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时间内,口罩、新冠、疫苗等字眼在网上是不能直接出现和讨论的,给出的理由是敏感问题,这是让人很难理解的。
新冠归根结底是属于专业的医疗问题,而再明显不过的经验已经摆在眼前,新冠是通过医和药才最终得以快速解决的,而非医药专业人士所提出的那些措施是无效的,或是效果非常有限的。
新冠在初始放开时的大面积爆发,是很出乎很多人意料的。
但仅仅经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新冠便迅速得到控制,并大有销声匿迹之势,则更是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所以网友发出的三年大防疫,两片布洛芬的感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冠的爆发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可供遵循的成功经验很少,所以只能仓促应战,摸着石头过河,出现误判和纰漏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对这三年的诸多措施都加以否定,那肯定是不客观的、缺乏感恩的。
而如果对这三年的所有措施都加以肯定,那无疑也是没头脑的、不负责任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这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即便不急着亡羊补牢,至少也要避免重蹈覆辙吧。
这三年中,我们进行了很多新的实践,但令人遗憾的是,推广介绍时大张旗鼓、信誓旦旦,而对后续跟踪反馈却毫无重视,接近于零。
于是乎,何为对?何为错?哪些应该继承和发扬?哪些应该避免和防范?反而成了一笔糊涂账。
比如,曾被大力宣扬的清肺排毒汤,目前看来已胎死腹中,这样的浪费和损失,谁在承担,又该由谁来承担?这岂不又是一笔糊涂账。
在这三年中,连花清瘟胶囊被普遍应用,新冠疫苗的接种率更接近100%。
一种药物在短期内被全民应用的情况应该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对应用后果缺乏专注肯定是不负责任的。
这两种药物的普遍应用,对新冠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对人民体质有哪些短期和长期的影响?这些问题是需要做一个较为系统的跟踪追查的,因为至少有极强的医学研究价值,并为能以后类似的问题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经验。
而这个追踪调查,似乎也并不是很难。
比如,医疗机构可以对比往年同期数据,找到哪些疾病的患者有明显的增加,然后再据此进行集中分析即可。
以我的观察来看,近两年,患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和结膜炎的人群是显著增加的。
而这其中的原因,或是与气候有关,或是与季节有关,或是人们的饮食习惯有关,或者是新冠后遗症,但谁又能肯定与服用连花清瘟胶囊或疫苗没有关系呢?
或许有人问,讨论这个问题有意义吗?
当然有意义。
过敏性鼻炎、结膜炎的治疗并不难,但却不太容易根治。现在的治疗方法多是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效果多为控制,但却不能防止复发。
对于这类疾病,医生往往会说:“你是过敏体质”、“去查过敏源”,所以,治疗方法主要是围绕抗过敏来进行的。
但导致过敏的根本原因,则没人去深究。
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在中医理论中,这类疾病多属于外感疾病,病位主要在肺。而过敏性鼻炎的发生,说明肺功能已经减弱,或是已经受到了伤害。
而要根治,就要分析肺功能为何减弱,以及因何受到了伤害。
季节、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自然要考虑在内,而服用过的药物、连花清瘟胶囊、新冠病毒、新冠疫苗,又有何不可被列入嫌疑对象呢?
我儿子原来没有鼻炎,打完新冠疫苗后就得鼻炎了。
新冠肺炎后慢性咽喉炎,一直都是很难受状态,心情也很糟糕
就跟疫苗有关,自从打了疫苗就鼻炎
沙漠种蒿草
我是新冠阳过后得了过敏性鼻炎,只能吃药控制,痛苦啊,谁有好办法,请帮帮我[作揖][祈祷]
疫情过后,部分人身体免疫力明显低下,经常感冒、鼻炎,可惜跟别人说都不信。
我也突然得了过敏性鼻炎,以前没有。是不是跟新冠疫苗有关。[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