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率笔法”作品荣获全国书法大赛最高荣誉,收获5万奖金!

书画群英 2025-01-21 13:56:55

一位网友分享了首届“王羲之杯”书法艺术大展的获奖作品,还问我对这些作品的看法。看到这些作品,我忍不住想:现在的书法展览,是不是只图热闹,光讲究技巧的花哨呢?

不过,这次展览里有个特别让我意外的地方。获得最高奖项的作者,竟然是我认识很久的一位老朋友。这次展览一共评出了52件获奖作品。其中,“神韵奖”最吸引人,一共选出了7件作品,包括5件书法和2件篆刻,每件作品的奖金高达5万元。

在这份“神韵奖”的名单里,排在第一位的是浙江书法家刘吉强。他的作品有一种特别的魅力,让评委和观众都赞不绝口。

刘吉强在很多国家级的书法展览里都拿过奖,大家都对他很熟悉,称他为“老熟人”。这次他获奖的是一幅草书中堂,内容选自南宋周必大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这段文字出自《益国周文忠公全集》,和这次展览的主题特别贴合。

刘吉强擅长多种书法字体,但草书是他最拿手的。在这次获奖的作品里,他的草书写得特别流畅,每一笔都透着扎实的功底,让人看了很受触动。

刘吉强的书法在用墨上特别用心,干湿浓淡的变化很自然,让整幅作品有了很强的节奏感。他的字大小不一,线条有长有短,这种错落有致的布局让作品充满了矛盾和变化,反而显得更有艺术感,特别抓人眼球。

不过,即使是像刘吉强这样的书法大家,作品也难免会有小瑕疵。

看书法作品的时候,大家不光会注意字写得怎么样,还会在意内容是什么。古代书法家经常自己写诗作文,但现代书法家大多是抄写古人的文章或诗词。这本身也没啥问题,不过有时候书法家抄写的时候也会出错。比如刘吉强这次获奖的作品,就有点这样的遗憾。

看书法作品时,观众不仅会留意字写得怎么样,还会认真读一读内容。古代书法家常常自己写诗作文,但现代书法家大多会选择抄写古代的经典诗文。

这种做法其实挺正常的,但问题在于,抄写的时候也可能会出错。比如刘吉强这次获奖的作品,就出现了几处小疏漏。他把周必大原文里的“右军又晋人之龙虎也”写成了“右军犹晋人龙虎”,还把“摧坚陷阵”写成了“摧坚隐阵”。古人的文章讲究用词精准,哪怕是一点小改动,都可能改变原本的意思。尤其是经典文献,书法家在抄写的时候更得小心,不然很容易误导读者,把意思传错了。

出现文辞错误可能有好几种原因。首先,可能是书法家对抄写的内容不太熟悉,选这样的内容可能只是为了应付展览的要求。其次,可能是创作时态度不够认真,这其实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

在书法创作里,有些书法家喜欢自由发挥,就像张旭、怀素那样,喝完酒后随意挥毫,怎么顺手就怎么写。但另一些书法家则特别注重认真创作。蔡邕说过:“写字之前,要先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心里有数了再动笔。这时候要少说话,呼吸平稳,就像面对一位尊贵的客人一样,这样写出来的字肯定不会差。”这说明,书法创作一定要先静下心,专注起来,才能写出最好的作品。

刘吉强的草书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点急急忙忙的,好像只是为了把作品写完,而没有真正享受书法创作的乐趣。他在落款里写了“闲斋刘吉强草草”,从整幅作品来看,确实让人觉得有点草率。

在草书创作里,有些书法家喜欢在落款时写“某某草草”或“某某一挥”,意思是创作时很自由、很轻松。但刘吉强的“草草”却让人感觉有点敷衍,甚至有点冒失。除了内容上的失误,作品里还出现了字法错误,比如把“亦能”写成了“一熊”,这些都反映出创作时态度不够严谨。

“时尚”这个词,平时听起来像是夸奖,但用在书法上,就不一定总是好事了。如果一件书法作品被说成“太时尚”,那可能意味着它太迎合当下的流行风潮了。比如刘吉强的书法,风格上很明显受到了现在那些获奖书法家的影响。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可能就少了些自己独特的味道,也少了些传统书法的厚重感。

刘吉强的作品里,有些线条被刻意拉长,这好像是现在草书创作者们常用的一种手法。他把正文的大字和落款的小字安排得很巧妙,看起来像是精心设计过的。整体书写风格也挺符合现在流行的草书特点。

在很多展览里,刘吉强都展示了类似风格的作品。感觉他已经找到了一种很管用的获奖套路,并且一直在重复这种风格,所以才能多次获奖、入选展览。虽然获奖当然是值得高兴的事,但如果一个艺术家总是用同一种模式创作,就难免让人怀疑他的创作态度是不是真的用心了。

刘吉强的书法能力肯定很强,但这次获奖的作品,确实让人觉得有点仓促。对于书法家来说,每一次创作都应该认真对待。这种“认真”不只是写的时候小心谨慎,更重要的是要从心里真正热爱书法,尊重这门艺术。

0 阅读: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