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阿特木斯克战役进行时,不少网友表示阿城只是一座战前人口7万余的“小城”,打这种争夺战有啥意义?
我们当时说过无数遍,军事意义上的“要地”,不是以它的人口多少为必然。
如果阿城不重要,那乌军在这里先后投入三四十个旅死保,难不成乌军都是傻子?而俄军本部尽管不出血,但派出的瓦格纳集团在这里伤亡也有数万之众,俄军也脑抽了?
然后从阿城战役结束以来,我们再看看前线战事聚焦的“要地”,别说人口上万的“小城”了,就是人口过千的村镇,又能有几个?
特别搞笑的是,之前一些嘴硬阿城不重要的网友,如今突然觉得战前只有几十人口的真小村,却无比重要了起来,到底怎么重要却又说不出口,这种反差感也着实将戏剧性拉满。
当然,我们无意去多聊这些变色龙,还是就前线的一些“村战”来讲一讲,比如说罗博季涅之战。
罗博季涅村的战前人口只有约500人,算是乌克兰村镇中不大不小的存在。如果不是处在前线要冲的话,这种小村在乌克兰一抓一大把,您要说如何重要那也谈不上。
但罗村恰恰处在俄军第一防线的要害之处,在这个关键点位上,要说罗村不太重要,那也只能是相对俄军的主防御线而言。而就罗村本身的存在,以及其在俄军整体防御中的位置,它当然很重要了。
这个村庄本身位于高地,可俯视北侧的乌军阵地,其距离乌军库班集群的前沿也只有大约5000米,由库班至托克马克的T0408公路紧贴村西向南延伸。
乌军库班集群如果想要直取托克马克,那沿T0408公路南下便是捷径,而罗博季涅村就是首个要攻克的目标。
按照正常的作战流程,乌军以第47机步旅为首的主攻部队,应当拿下罗博季涅这种前沿要点。然后在攻击俄军主防御线的过程中,适时投入战役预备队,并在战役的最关键时刻投入总预备队,以扩张战果。
然而乌军从6月7日到现在的战斗中,尽管终于攻入了罗博季涅村,但尚未将该村彻底拿下。
在以罗博季涅村为目标的战斗中,乌军先头攻击群的第33机步旅、第47机步旅、第65机步旅进攻势能被大为削弱,不得不火线休整。
作为乌军战役预备队的第10军被迫提前投入,第116机步旅、第117机步旅、第118机步旅及第78空中突击团的参战,终于让乌军在7月下旬摸到了罗博季涅村边。
然而这一轮攻势也令上述诸部折损严重,乌军被迫将战略预备队投入进来。
在近期的乌军作战中,其第46空突旅、第82空突旅以及“进攻卫队”系统的一些突击旅参战,目前终于攻入罗村北部与俄军展开争夺。
为了一个战前500来人的小村,乌军如此动兵显然也是杀红了眼。至于为何将战略预备队提前投入,其战役上的企图我们在先前分析过了,这里简单讲讲战斗层面的作用。
乌军主攻的是罗村,那我们就从罗村入手去谈。
在俄乌战场大规模的运动战结束后,双方形成了大致稳定的战线,于是在上千公里的地域逐渐实现筑垒化,双方数十万军队散落其间,互为攻防。
那么这些兵力撒下去,都是如何驻防呢?
所有点位上都撒上兵,几十万人根本不够用。俄乌两军都是在阵前布设大量雷区,然后将雷区后的居民点强化成堡垒,再在居民点之间的要地构筑工事,布置兵力。
乌克兰战场的特点是大平原,非常有利于炮兵火力的发挥,但反过来说双方都要提防对方炮火的杀伤。
双方之所以极其强化居民点的设防,其实跟居民点的屯兵、用兵之便有关。
乌克兰的村庄几乎是清一色的低层建筑,而且房屋密度不大,基本都是沿村内的几条道路分布;整个村内往往被道路分割成若干“小块”,而每小块之间则是各套房屋环绕其间;房内普遍都有地下室,房外则有林木簇拥成团。
这样的村庄布局使得即便人口不多的小村,其村庄面积往往延展很大。
以罗博季涅村为例,其南北最长超过2公里,东西最宽也有1.4公里左右。村内房屋的地下室经过改造后,可作为屯兵所;而村内纵横的道路,又方便转运兵力。
这样的话,俄军在罗村内既可屯驻相当兵力,又可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乌军炮火的杀伤(实际上乌军在防御中也是这么干,而且比俄军更甚)。
村庄内驻兵如此,那村外又如何呢?
一般而言,除非万不得已,俄乌两军都不会在大平地上构筑工事并常驻兵力(通常在要害处会有工事,但看情况随机布置兵力);其在野外的兵力多配置在林地和树线内,尽可能有所伪装并减轻炮火杀伤。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战事烈度高的区域,林带内必然有双方的据点。
俄军在罗博季涅村的据点,是作为其前沿核心存在的,在罗村的周边便有俄军的若干班排级据点分布于林带之中,并以罗村为纽带形成防御体系。
但需要注意的是,俄军的防御体系不以步兵坚守为核心,而是炮火杀伤为主。
乌军在攻击过程中,并不能直接冲到俄军有兵力布防的这些点位,而是要先穿过雷区才行。
雷区存在的目的是什么?
它并不是直接摧毁乌军全部,而是与支撑点的俄军协同,给对方造成一定杀伤之后,迟滞其攻势,随后俄军在后方的炮火发力,将其大量杀伤于阵前。
如果乌军攻击群克服了雷区和火力杀伤,直接冲到俄军的支撑点,那守军一般不会与乌军展开近战交火,而是会退往下一地带,重复上述过程。
罗博季涅村到乌军的阵地前沿只有5000米,而这段路乌军整整攻了70天,可见进攻作战之艰难绝非网上渲染大捷那般轻松。
但换句话说,乌军终于一步步攻入罗村后,先前的那些障碍带、支撑点的作用也就消失了,两军将进入村战环节。
村战环节是炮兵和步兵硬实力的比拼,双方炮兵除了支援一线作战外,主要任务是阻滞、杀伤对方后继部队的投入;村内直接参战部队的成败,往往得益于炮火的支援力度以及本部投入的本钱是否耗得住。
罗博季涅村作为前沿要点,俄军尽可能还是想保住的,但罗村本身作为前沿阵地的特性,又决定了俄军并非死保不可。在村内工事消耗以及步兵承受一定伤亡后,俄军就可能退到下一防线据守。
但对乌军来说,打了2个多月将战役、战略预备队均投入进来,一个村子都打不下的各方面影响是在太坏,罗村是志在必得。
因此尽管乌军目前对罗村的攻击被屡屡打退,但我们还是相信随着乌军预备队的持续投入,罗村还是可以绞得下的。
如果乌军吃下罗村,整备村内工事后,这里便可作为乌军的前沿屯兵点和转运基地可用。乌军很可能会进一步向南边的新普罗科皮夫卡攻击,这里会是仰攻高地,并不好打,但一旦拿下乌军便有高地作为依托,可以组织向南攻击俄军主防御线的战斗了。
如果南向攻势不利,乌军极有可能转向西向科帕尼方向进攻,以吃掉俄军大片的前沿防御带,至少在战果图上显得好看些。
当然这一些的前提还是乌军吃下罗村为要,自7月下旬乌军摸到罗村周边至今,已经过去20天时间,如今乌军在猛攻罗村北、东,其余部分何时吃下,并消耗怎样的代价,我们也可持续关注。
争夺高地?呵呵,这是啥年代的套路啊?哈哈哈
美国人快向乌克兰出兵啊!美国人快向乌克兰人提供f22和f35空军战斗机啊!乌克兰人在呼唤你们啊!乌克兰人在呼唤你们!
1979年至1989年,十年阿富汗战争,拖垮了前苏联,致使1991年前苏联解体,俄乌冲突就是当年的历史剧重演,俄罗斯老毛子,它们早晚得思念欧洲旧家乡,回它们欧洲老家去,1991年前苏联解体,当时把俄罗斯老毛子一夜打回解放前。
哈萨克族民歌:(加尔加尔),乌克兰的勇士们,为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勇敢战士,祈祷和歌颂吧,民歌:(加尔加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