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美国是黑客帝国、窃密大王,相信地球人都没有异议。
多年来,美国斥巨资建起了世界上最庞大、最肮脏的情报网络,他们既窃对手的密,也偷听盟友的电话,逼得默克尔都给自己的手机装了价值高达2500欧元的安全芯片,逼得欧洲国家在联合国提出“数字时代隐私权”决议。
不久前,普利策奖和艾美奖双料得主、《华盛顿邮报》前调查记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盖尔曼出版新书《黑镜——斯诺登与美国监控之国》,详细介绍了美国如何将黑手伸进全世界通信网络。2013年,斯诺登寻求曝光美国“棱镜门”黑幕时,盖尔曼正是他的三名首选记者之一。此次,这位老记者又揭开了美国哪些老底?
▲ 美国记者盖尔曼出版新书《黑镜——斯诺登与美国监控之国》
一、美国国内监控系统:海量信息、为我所用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总部位于马里兰州米德堡,是一座被蓝黑色反光玻璃遮掩得严严实实的11层高楼。就在这面“黑镜”背后,美国情报监视系统瞪大眼睛窥探着世界,而被监视的对象却无知无觉。
▲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总部
这里就像是一家情报“生产线”,搜集情报并组装成“成品”,然后以“系列报告”的形式送至“客户”手中。据称,NSA拥有“原子弹级别的信号情报信息数据”,足以让美国政府和人民之间本就不平等的权利天平更加失衡。
NSA坐拥全美社交、商务、政治和宗教网络中的所有原始资料。2012年,时任局长亚历山大声称,该机构不掌握美国公民的数据。但实际上,仅NSA和联邦调查局(FBI)整理的一个横跨5年的电话账户库,就包含上万亿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电话记录数据,NSA就能找出打电话人的间接、隐蔽关系网。
“9•11”事件后,NSA得以名正言顺地启动“副总统特别项目”,计划斥巨资从美国三大电话运营商处秘密批量购买数据。在一个代号名为Mainway的分项目中,NSA保存了海量通话记录,几乎覆盖所有美国人。Mainway的数据可以保留5年,每天全天候进行几十亿次调整。
就这样,NSA依托Mainway系统,建立起随时更新的美国社会生活关系图谱,甚至可以轻松检索过去的任意时间点,重新审视当时并未引发关注的事件。
万家灯火下的家长里短、亲人朋友间的窃窃私语,无不只是NSA系统里可以随意调用窥探的数据,普通人在NSA情报人员面前简直一丝不挂。
二、美国国际监控系统:多管齐下、无孔不入
在本国的窃密网络之外,美国还同“五眼联盟”等众多盟友合作,在全世界建立了许多秘密监控系统。NSA主要打着向运营商申请进入全球通讯主干网络的旗号来施行秘密监控。当无法通过与企业谈判的正常手段进入网络时,NSA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开“后门”入侵、实现“自助”接入。
就这样,NSA利用软件漏洞工具或自动化设备采集电子信号,截获全球通讯设备信息。哪怕监控对象压根不使用公共设备或公共互联网、软件漏洞无法利用,NSA也可以进行“人工”采集信息。
这种手段多针对驻美外国使领馆和外国目标。行动组人员掌握硬件植入开关,能够偷偷变更目标的电话、网络搜索器和邮件线路。在有需要时,这些人员还会秘密前往目标所在地,伪装成修理工、检查员等身份溜入现场采集信息。
考虑到针对他国领导人的行动危险重重,行动人员必要时甚至会携带轻型自卫武器。除此之外,他们还经常采用化名对当地无线网络进行黑客攻击。
▲ 2013年,美国群众集会抗议NSA的大规模监控行为。
▲ 2013年,美国群众集会抗议NSA的大规模监控行为。
三、“棱镜”计划:“情报机构+互联网企业”双轨并进
大名鼎鼎的“棱镜”计划始于2007年,启动后的首月就向美国政府提交了3个大型情报报告,可谓首战告捷,成果斐然。
5年半后,“棱镜”计划已经成为美国监控体系的“主引擎”。“棱镜”执行单位NSA特别线索行动处的徽标十分直观——一只白头鹰站在布满网线的地球上,牢牢抓住互联网和国际电话网,仿佛全世界都是它的爪下猎物。
▲ “棱镜”执行单位NSA特别线索行动处的徽标
“棱镜”的监控目标不仅包括人类语言和图片,还扩展到了机器信息,能监控所有的电磁数据,如导弹电子信号等。2012年,呈给美国总统的8233份机密《每日简报》中,就有高达1477份来自“棱镜”项目。
同时,口口声声号称“独立”的美国大型互联网企业也与“棱镜”脱不开干系。他们主导了全球的搜索引擎、短信、电子邮件和云储存市场,为NSA和FBI提供了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成为了“棱镜”的温床。
从已经披露的信息看,“棱镜”的合作伙伴包括谷歌、脸书、雅虎、微软、AOL、Skype、Palitalk、优兔、苹果等知名企业,早已网罗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据斯诺登披露,NSA与互联网企业共享信息的数量远超其他信息来源。2012年底至2013年4月5日短短不到半年间,被“棱镜”监视的目标数量从4.5万增长到了11.8万,其中脸书平台上的被监视目标数量翻了一番,Skype则翻了两番。
四、国家情报机构:不断扩大的监控权限
根据美国的法律和规定,仅有22名高级官员有权下令进行“联系人链”监控。政府需申请美国外国情报监控法院(FISA Court)的许可才能进行监听。
但实际上,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滥用监控权的事件在美国屡见不鲜,如纽约警察系统监听清真寺、部分政府部门对贫困社区、少数族裔社区、移民社区和宗教团体进行监视等等。
“9•11”之后,小布什政府借反恐之名,授权情报机构绕过白宫、国会和FISA法院等部门,大肆进行互联网监控和网络窃听。
尽管此后司法部曾裁定其部分行动为非法,但时任副总统切尼仍坚称,情报搜集本质上是战争行为,是身为三军总司令的总统独享的特权,其他机构无权限制总统的战争权。
2006年,FISA法院曾秘密授权政府采集和存储美国境内的所有电话记录。2007年和2008年,国会分别通过《保护美国法》和《FISA修正案》,赋予NSA和FBI选择性监视账号的权利,并简化了其获取美国公民、持绿卡的常驻居民和公司信息的程序。NSA被授权一次性申请法院许可证,用以监视无限量的账号。后来,NSA开始随意选择监视目标。
读完《黑镜》,是不是感觉好莱坞谍战大片并非完全虚构,而是每一天都在美国真实上演的“纪录片”?但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魔幻。“老大哥在看着你!”美国如今的所作所为,就连乔治•奥威尔著名反乌托邦小说《1984》中的监听帝国“大洋国”都相形见绌。
而“监听全球”的背后,恰是赤裸裸的美式霸权逻辑:只有美国才能掌控全球,只有美国才配掌控全球。正如“维基揭秘”创始人阿桑奇所说,“不要期待一个监听超级大国会做出有尊严和让人尊重的行为。规则只有一个,那就是没有规则”。
在《1984》中,“大洋国”是名副其实的黑白颠倒之国——以和平之名行战争之暴虐,以富裕之名行剥削之贪婪,以真理之名行欺骗之虚伪,以友爱之名行监控之阴暗。今日美国,与之何异?
多少年来,美国一直试图将“1984”的帽子扣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头上,然而高坐“棱镜”之上的美国,不仅活成了“美丽新世界”,也真正活成了“1984”的样子,沦为了真实的反乌托邦。
当年,奥威尔从未在小说中道明“大洋国”能存在多久。今天,现实中的美国或许能给《1984》续上一个大结局。用“棱镜”搭建起来的“山巅之城”,必然只是“玻璃城堡”。面对百年变局风起云涌,这座城堡又能何去何从?好自为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