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年-1869年,清咸同年间发生在贵州平越的“黄号军农民起义”

幻丝说历史啊 2024-09-21 17:00:34

【编者按】平越直隶州:明平越军民府;清嘉庆3年改为直隶州,治平越城(今福泉),领瓮安、湄潭、余庆三县;民国3年改本州为县,解放后易名福泉县。

平越直隶州总图 来源《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

平越军民府,东北至偏桥卫百八十里,东南至都匀府百里,南至新添卫七十里,西北至四川遵义府三百五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宁府四千二百二十里,至京师七千五百里 。

《禹贡》荒服地。秦为黔中郡地。汉、唐为牂牁所据,叛服不常。宋为羁縻蛮地(《通志》:宋嘉泰初,土官宋永高克复麦新地,亦内附,号黎峨黑等寨。元置平月等处长官司。按《元志》有平伐、月石等处长官司,属播州军民安抚司,疑即此地矣 )。元置平月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属管番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四年,置平越卫军民指挥使司(领杨义、麻哈、乐平、清平、平定长官司五),属四川布政司,寻改属贵州都司(三十年割清平、平定二长官司属清平卫。弘治七年,又改麻哈长官司为州,隶都匀府)。万历二十七年,平杨应龙,分播州地置平越军民府,与卫同城而理,领卫二、州一、县三、安抚司一、长官司一。今仍为平越府。

府山溪深险,苗夷环伺,介黔、播之肘腋,为楚、蜀之藩维。万历中,分道讨播,平越其北出之要也。事平,置府于此,厚襟带之防,成崎角之势,屹然雄镇矣。

——来源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平越州境图 来源《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

清咸同年间,平越各族人民的反官抗暴斗争,其持续时间之久,参加人数之多,影响范围之广,在平越县的历史上是空前的。这场抗暴斗争,距今已有170多年了,先辈们可歌可泣的奋战情景,仿佛就在眼前。

瓮安县境图 来源《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社会更加黑暗,政治日益腐败,外患愈加深重,加上横征暴敛,灾害频繁,各族劳动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许多地方的农民被逼揭竿而起,咸丰元年(1851年)正月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广西金田起义,不到三年,发展到几十万人,占领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微、江苏等六省,于1853年3月定都天京(南京),建立了"太平天国",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在太平天国取得巨大胜利的影响下,贵州先后爆发了汉、苗、布依、水、回、彝、仡佬等十多个民族一百多万农民参加的数十起起义。平越以何得胜(瓮安木老坪人)、黎金妹(何得胜之妻、布依族、平越于坝人)、谭光前(平越五季坪人)等为首的各族农民起义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以上大坪、天鹅屯(均在今福泉县道坪区)为根据地,纵横数百里,先后占领了十多座府、州、县城,声势最为浩大。

福泉市地图 来源2001年貴州省地圖冊

咸丰年间

咸丰五年(1855年)初,何得胜与刘仪顺、贺昌明、王廷英、沈中和等以"反清复明"、"抗税抗粮"为号召,发动瓮(安)平(越)等地各族农民起义于瓮安天文,义军以黄巾裹头,称"黄号军"。同年,都匀、麻哈(今麻江)部分义军攻占了平越境的鸡场、地松、牛场、翁羊、哲五、岔河、大麻窝等地。王卡七寨苗族农民群起响应,加入义军行列。先后击毙团练文生刘国士等官丁数百名。贵州巡抚蒋蔚远闻讯,十分震惊,急令平越知州高本仁、杨义司长官金家良,调集各地团练分头阻截,同时调开州、黄平、贵定、遵义等地官兵配合"围剿"。

余庆县境图 来源《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

据《平越直隶州志》卷二十六记载:咸丰五年乙卯三月,二千余义军由都匀、麻哈入境,杨义司长官金家良及武生熊源率团到芦坪(今福泉县陆坪镇)小岩头卡堵御,西乡杨义团亦奉礼派文生刘国士率团相功;南乡鸡场、下堡一带均募练联团防守。七月二十四日,苗民义军初次攻占东乡小岩卡、翁角、羊皮、地松、哲五等地,文生刘国士及团丁王发儒等被击毙。九月十二日,苗军再次由小岩过河,袭扰翁角、羊皮一带,数日始退。十月,小岩三次失陷,苗军攻占芦坪。

湄潭县境图 来源《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

武生熊源奉命防堵东乡狗窝河、新桥营等隘口,原生奚德瑛、王金山等防堵西北乡白杨坳、牛坡等处隘口:城郊葛镜侨、五胜关、四角坡、鸭爪坝等隘口则由州城练兵驻扎,人心由是骚动。十一月,义军首领喻老满等由大枫塘一带进占西乡鸡、兔二场(今福泉县仙侨乡),王卡七寨苗民群起响应,清水江大道为之梗塞。历史资料的记述,为我们再现了当年平越各族农民威武雄壮的反官抗暴场面。

次年(1856年)正月,平越知州高本仁妄图趁义军未稳予以各个击破,调集西北乡的杨义司、土坪、上坝等团及黄丝团首沈献廷、羊场团首熊魁元,并商调贵定南北二牌的团练,围攻驻扎在黄丝、鸡冠岭等地的义军,义军首领孔老先遇难,官兵伤亡惨重,团首熊魁元父子兄弟八人及团练数百人被打死。同年八月,何得胜、贺昌明率领义军攻占了都匀府城,镇压了为虎作伥的知府鹿丕宗和在籍前任陝西布政使陶廷杰及官绅数十人。接着,挥师北上,经占麻哈县境及平越南乡摆郎、马口等地,当地东家人纷纷加入义军行列。继之,攻占了马场坪和清平县城(今凯里市清平镇)。

咸丰七年二月初九,后翰林院庶吉士丁宝桢(今织金县人)督师进攻摆郎、马颈坳、毛栗树等地,遭到义军及当地东家人的顽强抵抗,武生江锡城、团首郑克昌被击毙,丁宝桢狼狈逃回平越城内。三月初八日,义军由东乡团滩河、新桥营分兵合击,再度占领芦坪。五月,义军首领宋三元(平越牛场人)被瓮安知县刘升平诱捕入狱,何得胜、贺昌明、沈中和等,率万余义军围瓮安县城,打败了前来救援的团首方万春,救出宋三元,然后折回牛场、上坝一带驻扎。

六月初,谭光前、贺昌明率领部分义军进驻牛场、干溪、建中、中坪等地,给官兵以频繁的袭击。七月初,陈大六部义军在芦坪黎冲、大坪等地袭击刘文魁团练后,赴开州与贺昌明部汇合。九月,贺昌明在黄平金坑病逝,嘱何得胜为武安王,陈明忠为文安王,王廷英为杀人王。何得胜等当即率部围攻余庆县城。十二月,何得胜在玉华山处决清兵把总白万春。

翌年(1858年)正月二十九口,义军分兵两路进攻芦坪、地松。三月,在东乡罗坳击败刘文魁团练,又从地松经牛场至高家坳围攻瓮安县城,斩杀总兵张廷蔚。七月回师平越,攻占了南乡摆郎、苗家湾和东乡罗坳、芦坪、地松等地。九月,南乡岩下义军由岔河出发,袭扰杨义司、长冲、茅沟堡和五寨一带。十一月十九日,一股义军出敌不意,攻占了西乡杨义司。

咸丰九年闰三月,何得胜率众由余庆古佛山进驻上大坪,谭光前同时率部进驻天鹅屯。两地与瓮安玉华山形成犄角,遥相呼应。上大坪素以天险驰名,西侧清水江奔腾其下,悬岩绝壁,滩险流急,其余三面均为崇山峻岭,陡峭难攀。只有上平果一途勉可出入,但也峰回路转,卡隘重重。何得胜充分利用优越的地形,于隘口设置关卡,在险要处修筑碉堡,分兵把守。四周深挖战壕,厚垒寨墙,并配备鹿柴、蒺藜、滚木擂石、强弓羽箭、火枪鸟铳以及铁管火炮等等。寨门两侧高高竖立着绣有"奉天承命"、"统领义军"、"除暴安良"、"救民水火"四面大旗,向人们揭示了义军的政治主张和行动纲领。

他们利用山顶旧庙作议事厅,盖起大批简易房舍,安置老弱伤残,囤积粮秣军被;同时组织开荒种地,作长期打算。同年五月,何、谭两部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奇袭大麻窝、巴巴箸粮道的清军副将赵德昌部,歼灭了部分官兵团练,夺取了一批粮袜,然后又出没在西乡岔河一带,杀官惩霸,打富济贫,领导当地群众抗税抗粮。

咸丰十年正月二十七日夜,金大五带领一支义军趁夜色朦胧,用云梯从东岳庙附近爬上城墙攻入平越城内。知州高本仁、帮办同知王敬烈及陈瑛等仓皇逃遁,守备兼理游击张杰、把总李正因被击毙,守城兵勇被打死打伤者甚多。义军攻陷州城后,城外防练数百人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平越境内十余处屯营,也如惊弓之鸟,不攻自溃。仅西乡白马屯营团首王金山顽固抵抗(引自《平越直隶州志》卷二十六)。

何得胜亲率义军围攻"白马屯"(在今福泉县云顶乡大白马山),白马屯位于群峰环抱之中,海拔1200多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四面陡崖峭壁,只有一条崎岖曲径通往屯上,地势十分险要。何得胜包围白马屯后,先断其粮草水源,使其不战自乱,然后出奇兵攀岩缘藤而上,二月初三破屯营,团首王金山被歼,死者千人(包括部分遇难的乡民)。同治十三年冬,平越知州邓在镛派人收捡遗骸;修建"殉难众忠魂墓",墓前竖立的"歌功颂德碑",恰好从反面说明了这场斗争的光辉业绩。同年二月,何得胜又乘胜挥师袭击驻防大麻窝的清军赵德昌部,赵部丢盔弃甲,向贵阳方向逃窜。至此,何得胜等领导的各族农民起义军,基本上摧毁了平越境内的反动武装。发展到十多万人。

咸丰十一年(1861年)九月,清廷派遣总兵杨岩保带领数千官兵向平越州城的义军进行反扑。何得胜等为了避其锋芒,退出平越州城,但时隔不久,义军回师,清军败溃,州城复得。

同治年间

1862年,同治继承帝位,一再"谕令"贵州提督田兴恕"统领各营兵勇,星速出省,相机进剿,务必克日殄除"义军。田兴恕火速统领总兵杨岩保、参将赵德光,率万余官兵进驻平越,兵分几路从板山、牛角坡围攻上大坪。面对强敌,何得胜采用缓兵之计,一面向清军诈降,一面派人联络清水江岸的苗民义军。越六日,援兵到,里应外合,击退了的军的围攻,迫使王万祥、赵刚节等二十个营退到清水江畔清光沙、江边一带。

同治二年二月何得胜再次联合苗民义军,共约十万余众,横扫驻守清水江右岸的官兵,截断清军粮道。继而渡过清水江,攻占开州城,围攻省城贵阳。贵州巡抚张亮基急调各路宫兵辍救,何得胜旋即率部回上大返坪。

此后数年,平越各族农民义军占领平越全境,迫使清车副将赵德光退到省城,新任州邹知维新也不敢到所任职。

同治六年九月二十七日,何得胜不幸病逝于小轿顶山。何死后,一时群龙无首,竟相争权夺利,内讧日趋严重。谭光前乘机在瓮安称帝,并图谋黎金妹为后,黎将其骗到上大坪,揭穿了他的阴谋,解除了他的武装。不久谭叛投援黔川军,成为清军的忠实鹰犬。

同治七年二月,经义军各首领协议,共举智勇双全的黎金妹为统帅。四月,清政府再次调川,楚、黔三省官兵共八十余营四万余名会黔镇压。五月下旬,四川知州唐炯率同知邓琦铸、总兵刘鹤龄等部,由龙坑、江界河、袁家渡三处过乌江南下,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攻占了玉华山周围的要隘。此后,又"剿"、"抚"并用,强迫被俘义军和群众呼唤其亲属友好"应声来归"。最后由于变节分子陈绍虞的投敌,玉华山根据地终于陷入敌手。

接着,唐炯命参将唐天佑率部渡过清水江占领王卡,抄袭义军后路;派总兵唐大有率部进驻大板,堵于义军之前,他自己亲率主力南下围攻上大坪,利用叛徒谭光前在义军中的老关系,派人潜入上大坪,威胁利诱黎金妹和少数意志薄弱者。在外有强敌狠攻、内有奸人蛊惑的情况下,黎金妹、何瑞、唐粤等也于六月二十五日接受了招安。刘仪顺、秦魁榜宁死不屈,忽然带领千余人突围而去,可惜在距上大坪几十里的杨保河被俘,后押送到成都,被"凌迟处死"。

上大坪根据地虽陷敌手,但平越境内各地义军始终威武不屈,坚持战斗。同年七月十五日,苗族领袖杨阿九率领二千多义军,于牛场乌云山、旗山屯等地誓死抵抗官兵,不幸战败,杨阿九以下五百余人殉难。八、九月份,义军一部在龙井、五寨、地松、新桥营地等抗击清军后转移到东乡狗窝河一带活动。九月,东乡苗族义军出敌不意奇袭杨老(今福泉县风山镇境),击毙总兵邓鸿超、吴洪贵等。

十一月十二日,义军首领金杠杠率众攻占了杨家林的洞口屯,杀死知府马树青、委员江廷燮、团练刘承章、唐景星、唐步阶等,次日,又乘胜重创驻扎在牛场的官兵,激战中金杠杠壮烈捐躯。十二月二十七日,苗族首领李阿也领兵夺取了芦坪后,队伍扩大到五、六千人,乘胜进击巴巴箸、大麻窝、杨家林、翁巴等团练,从而截断杨老各营的粮道,给官兵造成极大的威胁。清军急忙调集大量兵力进行反扑。

据《平越直隶州志》记述:同治七年,唐炯、刘鹤龄督统官兵分路清则义军,经过大小数十战,东乡翁角、羊皮、小岩一带,陈尸遍野,血流成渠,苗寨悉遭洗劫。直到光绪年间,始由平越东乡团首甘浩义等捐资雇人收检残骨零骸,埋葬于今翁羊乡翁下村夹岩大坪路旁,人称"万人坟",甘浩义立碑志其事。碑文略云:"……地处清(平)、黄(平)、都(匀)、平(越)交界之冲,当唐(炯)刘(鹤龄)各师进兵之地,或屯破殉难,或阵战捐躯,死之兵勇不埋,尸无席裹,骨如山积。……"再一次说明了当时的悲惨景况。

同治八年(1869)正月初二日,义军一部在东乡罗坳被清兵谢鸿章击败。六月初一日,三千多义军由酉阳经大麻窝进攻牛场,为官兵蒋定邦部所败。七月初二日,苗族领袖金干千率二千余入行至杨家林,遭受官兵的伏击,牛王张老熊六千人从翁巴至牛场龙山,遭到清军副将向长曙部的袭击,张老熊等以下五六百人阵亡。十二月十二日,川军攻占了马鞍、茶山等义军据点……。一场声势浩大的各族人民反官抗暴斗争终于遭致失败。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来源《黔南文史资料》、《福泉文史资》、《福泉市志》、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2001年貴州省地圖冊》、《平越直隶州志》(清光绪),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