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说点稍微务虚的养生话题。
一直以来,人们都强调不能讳疾忌医,但从我们现在的健康角度看,讳疾忌医无非就是指生病了就得及时去治疗,多少有点亡羊补牢的遗憾。
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崇尚中医养生的原因。尤其是《黄帝内经》说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念,更是深入人心。
从健康的角度看,确实,我们最理想的目标当然就是不要在生病后再去治疗,更应该做的,是zai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去预防,这也就凸显了养生防病保健的重要性。
传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毕竟是繁杂的,如果不是专业人士,很容易就会被自己获取到的那些杂乱信息困恼到。
那么,中医养生究竟包含些什么内容,又有哪些特点呢?
总括起来,中医养生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庞大的理论系统,但只要我们掌握其要点,也就起到了提纲挈领的诀窍:如下六个方面,应该就是中医养生的重中之重:
1、根本:
自然界中,一颗树木总会有落叶的时候,不管是最终的树叶凋零,还是最开始的树叶变黄,其根本其实就是水分和肥料的不足,也包括土壤的变化。
而人体的养护也和树木一样,树木需要浇水,也需要施肥,还需要松土。
而什么时候做什么,其实就是五行理论在指导。那样才能找到最根本的原因,实现未病先防的目的。
2、平衡:
在《黄帝内经》里,经常会说到阴阳平衡。认为一个人的疾病发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阴阳失衡,而只要达到了阴阳平衡,任何疾病都能自愈。
这里的阴阳平衡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最重要的当然又是脏腑的阴阳平衡。也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人体才能受纳水谷,运化水湿,消化代谢乃至吸收。
如果人体的机能失衡了,不管是太过还是不及,都可以认为是阴阳失衡。体现在具体的问题上,就有可能是受纳失固。
这个时候,即使你吃得再好再多,都不能被身体利用,也就无法起到健体强身的防病作用。
所以,中医的养生里,不但有五行的生克规律,也有调理脏腑的阴阳平衡,那样才能实现气血冲和,脏腑坚固,也就是更接近阴阳平衡的本质。
3、均衡:
前面讲了阴阳平衡,中医养生的具体操作里,其实还应该把均衡单独列出来。
这里的均衡,其实就是结合自己的身体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比如膳食的调整就最为明显。
例如那些阴虚的人,就不大适合进食牛羊肉类,而肾阳虚的人,牛羊肉类却又能温养肾阳。这里面的均衡之道,就是比较具体的行为。
4、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说的话,而中医养生同样没有忽视这个问题。
比如运用五行食疗时,会强调一些合理的运动。而怎么运动又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决定,主要区分虚寒和湿热,那样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心脾两虚的人,不适合大量运动,肝胆火盛的人,静养也不大适宜。
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动养形,经养生”之类的内经原旨。
5、自然:
《黄帝内经》强调要顺应天时,还说顺天者昌。
意思是说,顺应自然才能让身体与天地相契合,能够获得更长的共存几率。
再次基础上产生了四季养生、十二时辰养生等方法,目的都是将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融入、配合大自然,并以此为准绳,再来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6、食疗:
民以食为天,食疗在我们中国文化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食疗和养生有机结合,自然就能更好地防病强身。健康长寿。
所谓的食疗,虽然名目繁多方式各异,其基本宗旨却不变:那就是纠正人体的脏腑阴阳之失衡,以及气血的偏偏衰,从而改善、提高体质,最终延年益寿。
最后总结,中医养生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庞大繁杂的系统,我们在日常养生里,上述6个方面是需要多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