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官的数字“雅号”知道吗?瓜田李下、天知地知和他们有关!

乌梅娱乐新闻 2024-10-07 15:46:35

在如今反腐力度的高压下,人们对抓获的贪官污吏都以“千万蛀虫”、“几亿贪官”来形象形容他们的丑恶嘴脸,但大伙是否知道,咱们古时候的清官,百姓们也有给他们一些“数字雅号”,来表达对他们的爱戴和尊敬。那都有哪些清官的数字雅号呢?

八一巡抚:张伯行的清廉为政

清代张伯行,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其曾撰写《禁止馈送檄》申述了反对送礼行贿的主张,其中表明:“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这表述的“八个一”是他清廉为政的写照,使他赢得了“八一巡抚”的美名。

张伯行的故事启示我们,为官者当以清廉为先,以民为本。他的清廉为政,是对为官者最好的榜样。

五代清卿:袁聿修的清正一生

隋朝的袁聿修,历经五朝,为官五十余年,两袖清风。他以“瓜田李下,古人所慎,古人所慎,多言可畏,譬之防川”自警,被后人称为“五代清卿”。

袁聿修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为官者当以清正为本,以廉洁为荣。他的清正一生,是对为官者最好的典范。

四知先生:杨震的清廉自守

汉代杨震,一生为官清廉。在赴任途中,面对昌邑县令王密深夜送来的十斤黄金的馈赠,并以“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理由劝其收下。他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严辞拒绝。这种清廉自守的精神,使他被后人尊称为“四知先生”。

杨震的故事告诉我们,清廉是为官者的底线,也是最高的道德标准。他的清廉自守,是对为官者最好的标杆。

三汤道台:汤斌的清白人生

清代汤斌,任道台时,廉洁自律居家持俭,一日三餐多是清汤,少有荤腥,加之他为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于是有了汤斌“为政清白像豆腐汤,生活简朴像黄连汤,于世道人心则像人参汤”的说法,“三汤道台”的雅号就此广为流传。他的“三汤道台”雅号,不仅体现了他的清廉,更是他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

汤斌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为政者当以清白为本,以简朴为荣。他的清白人生,是对为政者最好的榜样。

“二不”尚书:范景文的廉政宣言

明代范景文,历任要职,始终清正廉明。他在府门上书“不受嘱,不受馈”以明心迹,这一廉政宣言,让“二不尚书”的美誉在民间广为流传。

范景文的故事启示我们,为官者当以民为本,以廉为先。他的廉政宣言,是对为官者最好的告诫。

一钱太守:刘宠的清正操守

东汉时期,刘宠任会稽郡太守,他以清正廉洁著称,政绩斐然。在他离任之际,会稽百姓自发筹钱感谢他,但刘宠坚决不收,最终象征性地收下一钱。这一行为,展现了他的清正操守,也让“一钱太守”的美称流传至今。

刘宠的故事让我们明白,权力不是敛财的工具,而是为民服务的责任。他的清正操守,是对权力最好的诠释。

7. 半鸭知县:于成龙的清贫哲学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这样一位官员,他的名字叫做于成龙。在任广西罗城知县期间,他以廉洁自律著称,寸礼不纳,安于清贫。他的生活简朴到连一只完整的咸鸭都舍不得吃,只能割下一半给远道而来的儿子。这件事传开后,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半鸭知县”。他的清贫哲学,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对后世官员的鞭策。

于成龙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富有不在于物质的积累,而在于精神的富足。他以身作则,以清廉为荣,成为了后世官员的楷模。

这些清官廉吏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现代为政者的启示。他们以身作则,以民为本,以清廉为荣,成为了历代百姓心中的楷模。在今天,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清廉自守的精神,让清廉成为社会的风尚,让公正成为人民的信仰。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