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我要讲述的这一场战役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听过,但说出来大家可能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由于国军情报失误,一个营400多人孤军坚守古城,面对日军68师团两个旅团共计8个步兵大队1.2万多人在坦克重炮攻击下,依靠坚固的城墙激战7天7夜,日军非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而且还被击退,可以说这一战堪称堪称8年抗战当中,敌我双方进攻和防守比人数的记录保持者。
然而当8天后的清晨一缕阳光照射到古老的城墙上的时候,面对着眼前景象,赶来的援军也只有对他们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以表达他们内心无言的震撼...这一战过后,全营壮烈牺牲,而日军在城墙下则留下了高达1500多人。
可以说,这一仗的激烈程度要远远超过四行仓库当中的800壮士(实际是400多人),这一战为何打得这么猛?这跟这支部队的战斗意志是分不开的,而他们正是来自于鼎鼎大名的抗日铁军。
(纯原创码字,需要查许多资料,欢迎各位发财的小手点点赞和关注呀,蟹蟹~解锁只需5秒即可关闭,免费勿需担忧)
代号“激昂”中的主力团172团:这是一支传奇之师,从淞沪会战打到雪峰山一直未缺席,历任长官都是狠人172团作为58师的主力,该团的历任长官以及历经的作战次数堪称74军当中的佼佼者。
1>历任长官之上校团长柴意新:常德壮烈牺牲
而接下来的这位172团的上校团长,他的作战经历资料比较少。
但可以明确一点的是,这个人的硬气程度丝毫不比廖龄奇差。
他在58师172团的时候作战表现勇猛,有那种随时为国捐躯的气势。
后来被余程万看中,亲自跟廖龄奇索要,然后把他调到了57师参与了常德会战。
在常德保卫战当中,57师8000多人与日军的4万精锐激战了16个昼夜,最后这名曾经的172团上校团长柴意新,在如今的常德市市中心纪念碑以北的300多米处,为了抵抗日军的突击队针对57师指挥部的围攻,他带领着最后的一个营壮烈牺牲,而后他也被追赠为陆军少将。
如今这条街道被命名为柴意新路,这里还有“柴意新将军殉职处”的标记。
常德市的柴意新街道
2>历任长官之上校团长蔡仁杰:捞刀河和漆家河,激战13师团九昼夜
蔡仁杰是湖南常德人,在1943年的常德会战当中,蔡仁杰当时的防守阵地正好位于常德和武陵源之间的中间地带。
而他带领的172团将近3000多人,就一直驻守在捞刀河和戚家河的沿岸。
当时军长王耀武和师长张林甫交给他的命令,就是让他的团坚守在捞刀河这一带,严防日军第13师团从武陵源中间串入到常德,阻挡他们跟围攻余程万的横山勇会合。
蔡仁杰作为湖南常德本地人,他带领的这个团一直坚守,并跟日军13师团发生了多达19次的冲锋和反冲锋作战,最终牢牢的堵住了日军的冲击,没有让他们跨过捞刀河一步。
这一战后,蔡仁杰也受到了当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中的嘉奖。
此后,蔡仁杰升任58师少将师长,而172团接任者则是74军当中的一位中校营长明灿。
也是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官。
3>历任长官之上校团长明灿,杨文斌
明灿在这场激烈的保卫战当中是172团的团长,此战过后他升任58师的参谋长。
杨文斌,则是在今天这场保卫战当中的营长,后面升任172团团长。
4>历任长官之上校刘炳坤(后被追赠陆军少将),激战济南邮电大楼3昼夜
在抗战最后的雪峰山会战以及解放战争当中,172团的团长比较出名的就是这个刘炳坤了。
在电视剧当中也时常有他的身影出现。
因为在1947年的5月,74师在孟良崮被全灭以后,卢醒的58师172团还剩下了7个连的老兵在后方,所以当王耀武守济南的时候,刘炳坤就带着这7个连空降到了济南机场协助守城。
结果被王耀武部署到了市中心的邮电大楼。
也就是在这个地方,刘炳坤带领着1200多人跟华野第三纵队2.7万人激战了三天三夜。
最后这1200多人全员战死无一个人投降。
而刘炳坤在战死之后王耀武痛心不已,本人也被俘虏。
刘炳坤,左一
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到,代号为“激昂”的58师,这个172团是他的绝对主力。
而172团的历任长官一个个都是狠角色,可以说是宁愿战死也不愿意投降的狠人。
而且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像廖龄奇(被冤杀),柴艺兴(壮烈牺牲),蔡仁杰,明灿(这两个人在孟良崮的山洞中毙命),刘炳坤(在邮电大楼自裁)。
因此对于接下来的这一场要介绍的武冈保卫战战,也就不难理解他们为何对日军拥有如此顽强的作战意志了!
这一战堪称抗战八年防守比人数的记录保持者:一个营400多人VS日军半个师团9个步兵大队1.2万多人7个昼夜日军败退,但却几乎无人知晓(非常精彩,建议细看)1>战役前的准备,疏散居民,乡绅请愿
武冈保卫战发生在1945年的湘西会战当中,这是一场局部战役。
因为当时整个湘西会战的主力部队就是74军,而他们的总指挥王耀武也是他们曾经的老军长。
此时王耀武已经被升任为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了,74军作为这一场会战当中的主力部队,下辖的三个师分别在中路、东面和西面战场跟日军发生了激烈的鏖战。
51师的师长是周志道,他在龙潭战役当中以一个师激战日军116师团的109联队。
最后鏖战了28昼夜之后,整个109联队4000多人被全部歼灭,击毙联队的联队长(大佐级别)以下1300多人,其余被俘虏。
龙潭战役阵亡将士墓园
而51师在少将师长李琰的带领下,在东面的邵阳洞口和青岩一带,对116师团剩下的两个步兵联队9000多人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击毙了6020人,剩下的被俘虏。
至于58师则防守在武冈和武阳,铁山一带。
可当时由于情报失误,驻守在武冈的国军部队并没有获取到日军主力的进攻方向。
当时防守在武冈城内的正是58师172团的第一营。
172团的团长明灿以及营长杨文斌,最先并没有预料到日军的68师团会朝着他们的方向推进。
因为在西面和中路战场,日军已经节节败退,自顾不暇了。
他们最开始以为68师团将会前去支援已经快被打残的116师团。
没想到68师团只留下一个旅团在洞口,却带着两个旅团忽然调转方向朝着武冈城浩浩荡荡而来。
68师团的作战意图非常明显,他就想从武冈中路踏过去,沿着东面朝着芷江机场直奔而去。最开始这条路线非常的偏僻,没人会想到日军的主力会从这个方向推进。
因为武冈比较偏僻,在当时的抗战资料中有明确记载:“武冈为湘西富饶之地,农产丰富而四面道路如织,为湘西重要县城,西面峰峦矗立,纵长绵亘数百里;城郊一片平地,资水蜿蜒而过。城垣坚固,划城为二,其外城为商业区无巷战及固守之凭藉,内城有大、小炮台各一,系半永久工事,尚称强固。”
所以当日军68师团的两个旅团8个步兵大队,高达1.2万人向着武冈城而来的时候,当时172团的团长明灿和一营长杨文斌立即有些慌了,他们上报了58师的师长蔡仁杰少将。
蔡仁杰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上报了军长的施中诚。
另外,蔡仁杰也向在重庆陆军大学深造的张副军长汇报了情况。
而当时由第四方面军的军力部署已经成型,各作战部队已经有了自己的作战任务,正在跟日军激战,其他的支援部队根本就来不及赶到。
根据两位老长官的建议,蔡仁杰结合了武冈城墙的特点,他让172团第一营的400余人,在68团的前锋没有到达城墙之前,就用黄沙和河沙混合,然后又用当地老百姓熬成的糯米一起掺和,浇灌在了城墙上进行加固。
随后,蔡仁杰和明灿确定,像这种城墙一般的手榴弹是没有办法炸开的。
随后又将城内的守军部署成了三道防御纵深,占据各个射击位置。
在进行了以上部署之后,日军68师团的先头部队已经距离武冈城只有不到10公里了。
这时,蔡仁杰建议立即对城内的老百姓进行疏散,因为这是武冈保卫战的关键之一。
毕竟日军非常的凶残,一旦城破之后,城内老百姓很有可能要遭殃,疏散他们这也是为了预防万一。
另外,明灿还打算对城内所有的房屋据点进行清理,以避免让日军在此形成射击据点。
可当时的武冈县长还有武陵镇的镇长等人都来到了蔡仁杰的指挥部请愿,要求不要对这些房屋进行清理。
毕竟这都是当地居民辛辛苦苦建造的,非常不易。
随后,蔡仁杰也同意了,但必须让所有的居民进行疏散,以避免在日军破城之后形成更大的悲剧。
至此,68师团还没有到达县城之前,整个城内就几乎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剩下的只有58师172团第一营的官兵了。
2>兵力对比相差30倍,可谓十分悬殊
日军:
第68师团总共1.9万多兵力,师团长堤三树男中将,参谋长小合茂大佐率领两个旅团一共八个步兵大队1.2万多人直奔武冈(另有一个旅团在洞口山门和青岩一带配属给116师团作战)。
武冈敌军68师团下辖:
步兵第57旅团,旅团长黑濑平一少将,下辖:独立步兵第61大队大队长南部博之大尉、独立步兵第62大队大队长饭伏义盛大尉、独立步兵第63、第64大队。
步兵第58旅团,旅团长关根久太郎少将(58旅团也叫关根支队),下辖:独立步兵第65大队大队长天野种寿大尉,独立步兵第115大队大队长小笠原七郎大尉、独立步兵第116大队大队长铃木三郎大尉、第117大队大队长永里偃彦少佐。
中国守军防守方:74军58师172团第一营400多人。
那当时营长到底是杨文斌还是葛道?这在抗战资料当中,记录有一些差异。
后来我仔细查找了资料才确定营长是杨文斌上校。
因为当时的58师有一个参谋室的主任罗文浪,他在湘西会战当中写了一份关于58师的详细战斗汇报。
其中记录到守卫武冈的172团第一营的详细情况,并做了相关的专题讲述。
里面明确的记载,172团一营营长杨文斌上校。
其中是这样写的:“58师奉令之后,即命令172团派中校副团长以及营长杨文斌,配合其中的工兵分队对武冈城进行工事修筑,并配合雪峰山主战场的其他主力之作战...”
通过对罗文浪的战报记录,可以看到一营的营长并不是网上所讲的葛道,而是杨文斌。
而这也跟武冈保卫战之后的172团团长的人名是一致的(第一营战士全部阵亡,只剩下杨文斌和身边的几个营副得以幸存)。
由此,当日军第68师团的8个步兵大队朝武冈而来的时候,172团第一营已经做好了与城共存亡的准备。
他们当中的很多战士都写上了遗嘱,因为他们深知这一战几乎是没办法幸免的。
可见当时这些精锐王牌的战士,他们已经得知了自己接下来的命运,但他们依然视死如归,没有一个人退却。
武冈城
而且根据日本后面的战场记录,也有一些详细的记载可以印证以上的情况。
在4月19号到23号,68师团的师团长堤三树男中将决定将师团的指挥部设在武冈。
随后提出所谓的作战指导:
“师团长得知国军的兵力情况后,判断全面形势比预期还要有利,于是定关根支队的前进配合扩战果...从南北面进行大迁回包围,把当面的重庆军主力消灭在武冈城内!并且要尽快,以配合其他师团对芷江机场的攻占!”---《日本昭和二十(1945)年的中国派遣军第2卷第1分册第19页“芷江攻略战”记录》。
而在我方的详细记录中也有所记载:
“武冈城据点之战斗。4月23日进犯蔡家塘之敌二千余,24日遭我痛击后退至云山,其一部千余向西窜去。
随后敌再兴攻击,企图挽回颓势,迄25日不逞,26日一部复北窜白果庙。27日,山口桥敌绕窜白果庙会合,其主力于占领白果庙之同时,一部经忠义亭绕至北门,主力窜水、早两西门,向我武冈城攻击。同时、该城东南之敌千余亦迫近城郊。东、南、西三面被围,战斗惨烈。
我守军172团第1营利用既设有利工事,与敌奋勇战斗,予敌迎头痛击,敌无法得逞。28日,敌复以炮火掩护,四面围攻,并于夜间向我各城门愉袭,我守城将士沉着固守。迄5月3日止,已激战七昼夜,我武冈城仍屹立如故,而敌则伤亡甚重。
残敌虽仍不断攻击,以图最后一逞外,并以一部向山口桥以西窜去。7日,敌自知大势已去,攻坚徒劳,况以我友军到达,山口桥、李溪桥之敌均被我击溃,逐〔遂〕不支,向北溃退,我名城始终确保无恙...”-----《罗文浪之74军58师湘西会战战斗详报》。
可以看见当时日军的进攻非常的猛烈,而守军在武冈城内以400多人抵抗了日军8个步兵大队7天7夜的猛攻。
但有一点要提出,湘西会战之时,74军已经配备了美械装备,当时该营的400余名战士配备了大量的美式汤姆逊冲锋枪以及火焰喷射器。
再加上开战之前对武冈城墙的加固,即便日军有坦克和重炮对城墙的轰击,虽然出现了几个缺口,但是城墙依然没破。
而日军的攻城部队更加的疯狂,他们利用了集团冲锋的战术并派出了大量的敢死队。
他们让这些敢死队员携带着炸药包想要将城墙炸出缺口,以伺机突进。
当他们刚刚到达城墙下面的时候,守在城墙上面的士兵立即利用汤姆逊冲锋枪进行扫射。
一时间,日军的敢死队和攻城部队遭到了很大的打击,只能在城墙上留下了数百人然后灰溜溜的后撤。
日军68师团的师团长在得知到这种状况之后也是非常气恼。
他亲自在此坐镇,但却始终没有寸进,这让他气急败坏,完全不敢相信。
抗日铁军的抵抗意志竟然如此的顽强,在人数相差这么悬殊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力战不退。
然而日军并没有放弃,在这7天7夜当中,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轮流的派军对武冈城墙进行了猛烈的突袭。
而另外一边,58师的师长蔡仁杰和172团团长明灿也几乎是不合眼的进行指挥。
他们内心非常的着急,并频繁的发电向第四方面军的总司令王耀武以及74军的军长施中诚求援。
王耀武在得悉了武冈保卫战的惨烈程度之后,立即严令周围的友邻部队加急向武冈驰援。
当时驰援武冈的时候,国军的第94军,当他们赶到了武冈城外围大约20多公里的时候,开始与日军的一个大队遭遇。
随后,他们对日军的115大队在武冈城东面的白沙庙阵地进行了猛烈的攻击,以突破他们的包围圈。
日军的68师团在得知援军赶到之后,立即派遣了正在攻城的117大队进行阻击。
随后,国军第26军44师也从遂宁梅口一带朝着武冈城赶来。
然而,直到此刻日军始终没有攻下武冈。
他们在城墙上已经累计留下了1500多人,可以说损失十分惨重。
随着,王耀武继续命令周围的支援部队快速朝武冈靠拢。
68师团的师团长意识到,如果这个时候不撤退很有可能会被包围。
因此在历时了7天之后,日军以高达两个旅团8个步兵大队1.2万人,对武冈城进行的攻袭始终没有得逞。
除了营长杨文斌和几个营副和参谋幸存之外,172团第一营400多名人全部阵亡。
可以说,这一仗比发生在淞沪会战当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更为激烈。
而四行仓库被很多人得知,但是武冈保卫战却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是陷入沉思。
事后,172团的团长明灿被升任为58师的参谋长。
而中校营长杨文斌则被提拔为172团的上校团长。
至于蔡仁杰和明灿后来的事儿,在我上几篇文章当中已经有了一些阐述。
他们在1947年5月,在山东孟良崮山洞当中和张灵甫一起毙命于山洞内。
蔡仁杰和家人
随后,明灿被运到了湖北的老家,蔡仁杰则被运回到了湖南常德鼎城区的斗姆湖街道。
在后面都遭到了严重的损毁。
蔡仁杰和明灿还被瓦出来过,族人在深夜抢回,偷偷安到了荒郊野区遗股才得以保存下来。
好了,以上就是武冈保卫战这个抗战故事的全过程了。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留言区讨论,感谢大家看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