重的事儿。

这样的结果就导致孩子在心理层面上和学习之间失去良好的情感链接,凡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

从人性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人是趋利避害的,会本能地做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事情。

孩子不喜欢学习这件事儿,怎么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呢?

其次,我一直强调学习的重要性,每天每时每刻都在督促孩子学习,会导致孩子把学习的主体外包出去,她会认为学习不是我的事儿,是父母的事儿,和我没关系。

人是这样的,如果这个事情有别人操心,我就懒得去思考这件事情了,因为这件事儿是别人的事儿。

人都愿意为自己活着和做事儿,如果是在替别人做,这个动力会非常的小,甚至小到负数。

负数的意思是,这个事情本来我愿意做,我变得很仇恨做,恨学习,恨一切父母安排的学习。

所以,为了实现我的人生我说了算,孩子就会用各种方式说不。

到了中学,随着孩子的长大,力量增强了,除了被动反抗之外,又增加了逆反,打游戏,就是不去上学这些主动对抗甚至是攻击行为。

和孩子长时间在这样的对抗和焦虑状态下生活,非常容易产生抑郁状态。

想要让女儿重新找回学习动力,不再被自我怀疑、焦虑等负面情绪侵扰,我们家长一定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期待值,把期待变成鼓励,陪伴孩子面对困难,而不是硬逼着孩子独自面对困难!

03

1、学会共情,做好孩子的情绪疏导

在女儿出现问题之前,其实早有征兆。

她变得不爱笑了,情绪低落,常常哭泣。

之前我只是觉得她抗挫力差,有些自怨自艾。

现在我才知道,在成年人价值体系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天塌了的大事。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弱,往往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这时我用共情,把自己带入到她的角度,体会她的感受,再用我的语言说出来。

最初她情绪会更激动,但学习了妈心理共情的案例,我明白,这样情绪反扑的过程是正常的。

我继续共情,慢慢地,她的情绪发泄出来,被理解、被认同,她会好很多,神情都放松些。

当情绪被接纳后,孩子的心门才会打开,后续的沟通和引导才能更加顺畅。

2、和学习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链接。

想让孩子有学习动力,首先要做的不是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和学习建立起良好的情感链接。

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和挑战的。

我从认知上扩大了学习的范围,将学习扩展到孩子喜欢的打游戏、cosplay等。

通过孩子喜欢的事儿,发现孩子的智力长板和优势。

比如女儿打游戏很有耐心,通关总是很快;也很会化妆,每次去参加漫展都会有人想和她合照;

请教孩子、让孩子显示她的能力,孩子在教我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到成就感,引导她走出对学习的排斥和恐惧。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她的陪伴、轻松、 愉悦、爱和温暖,而不再只是老师和监工的角色。

孩子提起学习,提起上学不再是一种痛苦时,才有可能真正地爱上学习,也才会迸发出强劲的学习动力。

3、把学习这件事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一是不主动过问孩子的学习成绩、作业完成情况;

二是孩子学习上有问题找我们,我们给予支持,不给予评判;

三是老师让我们找孩子谈学习,我们可以谈,但是不带情绪,不评判,只说事儿。

这三点说起来简单,但是真的操作起来确实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焦虑会让我们不停地督促,督促其实是在释放我们的焦虑。

现在我明白,即使自认为做得多么完美,还是会因为时代、教育和观念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我不需要像父母那样,为孩子解决一切问题,毕竟以后她所要面对的,也许是我见都没见过的。

我们在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不断觉察自己,我们的包袱,上一辈的包袱由我们来背,我们的焦虑我们自己消化、自己承担。

吃早饭的时候女儿对我说,“妈妈,我明天必须得开始复习了,不管怎么说都得开始复习了。”

听到这个我脑子就停顿了一下,我思考了一会儿,然后我对她做出了回应。

我说,“闺女,妈妈听到你刚才说你要开始复习,妈妈很为你开心,但是你不复习,妈妈也是高兴的,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管你怎么做……”

她接话说“你都是支持我的”。

我说:“对,爸爸妈妈无条件支持你。”

我说:“妈妈知道自己以前的有些做法让你感觉到自己好像一个学习的机器,以前忽略了你的感受和需求,以后妈妈就是一个支持型的妈妈,你想做什么,妈妈都支持你!”

闺女表情很开心。

从那之后,女儿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的情绪肉眼可见的明朗起来,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奇怪的是,之前也很努力,成绩却怎么也得不到提升。

现在努力,成绩却开始稳稳进步了。

与女儿的相处中,我学会了什么是真正的付出,不求回报、不强加自己意志、发现优点、多共情、少焦虑。

把女儿从“变废”的路上拉回来,我庆幸自己及时作出了改变!

当孩子遭遇挫折,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误判、不批评,而是成为孩子的守护者,给孩子托举的力量,孩子内心的动力才能被激发出来,以更大的勇气,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坚定地走下去。

1 阅读: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