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病逝前曾点燃49盏灯,表面为续命,实则另有玄机

柔柔讲实况 2023-02-08 14:17:29

导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更是包含许多朝代更迭。但最为大家熟知的,除了近些年渗透进生活的清宫剧之外,便是作为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所提到的三国时期了。

有句歌词曾这样引出这个令人着迷的时代:“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乱世出英雄,在三国演义中,既有有许许多多十分厉害的有才之士,也有难以登上台面的少年皇帝;“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也有“三顾茅庐”的诚心;既有“草船借箭”的计策,也有“大意失荆州”的惋惜。

而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印象深刻的英雄将军,还有以天下作棋盘拨动江湖风云的谋士。在谋士中不得不提的便是诸葛亮了,卧龙诸葛亮的才华和计谋即使是在如今的时代,也仍然令人敬佩和瞻仰。

鲁迅曾用“多智而近妖”来形容诸葛亮,足以推断诸葛亮的聪明程度。聪明的人或许很多,但能够将计谋运用的炉火纯青的,诸葛亮一定榜上有名。纵观整部《三国演义》,诸葛亮似乎无时无刻不在使用计谋,甚至到达“走一步看三步”的可怕地步。

形容诸葛亮除了足智多谋,忠心耿耿也是他的形容词。诸葛亮在被刘备“三顾茅庐”的诚心打动后决定出山,为刘备的千秋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白帝城托孤”后,更是为了继续辅助刘禅劳心劳神。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诸葛亮临终前曾点亮的49盏灯,世人皆说这是诸葛亮为了活下去而研究的逆天改命之法,实则不然。

刘备三次邀请诸葛亮才肯出山指点,绝不是凡夫俗子的固化思想。《三国演义》诸葛亮曾用过一招“空城计”,来帮助刘备取得胜利。这49盏灯与之其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表面看似为了逆天改命,实则暗藏玄机一箭双雕。

《三国演义》提到诸葛亮称自己为一介布衣,可他真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吗?诸葛常亮在少时曾把自己与管仲、乐毅相较。不说乐毅,单说管仲就已经是常人难以匹及的地步,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与管仲的出谋划策是不可分割的。诸葛亮自诩管仲、乐毅之流想必也是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那么他的才能绝不能只是一介布衣的程度。

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但从刘备肯亲自三顾茅庐就能得出,他的信息绝不闭塞。他想要一展宏图就必然要选择一位明君,除了刘备的诚心之外,诸葛亮肯定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过天下局势和刘备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当刘备问诸葛亮怎样才能安定天下时,诸葛亮拿出的地图也能看出,他想要出山是早就准备的,他缺的是一位伯乐,一个时机。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和朝代更迭中不难推断,王朝想要持久,必然要学会用人。

老人常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即使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被评为“只识弯弓射大雕”,元朝的疆域即使最大,朝代存在的时间也不过几十年光阴,可见选贤用人的重要性。

兵家也有言:兵不在多,在人之调度也。到三国末期,刘备能在蜀中占据一席之地,诸葛亮的功劳可在榜首。可是天纵英才,即使是诸葛亮也没能在临终前完成统一的梦想,善算星象的诸葛亮早已推断出自己命数,在临终前命人为自己点燃49盏灯,布成“北斗七星阵”。

正如前文提到的世人皆认为诸葛亮“痴人说梦”。可这也是诸葛亮的计谋之一,世人皆知其一却少有人知其二。

诸葛亮临终前,局势仍然动荡,少帝不能撑起肩上的重担,各方势力虎视眈眈,刘备去世前的托付使得诸葛亮难以安眠,于是想到了这一招来稳住军心,振奋气势。

如果自己的军队都认为这是事实,那各方势力也就不敢轻举妄动,以此为少帝换取了成长的时间和蜀国短暂的太平。但在初期,诸葛亮是想用假死诈出军中叛徒,以帮助刘禅稳定江山,只是世事难料,结果也差强人意。

在科学探索少之又少的古代,信仰神明和观测星象都是古人寄托的方式,可在如今科技发达的今天,鬼神之说早已不能够作为有效论证,所以很简单便能破解诸葛亮的计谋,但放在信息闭塞的三国时期,这样精妙绝伦的计谋也确实骗过了一部分人。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的治世之才现在读来依然值得学习,忠义也值得人敬佩!

1 阅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