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四首诗词,趁取秋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笩筏文化 2024-09-21 21:02:38

天上十分月,人间一半秋。

当太阳再次直射赤道,白昼与黑夜将迎来一年中第二次的平衡等分,阴阳势均,万物相和。

这个美好的时节,叫做秋分。秋分,是光影的对称,是季节的平衡,也是人生的中和与协调。

秋分,还被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五谷丰登。春天就写下的情书,终于在金秋迎来完美收尾。

此后,太阳光直射线逐渐南移,人间逐步向清秋深处走去,平分秋光,还留一半。

时光总是匆匆,上半年春分向暖,下半年秋分转凉。一暖一凉,又是一年将尽。

故而,趁着秋色平分日,莫负好韶光,一起去快马踏清秋吧。

一如《浮生六记》所写,秋日远足,最好迷失而不知归途。

1.赏秋月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宋·朱熹(一说程颢)《秋月》

秋天的月亮极美,美在月到中秋偏皎洁,美在湖光秋月两相和。

月满也好,月缺也罢,只要有了皓月清辉的点缀,整个天地都沉浸在温柔明净里。

朱熹就极爱这山月入溪流,潺潺溪水绕过重重碧山,与溶溶月光撞个满怀,洒落满溪银辉。

碧山苍穹倒映在月色笼罩的水面上,水与天的界限仿佛被消弭,一片空明澄澈,满满秋色。

水天一色,碧山如洗,夜更静了,心也更净了。尘世的喧嚣,人间的烦恼,皆被秋月所融化。

隔断红尘三十里,三十里,在秋游的物理距离上或许是实指,可在精神层面上必为虚指。

流水淙淙,空山幽幽,月光柔柔,让朱熹感受到超脱尘俗的宁静与美好。

心如白云常自在,身似红叶任西风,怡然自得也。

除了题目全诗无一月字,却读出“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的精神追求,耐人寻味。

古人赏秋月,也是在寄托自己的心灵追求,所以才会有冰壶秋月、秋月寒江这些成语出现。

秋分时节也去赏月吧,古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之说,中秋节即从秋分祭月节演变而来。

2.游秋水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唐·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世间能与王勃相媲美的秋水,唯有李白了。

王勃的滕王阁秋水妙在宁静致远,李白的洞庭湖秋水则美在清净无尘,还带着青莲居士独有的浪漫飘逸。

别人写水天一色,大都离不开月光如水水如天,至多如唐珙如梦似幻,“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可李白偏不,只因洞庭秋水上下一色、澄澈无烟,便按耐不住要直上青天,深度体验一回。

终究,洞庭湖的秋夜太美,李白放弃羽化登仙,姑且赊几分月色,泛舟饮酒,直到白云深处。

一个“赊”字,不只将八百里洞庭人格化,更将其诗仙气质展现得淋漓尽致。

湖光山色,清风明月,仿佛本不属于他这个谪仙人。

不像苏轼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即为声,目遇即成色,自取自乐。

李白纵使泛舟买酒,也要在白云天边。洞庭湖何等壮阔,还是装不下他的豪情逸趣,再次直上云天。

写下此诗时李白刚遇赦放还,劫后余生的喜悦,从春天的白帝城一直飘荡到秋夜的洞庭湖。

3.上秋山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松醪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宋·张抡《踏莎行·秋入云山》

秋入群山,万物堪染。清秋最适合游山,静看秋色一点点氤氲开来。

山高云淡,秀逸飘洒,秋色分明如画。红了枫叶,层林尽染,直铺碧霄云端;黄了菊花,洋洋洒洒,点缀在山岩深涧。

更喜明月出林梢,相对话清夜。词人常常与山野之人相约在月下,共饮松醪美酒,漫谈家常闲话。

月光轻轻地流淌,友人真诚地陪伴,一起诉说着秋夜私语,悠然又惬意。

人间半秋,能有不受世俗束缚而随心谈天说地的朋友,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4.醉秋桂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素练宽衣,仙仗明飞观。霓裳乱。银桥人散,吹彻昭华管。

—宋·谢逸《点绛唇·金气秋分》

几度广寒宫里过,桂花吹动满天香。

因为吴刚伐桂的浪漫传说,清秋赏桂总是与明月清辉交织在一起,仙气飘飘。

到了秋分时节,风露生凉夜,人间已半秋。夜凉似水,月色成霜,分外清明素净。

一树树桂花沐浴着纷纷凉月飘出缕缕清香,仿佛萦绕到九霄云外,又如从月宫幽幽飘落。

想必此夜天上宫阙也会长乐未央,素练轻飞,霓裳漫舞,仙仗明耀,好一个仙舞影零乱。

直到夜色阑珊,银桥仙散,昭华管吹奏出的仙乐清音,依旧响彻玉殿云霄。

月下赏桂,赏的不只是桂花飘香,还有镌刻在我们心中的神话传说与文化记忆。

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的魅力。每到秋来,总有些诗句诉说古韵依旧。

愿趁取秋光,还留一半,莫负今朝。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