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蓬安:李佳琪有涂口红的自由,我也有看不惯的权利
今天微博V用户创作中心#如何打破职业性别歧视#话题,提到张伟丽谈起自己作为女拳手受到的偏见。同时,每次有人在家暴相关的新闻下@张伟丽 时她都会有点哭笑不得。而已经爆火全网的李佳琦,也还是会有人指责他作为男性却在镜头前涂口红。
编辑编辑今天是西方的“万圣节”,社交媒体再一次出现“喜欢不喜欢”、“抵制不抵制”的争论。我写了条微博:无论“万圣节”还是“圣诞节”,甚至“愚人节”、“情人节”,我这老头子都不喜欢,而且年轻的时候就不喜欢。但这些“洋节”之所以能够让部分中国人喜欢,恐怕也有它一定的存在价值。中国人不断抵制“洋节”,不知道洋人是否抵制中国春节、中秋节?
对于笔者而言,我首先是赞成打破职业性别歧视,尤其是那些仅仅需要智力,而并不侧重体力的职业,根本不应该有性别歧视。但还是有一些职业,还真的必须由特定的性别去做。
比如半个世纪前的农村,因为一些过分提倡“男女平等”挣同样工分的建议,导致女农民必须与男农民挑同样沉重的担子,大冷天即使处于经期,也要与男性一样赤脚下河“捞淤泥”,不少“铁姑娘队”队员因此终身不育,留下了终身遗憾。
比如在售卖女性专用商品的柜台,你让男性当营业员,估计女性消费者敢于上前选购的一定是门可罗雀。而因为女性具有感情细腻,耐心好等特点,在未成年人教育行业、护理行业又具有天然的优势。
当然,也有一些原本女性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的行当,最终占据该职业顶尖端的却是男性,如厨师,这或许因为体力差异所致。而此前大工业之前最顶尖级的裁缝,据说也是男性占据多数,这可能与女性过多地从事家务,导致精力分散有关。
张伟丽作为搏击世界冠军,在家遭受家暴的可能性肯定不大。也正因为如此,如今跆拳道馆里,就有不少小女孩的身影,主要是学会一些防身之术,不但可以在外防歹人,婚后也能有效预防被家暴。但是,女性搏击,很多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比如本人就不觉得这种女性搏击能传递“女性柔美”的一面。
几个月前,央视专访张伟丽时报道,她42秒技术性终结对手,是终极格斗冠军赛历史上首位中国冠军,成功卫冕世界冠军金腰带!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自律,还有谦虚和血性……她是张伟丽,八角笼内“最能打的中国女人”。
我曾评论:不赞成设置女性格斗项目,不喜欢女性参与格斗项目。
说起张伟丽,她还扮演着友好使者的角色。一年前澎湃新闻《美国总统候选人和中国散打冠军“约架”:动用影响力帮中国女冠军赴美》报道,据行内人说,张伟丽在UFC称雄,其意义不亚于刘翔在田径场的突破,李娜在网球上的成就。
入围美国2020民主党总统12名候选人之一的陶喜·加博得(Tulsi Gabbard),虽然年仅37岁,但却是一个有15年行伍经验的老兵,两次在伊拉克科威特地区服役,精通各种军事搏击技术。她运用联邦议员的影响力,帮助张伟丽成功赴美,然后两人建立了非常好的私人关系。陶喜对伟丽说世界不太平,像混合搏击这样的运动项目,能有提供(国与国之间)建立关系的机会,有助于大家互相了解,而不是强化误解。
张伟丽确实也是“为国争光”了,我也因此对她多了一份尊重。但每当我看到两个女性在台上相互击打,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还是实在不忍心继续看下去。
而口红一哥 @李佳琦Austin 作为男性却在镜头前涂口红,我也可以直言不讳地说:看不惯。我可能还是“老古董”,一直不喜欢电视上那些装扮得不男不女的所谓“小鲜肉”,也看不惯把自己弄成“奶油小生”的男性名人。
当然,张伟丽有当搏击运动员的自由,但我有不喜欢、不赞美的权力;李佳琦有在镜头前涂口红的自由,但我也有“看不惯”的权力。我也知道,我的“不喜欢”、“不赞美”,并不能阻止全球女子搏击运动的发展,我的“看不惯”也阻止不了越演越烈的“男人女性化”趋势,但我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