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儿子为什么出现躯体反应?了解这些原因对父母很重要

开济说育儿 2024-09-02 02:06:28

阿轩是一名高三年级的男生,毕业临近五个月的时候,他发现内心深处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激烈争论。他每天心情烦躁,很想快点完成学习任务,但总是静不下心,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集中。感觉脑海里思维很活跃,一直运转,久了会头晕,很疲倦,但是看到同学们都在认真学习,还是勉强撑着不敢休息,在低效中坚持。成绩下降明显,家人很担心,带着他来到了咨询室。

阿轩累积的焦虑情绪没有及时宣泄,不断内耗,自我力量降低,无法聚焦于本就繁重枯燥的学习任务。通过场景重建干预,给他创设了安全表达的心理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可以把自己强烈的负面情绪表达和安放,让它承载当下的内心状态。

焦虑情绪不会仅仅在考前表现,很可能在生活、学习、人际等许多方面都有体现。尽管焦虑经历丰富,可惜他并没有发展出正面的应对方式,而是在无效的应对模式中循环,无法抽身。无论是原生家庭早期互动模式的影响,还是自身人格特质的因素,一个重要原因不容忽视,即病理性记忆没有被看见、被理解。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一方面,继续增强我与他的心理联结;另一方面,发现正面心理资源,赋予他力量和心理支持。

面对焦虑,他说困难不需要瓦解与破碎,它们是记录生命的方式。人生长河中会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石头一样数不清,每个石头都是一种记录。阿轩面对焦虑的防御方式可能是隔离与压抑,把自我压抑在厚重的河水下面,逃避痛苦和害怕。但是,压抑的经历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比如两个声音在争吵、打架。阿轩脑海里的两个声音,实际上是考前焦虑下的心理防御方式。

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心理平衡系统和防御机制,对于不同的学生,考前焦虑的心理防御方式也不尽相同。例如,有些学生强调自己根本不会焦虑,很平静,但并没有专注于学业,毕业测验发挥失常。这类学生其实启用了反向防御机制。有些学生故意玩游戏,上课不听,作业不做,他们想强调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没有努力,所以成绩没考好是正常的、应该的。他们用合理化的防御方式保护自己的心灵,回避考差的痛苦体验。退行也是常见的防御方式,学生以原始的方式来降低焦虑水平,比如逃学、大哭大闹,像小时候一样依赖父母等。有些学生会把焦虑投射给别人,把他人的真诚理解为讽刺、挖苦,例如“我成绩不好,所以老师嘲讽我”,“同学很势利,看不起我这样不够优异的人”,“没考好,父母一定会不喜欢我”。投射的防御方式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人际矛盾,进而加重内心的不安。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心理防御方式,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面对不确定产生的焦虑,心理防御可以提供短暂的安慰,保持心理平衡状态。它们通过隐匿或不友好的形式,表达自我的焦虑和困境。

无助感和无力感是焦虑情绪的重要特征。在压力和困难面前,我们无法接纳糟糕的、无力的、不如别人甚至有点颓废的自我,不允许自己停下前进的脚步。殊不知,自我攻击是精神内耗,带着委屈、压抑的情绪学习是对内心力量的耗竭。

通过场景重建干预,帮助阿轩看到更完整的自己。不是放弃与回避,看见当下的状态与期望之间的差距,重新调整学习目标。减少两种力量的拉扯,减少内耗,内心会达到新的平衡。帮助他学会与理想的同伴相处。阿轩说,每当看到同学在学习,便开始焦虑,强迫自己去学习,害怕别人超过自己,或者追不上别人。

处于焦虑状态的孩子很容易把焦虑投射给他人,特别是水平相近的同学。他们会不自觉地把内心力量耗费在外部事物上,放大天气、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负面影响,把自己卷进去。同伴压力是焦虑,也是动力,意识到自己的真实需求,不是与同学比较,而是未来的某个目标,把关注点从外在转向内在。觉察自我的节奏,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学习的节奏不一样,成功的节奏不一样,就像不同花的花期不同。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轩逐步恢复了内在的心理秩序,而且学会了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当焦虑情绪来了,他说自己可以识别,然后心情会慢慢平复。阿轩妈妈反馈说,他考上了一所省属大学,他对此很满意。

0 阅读: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