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没事儿,疫情后秦汉胡同却倒闭了?

分时社会说 2024-09-03 14:16:42
近日,各地纷纷爆出教培机构秦汉胡同关门,家长成立维权群的事情,9月2日,秦汉胡同官宣资金链断裂,无法继续运营,并承诺会给学员退费。能不能兑现退费诺言,这个我们拭目以待。 教培机构倒闭,这我不觉得奇怪,疫情的时候这种事情没少发生。毕竟当时线下授课受到严格管理,大多只能网上授课,线下的店面基本没有用,但是开销却未必能减下来;或者是好不容易恢复线下课了,过了没几天,又关停了。在这样的背景下,线下机构倒闭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但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本来以为遇到疫情是培训机构的冬天,等疫情度过了,就要迎来春天了,但是从秦汉胡同的情况来看,并没有迎来春天。疫情来的时候,它没有倒下,反而疫情结束一年半了,它却开不下去了。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疫情期间,虽然教培机构面临巨大挑战,但由于政府的财政支出和政策扶持,市场仍然保有一定的活力。事实上,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指出,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刺激需求,从而缓解市场的衰退。正是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全球各国纷纷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防止经济崩溃。对于教培机构来说,虽然线下授课受限,但通过线上教育的扩展和政府的补贴政策,它们得以暂时维持运营。 然而,疫情结束后,政府的财政支出减少,市场回归常态,教培机构便不得不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机构发现它们在疫情期间积累的债务和高昂的运营成本难以为继。并且,疫情期间强制性的数字化转型虽然一度增加了市场需求,但随着线上教育的普及,行业门槛降低,竞争也愈加激烈。 此外,疫情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经济学中的“永久收入假说”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仅取决于当前收入,还取决于他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疫情让人们意识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因此许多人开始增加储蓄,减少消费,以应对潜在的风险。这种心理变化直接导致了市场整体需求的疲软,尤其是在非必需品和服务领域,如教育培训。 举一个实际案例,像美国的知名教育机构Kaplan,在疫情结束后也遭遇了类似的挑战。虽然在疫情期间,它通过在线课程扩大了市场份额,但随着疫情的消退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消费者对教育培训的需求明显减少,最终导致公司不得不缩减规模。 因此,从秦汉胡同的情况来看,疫情期间它虽未倒下,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市场需求的下降和财政政策的退出,使得其在后疫情时代反而更加难以维持运营。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资金链的断裂和停业的悲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