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的海景酒店,佩佩提供
“周末去哪儿?”
面对这个“周”而复始的难题,这届深圳年轻人有了新答案,他们在出门和宅家之间,选择了宅酒店。
并非外出旅游,而是就在深圳找就近的酒店住上一两晚,并将此视为外出旅游度假的“平替”。
“就像我玩的游戏里,角色打工累了我需要把它们调动去恢复能量一样,住酒店,就是我自己做玩家,把我的肉体扔到酒店里恢复心情。”
和“公园20分钟”异曲同工,当人们急切地想要从喧闹的环境、繁杂的事物以及紧绷的社交中逃离,酒店提供了一方专属的小天地,可以在此完成一场身心的短暂逃离,一次自我能量的回归与补充。
01
住酒店当度假的风
从大学生吹到了打工人
Sooyeon在网上的分享
“住酒店”恢复能量这事被翻牌,是从大学生群体开始的。
周末、毕业季、测验、期末、过年……“你不是每天都需要酒店,但是总有需要酒店的时候”。每到这些特殊的时间节点,有些酒店甚至会发起专门的优惠活动,吸引大学生来消费。
为什么是大学生?原因也很直接:离家太远,离舍友太近。
在深圳,大学生称得上是居住成本最低的一个群体:几百块的住宿费,就可以在深圳中心地区住上一个学期,但于此伴生的,是群居生活必然会面临的一些难题。
相对低廉的住宿成本,也让他们在选择外住酒店的时候,不那么肉疼。“毕竟我不用负担每个月几千的房租,偶尔用几百改善一下环境,真的很划算。”
社交媒体上大学生的分享
然而,在学生们把#大学恢复能量的方式就是住酒店#这个话题送上热搜后,被戳中的,还有打工人的心窝子。
毕竟,大学生可能只是在某些关键节点会压力倍增,需要放松,而打工人可是全年都在高压工作,“恢复能量”的需求比大学生要紧迫得多。
不少打工人,把住酒店当成一种周末gap,或者是周末的staycation(居家度假),通过住酒店来回复能量,主打一个“世界的喧嚣与我无关”。
社交媒体上打工人的分享
“专门去住酒店这件事,看起来反直觉,实际上有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的确有效。”
工作之后,人比之前更需要新鲜感的刺激和活力,但是在深圳的打工人,不可能说随随便便就换地方住:房子大部分都是一年起租,想搬走的念头一萌生,又被转租太麻烦、找新房子太麻烦、搬家太麻烦等等难题按下去,许多人就选择了忍。
忍着忍着,不满和压力就会逐渐挤压,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
能够短暂逃离自己所烦恼的生活,是一种“生活还有希望”的积极暗示,也是通过环境变化,给自己带来心理正能量的疗法。
人们对舒适空间的极度渴望,是社会压力下的选择,更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悄然转变——我们更倾向于通过及时满足自己放松的需求,实现在某种平衡下“好好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02
有人为了睡个好觉
有人为了独处和自由
丹丹第一次发现住酒店的妙用,是和朋友约好一起去看房的一个周三。
两个人有合租的打算,虽然各自的上班地点,一个在坪山,一个在南山。但是架不住自己养了一只猫,朋友经常坐两个多小时地铁,就是为了来自己家里撸猫。
“我们打算在找一个折中的地方合租,所以就到了龙岗看房,还想着就地住一晚,体验一下第二天上班通勤的实际情况。”
她们在14号线四联地铁站附近订了一个酒店,看完房后在周边逛了一圈,吃了一家西餐厅。
回到酒店后,惊喜地发现房间里有投影,两人一起看了都在追的最新一集综艺。
“之前都是各自在家里追,这次一起看真的快乐加倍。”
丹丹拍下的酒店灯饰,因为氛围感十足,
她打算家里也弄个同款
第二天醒来,丹丹精神抖擞——她发现自己难得地睡了一个好觉,而且感觉上班充满了干劲:就像是昨天度过的是愉快的周日,而再过两天又能休息了。
“我和朋友复盘了一下,都觉得是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有住了新酒店,这种探索新环境的刺激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就像是放假了一样,很有效。”
每一个曾经失眠的人都知道,好的睡眠,会让自己整体而言“有个人样”,而没睡好的时候,“完全就是行尸走肉”。
所以为了睡个好觉,出去住一两晚酒店,是心灵的回转,能够让从累加的压力中找到契机放松下来。
但话说回来,合租能遇到志趣相投的人,或许能产生1+1﹥2的体验,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
“曾经遇到过斤斤计较又邋遢不爱干净的室友,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不想回家之后还要面对这种糟糕的情况。”
“室友每天外放音乐,重点是她自己睡着了,手机却一直还开着音乐,我每次被吵醒都是凌晨两三点。”
“早上8点,当你想洗漱,你的室友永远在洗澡、洗头、洗衣服……晚上10点,当你想洗澡时,你的室友在重复着早上那一段程序。只有在早晚高峰的时候,你才能了解到,你的室友是多爱干净的一个人,而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面对合租时的种种闹心,打工人们和大学生有了共鸣,也在外出住酒店“逃离”这件事上达成了共识。
“一个人真的太自由了,可以做很多事情,哪怕只是偶尔有那么一天两天。”
而住酒店之所以快乐,还因为它满足了“懒人法则”。
除了安静,酒店还有优质服务与设施:“酒店的配套设施和服务非常舒适。有浴缸、超大的单人床、柔软的床品和好闻的香氛。”
带上需要洗的衣服扔洗衣机,也不用担心打扫,自助有的吃、健身有得练,集 “洗”、“住”、“吃”、“练”、“娱”于一体,懒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不用动就是爽。
图片由佩佩提供
爽感源于上述的物理层面,更源于心理层面——身份的转变。
同样都是“短逃离”的方式,花钱住酒店显然比“公园20分钟”代价和门槛都更高,但也换来另一种快乐——从乙方,从牛马,从服务者的角色,成了顾客,成了“上帝”,成了被服务的对象。
身份短暂转换带来的,是“以我为主”感官体验,从而获得对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以对冲和抵消积累的负面压力和情绪。
SooYeon入住的酒店的自助早餐
“酒店的自助早餐可以挖冰淇凌球。边上那一桌的小朋友苦苦央求妈妈再挖一个球,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可是如今我长大了!我自己可以一个人去挖三次冰淇凌球,直到早餐用餐时间结束。”
这种能好好管理自己生活的体验,也是给自己恢复能量,注入电力的心理充能。
03
宅在酒店
也可以是一次“旅行度假”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去周边游,进行短途旅行呢?
整体而言,旅游被认作是释放压力的一种好方式,但实际上,旅行本身也可能会给人带来新的焦虑。而佩佩就是那种会有“旅游焦虑症”的人。
每次出门前,她必须做非常详细的计划,去的每个地方都要玩透,而且一旦计划被打破,心里就会很难受。
“我最难受的一次其实就是今年春天去日本,计划了小半年,一切很完美,算下来七天的机酒人均不到三千。”她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花销,底下评论是清一色的求教程。
结果最后去到静冈,“连着两天阴天,连富士山的影子都没见到。”她原本计划好的最佳拍照点,通通报废,拍的照片因为没有了富士山而显得毫无特色。
“闺蜜说没事,能p。第一次p图是p背景,把富士山p上去。好心情算是被全毁了。”
和她一样的人,还真不少,日本的环球影城,似乎每天开门营业的时间都不稳定,最早八点半就开门了,晚的时候可能十点。
为了能顺利进到环球影城,有的人凌晨三点起来化妆,五点出门打车,站好几个小时排队。为了“不虚此行”,第二天直接累到生病,没办法再出门。
佩佩在大阪住的酒店
“玩不好玩另当别论,但是在累这件事上,这比上班还累。”
所以早在两三年前,“宅酒店式”旅游,就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到了旅游地,主打一个睡到自然醒,酒店吃外卖。
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而这种旅行方式的进化版,就是直接就地就近地宅酒店。
与其加班挤出长假,然后去异国他乡累个半死,倒不如过好每个周末,就地探索探索深圳。
“住酒店,可以起到和旅游一样的效果,但是又不用支付像旅游那么高的经济成本。它甚至优化了旅行过程中的舟车劳顿对我身心的损耗,变成一种纯粹的享受。”
松弛有度并形成节律,实现周末休息的利益最大化,已经成为了她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佩佩还总结了达成优化“酒店旅行”的疗效的几个要点:
1.要尽量选择离家远的酒店。陌生的环境会给人带来新鲜感,至少你打开外卖软件,周边的店都是全新的。
“我在我家从来没有吃到过衡阳筒骨粉,第一次刷到这个外卖就是在龙岗那边住酒店的时候。”筒骨分大筒骨和小筒骨,大筒骨吃肉,小筒骨吸骨髓,商家会配上一跟专门用来吸骨髓的吸管。“没吃过的真的建议尝尝,特别好吃。”
2.不需要费心攻略,无负担旅行。有想去的地方就去,没有就宅两天酒店,不用担心“来都来了”,也不用担心天公不作美。
本来住酒店就是为了休息,玩只是附加项目,如果还像旅行一样紧吧,就和本意背道而驰。“打工已经很紧张了,周末就得过出松弛感。”正因为投入不高,所以“浪费时间”也不会带来心理压力。
3.住酒店度假,搭配citywalk“食用”更佳。
“很多人跟我一样,之前就把深圳当做一个纯粹打工的地方,一放假就想着去别的地方玩。”
佩佩却在今年发现,深圳打工人周末在深圳玩,本质上就是一种反向旅游。
“找好酒店,出门直接开始citywalk,不扎堆景区,直接搜附近的好吃好玩的,体验感真的很强。”
她打开自己的地图软件,分享这个她对深圳的探索度地图。
因为今年生活方式的改变,她对深圳的解锁度已经提高到了“81.27%”。
“以前从来没出过南山,现在很多地方都可以和人聊两句。对深圳了解得越多,平时打工的怨气都淡了,深圳真的是一个不错的城市。”
这算是“住酒店”恢复能量,给她带来的一份额外收获。
备注:文中人物为化名。
文丨海鸥
部分图片来源ShenzhenWeekly
部分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本文由深圳微时光原创发布
转载需授权,欢迎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