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摆上了茶果,宝玉说:“我们两个又不喝酒,把果子摆在里面屋子的小炕上,我们去那里坐,省得在这里吵着你们。”
于是二人到里面吃茶。
秦氏一边张罗着给凤姐摆酒果,一边进来嘱咐宝玉:“宝叔,你侄儿如果说话不注意,冒犯了你,你千万看我的面子,不要理他。他虽然腼腆,却很倔强,不大随和。”
宝玉笑道:“你去吧,我知道了。”
秦氏又嘱咐了秦钟几句,这才去陪凤姐。
一会儿凤姐、尤氏又打发人来问宝玉:“要吃什么,外面都有,只管去要。”
宝玉嘴里答应里,心都不在饮食上,只顾着问秦钟一些家务事。
秦钟说:“我的授业恩师去年病故了,家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又公务缠身,因此没来得及再请老师,现在只是在家里温习旧课。再说,读书这种事,必须有两个知己一起读,经常讨论,才能进步。”
宝玉不等他说完,抢着说:“就是啊,我们家有个私塾,族中有不能请老师的,就去私塾里读书,也有亲戚来这里附读。我的恩师去年回家去了,现在也荒废着呢。家父的意思是想暂时送我去私塾里温习旧书,等明年恩师回来了,再在家里读。家祖母却说:一个是私塾里子弟太多了,只怕大家淘气,反而不好;另一个就是我病了几天,也暂时耽搁着。听你说来,你父亲现在也为这事操心。你今天回去,不如就跟你父亲说明,就到我们私塾里来,我也一起去,大家都有好处,这不是好事一件吗?”
秦钟笑道:“家父前几天还在家里提到这里的义学不错,本来要和这里的亲家公商量引荐,只是因为这边事情多,不好因为这点小事来麻烦人家。如果宝叔觉得小侄还可以用来磨墨洗砚,不如赶快把这事办成,既可以不荒废学业,我们又可以经常相聚,还可以告慰父母之心,得朋友之乐,岂不是件美事?”
宝玉说:“放心,放心,咱们一会儿就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你今天就回去禀明父亲,我回去禀明祖母,很快就办成了。”
二人商议定了,到了夜幕降临之时,他们又出来看了一会玩牌。看他们算牌账,又是秦氏、尤氏输了,要请看戏喝酒,说定了后天再来,然后就叫摆饭。
漫读君简评:
我经常想,红楼的作者一定是个表面严肃内心幽默的人,总爱板着脸讲笑话,而且是需要深入体会才能领悟的笑话。
所以,他会用“假作真时真亦假”的风格来写红楼,那些看起来一本正经的情节,往往包裹着令人忍俊不禁的荒诞故事。
宝玉会秦钟,两个俊美少年一见钟情,马上移到独立空间深入交谈。
在此之前,读者并不了解秦钟,却了解宝玉,他是个“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的人,然而却一本正经地和秦钟探讨起读书之事来。
如果把这个情节单拎出来看,我们看到的是两个勤勉懂事酷爱读书的少年,在自主地解决如何快速上学读书之事,似乎他们内心有着强烈的想要去考功名的愿望,所以显得迫不及待。
尤其是秦钟,条理清晰地列出了快速解决读书之事的四大好处:
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
秦业若听到这番话,应该会激动得老泪纵横:我家孩子太懂事了,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
贾政若看到这个场景,一定会兴奋得即时找来包括贾雨村在内的各位清客,当场赋诗,主题为“吾家后继有人了”。
如果读者初读时读到这里,也会为宝玉的表现而大感欣慰:这个”极恶读书“的聪慧孩子,终于开始上道了,宁荣二公的期望能得以实现了。
然而,如果我们继续往下读,我们便会发现,这不过是曹公给我们设下的一个陷阱,让我们白高兴一场。秦钟所列的那四条好处,什么“彼此不致荒废”、“可以慰父母之心”,都是假的,只有“常相谈聚”、“得朋友之乐”才是真的。
这两个少年,不过是拿读书当幌子,找一个可以彼此长相厮守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