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北两京间的官道上,穆虎冒着严寒,逃去南京找主人——时任南明鸿胪寺少卿的高梦箕。
李自成攻破北京的时候,高梦箕领着全家南下避祸,只留下穆虎看守门户。
可转眼清军又来了,穆虎饭都吃不上了,只能逃离北京南下。走到山东地界时,偶遇一位少年。
少年自称,他也是从北京逃过来的,怕走夜路,请求穆虎带上他,两人结伴而行。
举手之劳,穆虎便答应下来。当晚两人一同住店。可当少年准备上床休息,露出内衣之时,穆虎的眼睛一下瞪得提溜圆。
这里没有捡肥皂的情节,让穆虎大吃一惊的,少年的内衣上竟然绣着几条金灿灿的四爪龙。
这少年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见身份暴露,少年便向穆虎合盘托出:自己就是被皇考先帝(崇祯)送出宫的当朝太子,朱慈烺!
穆虎私自逃离北京,本来还担心怎么和老爷交待,这下好了,半路蹦出个“泼天富贵”。
从此,一路小心伺候着这位太子爷。02到南京后,穆虎把少年安置在城外,自己先去找老爷汇报。可听说后,高梦箕的脸上却阴晴不定。
道理很简单:
1、这个朱慈烺是真是假?
2、就算是真的,他出现的时间也不是时候。
朱由崧已经登基几个月了,而且对外宣布了崇祯三子(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焕)的死讯。这时候再搬出个太子来,万一操作不当,他高梦箕有几个脑袋也不够砍!
高梦箕决定先观察一下风向,再做打算——让穆虎带着“朱慈烺”前往苏杭一带游玩,暗中保护起来(就是软禁)。
“朱慈烺”也不傻:自己乃堂堂大明太子,到了南京不让进城,还藏着掖着......
他开始摆脱穆虎的控制,哪人多往哪挤,当众抒发国破家亡的悲壮情怀......
高梦箕知道盖子捂不住了,赶紧上了密奏,想着自己这下必定会被锦衣卫请去喝茶。03可朱由崧除了派两名太监召“太子”入京,别的什么动作也没有。
但实际上,朱由崧暗中派了原先在东宫当差的太监,去“太子”房门口盯梢。
不久,盯梢的太监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让朱由崧五雷轰顶:这个太子可能是真的。
但太监们也不敢十分肯定,因为除了贴身大伴太监,东宫里四处洒扫服侍的小太监们都是定期更换的。
而且,未免打草惊蛇,太监们只是在门外偷偷瞅过“太子”的身型,所以他们也不敢肯定。
但这种模棱两可的回答,显然不能让朱由崧满意:这个太子必须是假的!没有中间选项!
不然好不容易到手的皇位,难道就此拱手相让?办不到!!!
朱由崧眼睛一眯,面露凶光:来人,把这几个不长眼的奴才统统拉下去杖杀!
04
三月初一,“太子”正式进京。
(朱由崧的老子是朱常洵,朱由崧一出生就在洛阳,所以也没见过太子朱慈烺。)
三月初六,朱由崧当众面谕群臣:
“有一稚子言是先帝东宫,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当抚养优恤,不令失所。” 注意,这句话看似平常,实际是朱由崧的缓兵之计。
大明的祖制:
“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朱由崧能登上皇位,前提就是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全部死光。
跟真的朱慈烺抢正统名分,他是抢不过的。
所以,朱由崧玩了个心眼儿,先定好基调——就算有不开眼的大臣说“太子”是真的,先帝跟朕是堂兄弟,那他也是朕的太子。
换言之,真迫不得已承认了你朱慈烺的身份,你也只是太子,朕的皇位,你是不能动的!
同时,朱由崧还做了二手准备,私下找来亲信心腹大臣,商讨:“如果这个太子是真的,朕怎么办?”
听话听音,大臣们都是人精。
左中允刘正宗第一个站出来表态:“放心吧皇上,我们懂的!就算是真的,也得把他打成假的。” 计六奇《明季南略》载:初六己丑,会审太子于大明门外。上先召中允刘正宗、李景濂等入武英殿论之曰:“太子若真,将何容朕?卿等旧讲官,宜细认的。”正宗曰:“恐太子未能来此,臣当以说穷之,使无遁辞。”上悦。 安排妥当,朱由崧又下旨:之前见过太子本人的,全部前往大明门,辨认来人真假。
04大明门,万众瞩目。 第一题——两位太监捧出一幅地图。
“太子”款款而谈:“这是紫禁城宫殿全图嘛!”
还抢答,指着承明殿和坤宁宫,说自己和周皇后就住在里面。 第二题——“长平公主的下落何在?”
“我不知道,想必死于乱兵之中了。”
“长平公主和宫女一道逃往周国丈(周皇后的父亲周奎)家避难了,你怎么解释?”
“和宫女一道前往周国丈府邸的,是我。”
到此为止,一切都很合理,似乎这个太子就是是真的。
这时候,王铎出马了。
王铎曾于崇祯初年担任过东宫讲官,给朱慈烺开过三年的蒙,算是弘光朝里最有资格对太子身份一言而决的大臣。
王铎往“太子”面前一站,问:你认识我吗?
“太子”明显一愣,下意识回答道:“不认识。”
(不认识也情有可原,幼儿园老师,你也记不清她们现在是啥样了吧?)
王铎又问:“太子以前在什么地方听大臣们讲课?”
答曰:“文华殿。”
就是这一句,“太子”开始露出马脚。
文华殿是成年太子读书的地方。皇子未成年之前,在端本宫和端敬殿(今故宫南三所)。
王铎继续发问:“讲书的时候,案上都摆的啥?”
“太子”竟答不上来了。
王铎《拟山园选集》载:
......尚记先帝东宫大目方颡,高声宽颐,厚背首昂,行步庄,立度肃。今臣立于面前曰:“汝识我不?”应曰:“不也。”曾谓三年侍班几之离者二尺有咫,而不识臣为谁耶?臣已确知其伪矣。臣又问:“讲书在何殿?”曰:“文华。”岂知其在端敬殿也。又问:“几上位置何物?”臣暗记其有讲读数目十个算子,乃竟懵懵罔知也。05至此,在场的大臣这下全明白了,这个“太子”就是个十足的假货。
案件很快审结。
“太子”供称:自己叫王之明(巧合的是和朱慈焕的化名一模一样)。
之所以知道些宫廷内幕,是因为自己跟皇室的确连着亲。不过关系非常远。
自己的舅爷爷是穆宗延庆公主(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妹妹)的驸马都尉王昺。
假扮太子这个事,是自己和穆虎串通好的。
本来只打算沿途骗点儿地方官的孝敬,哪知事情越来越大,只能硬着头皮演下去。
看完供词,朱由崧长吁了一口气,有惊无险!有惊无险!
06
这一切,会不会是弘光君臣联手在演戏,将真太子硬诬蔑成假的呢?
根据时人的各种私人笔记,王之明的真伪,是一致认定的。王铎虽然是大学士,但他并没有能力控局。
关于这点,黄道周也可以证明。
黄道周,历来是正直大臣的代表,如果这个太子是真的,他一定会据理力争。
黄道周也直接把王之明认证为“顽童”。 黄道周《黄漳浦集》载:“王之明者,顽童,故驸马都尉王昺之侄孙,途穷附高鸿胪之仆穆虎者,欲南趋苟活。而穆虎居为利,遂谓子舆复出也。廷诘之日,诸讲官侍从谂视无一似东朝者,之明亦茫然。而靖南疏至,辄持两端,讼言不可诛,诛之祸起。”07假“太子”案就此终结了吗?
没有。
领兵在外的大军阀们听到消息,像打了鸡血。
首先是靖南侯黄得功上疏:
“东宫未必假冒,各官逢迎。不知的系何人辩明,何人定为奸伪?”
接着广昌伯刘良佐上疏:
“恳求曲全两朝彝伦,毋贻天下后世口实。”
言外之意,指责朱由崧,在这件事上,天下人都不会服气! 更狠的要数宁南侯左良玉,直接带上20多万兵马(对外宣称80万),从大本营武昌顺江东下,打着“清君侧”的牌子,找朱由崧要说法!08这些人明明连“太子”的面都没见过,为什么急着替王之明出头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
当时的黄河以北地区,已逐渐被清军占领。
连雄极一时的李自成也被打回“流寇”的状态。
南明这帮军阀各自在心里掂量了一把:正面刚清军又刚不过,怎么办呢?
只能退到长江以南再谋求发展。可擅自弃地,会被朝廷追责.....
正好,“假太子案”是这帮人最好的借口:南京的太子是真的!我们的“勤王”行动是正义的!
就这样,弘光朝廷发生了史诗级的内讧,各路人马打得天翻地覆......
以至于,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军到达瓜洲渡(今江苏扬州)时,整个长江防线竟无一人防守!
五月初十,朱由崧逃离南京,钱谦益、王铎等人未放一枪一炮,即献城投降,弘光朝廷由此灭亡。
09豫亲王多铎进入南京后,把王之明从牢里接了出来。
带到王铎面前,说:“这明明就是你们的太子啊?你怎么会认错呢?”
其实,多铎知道这个朱慈烺是假的。
他只是需要这样一个招牌,替他收服江南的人心。
一年后,清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同一天,朱由崧和王之明被杀于北京西市。
PS:
为什么多铎断定这个朱慈烺是假的?
因为真的朱慈烺早被他外公周奎出卖给多尔衮,换了富贵......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下期继续-
最后那段,周奎没有拿外孙换富贵,开始给钱叫他悄悄跑路,化妆成个乞丐和尚还能保命,太子非嚷嚷要见多尔衮,再隐瞒就是诛九族的大祸
崇祯也是笨,当时形势下,不先把太子兄弟几人派去南京,能怪谁。想想当年朱瞻基。
先解释倭寇旭日旗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