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提问,说上二年级的孩子喜欢偷懒,不管是洗脸刷牙,还是看书写作业,做什么都喜欢应付了事,不愿意认真对待。
妈妈是道理也讲了,哄也哄过,骂也骂过,可孩子还是老样子,一点都不愿意改变。
妈妈非常着急,想知道有没有办法能彻底改变孩子,纠正孩子爱偷懒的坏习惯。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孩子有坏习惯,家长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想让孩子改正,可就是不见效。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仔细想想,原因其实很明显。因为我们只告诉孩子“什么行为不好”,却没有教会他们“如何改变”,而后者才是改变的关键。
这就好像你给领导提交了一份报告,他只说这份报告不好,需要重做,却不告诉你哪里不好,他希望你改成什么样,你是不是会很恼火,同时又很无奈,感觉无从下手呢?
如果你真心希望孩子能够改变,并且愿意帮助他,不妨试试下面3个方法,亲测有效。
不仅效果比口头教育好百倍,还不会引起孩子的抵触,你们的亲子关系甚至会比以前更牢固。
想知道是什么神奇的方法吗?那就赶紧往下看吧。
1、明确告诉孩子好习惯的标准以孩子刷牙偷懒为例。为什么家长明明觉得孩子刷牙一点都不认真,孩子却不承认,甚至觉得委屈呢?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分歧,是因为家长和孩子对“认真刷牙”的标准不一样。
假如你希望孩子能提升目前的刷牙标准,不是把牙刷放进嘴里捣鼓几下就算刷完了,那就得先明确你想要的标准,把它们白纸黑字写下来,并且解释给孩子听。
当然,这个标准应该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一开始就把你刷牙的标准作为孩子的范本,他肯定做不到。
你可以先规定孩子,牙齿的每个面都要刷5下。
首先是门牙,然后是左边牙齿的外侧、咬合面、里侧,接着是门牙的内侧,最后刷右边牙齿的外侧、咬合面和里侧。
直接口头讲给孩子听,孩子很可能会一头雾水。我们可以亲自刷给孩子看,然后拿着孩子的手帮他刷一遍牙齿。也可以找模型显示给孩子看。
确保孩子真的了解我们的标准后,再让他自己刷牙。
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不事先把标准定下来,孩子是不可能做到让我们满意的。
孩子也会因为大人的频频指责觉得委屈,不愿意改变。
2、给孩子提供指导和帮助想要孩子把事情做到位,大人一定要主动给孩子提供支持,不要奢望孩子仅凭自己的力量就能完美达到我们的标准。
具体怎么提供帮助呢?还是拿刷牙举例子。
我们既可以亲自给孩子演示怎么刷牙,也可以找绘本、视频、模型等资源,帮助孩子掌握刷牙的技能。
同时,还可以让孩子挑选喜欢的牙刷、牙杯,观看同步指导孩子刷牙的动画片、视频,来增加孩子刷牙的乐趣。
对孩子来说,有趣是非常强大的一种动力来源。
我们家长要学会善用这种动力,不要总是很严肃地让孩子做这个,做那个。
3、明确奖励和惩罚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当孩子执行某项行为后,如果能获得即时的正面反馈,他就有可能增加这项行为出现的频率。
反之,如果没有获得即时的正面反馈(行为出现很久才奖励),甚至得到了消极反馈,行为就可能减少。
尤其是在习惯培养之初,给孩子及时的正面反馈很重要,能帮助孩子坚持下来。
你可以在孩子刷完牙后立刻给他鼓掌,称赞他刷得认真、仔细;
可以准备一张打卡表,认真刷一次牙就贴一颗小星星;
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刷牙,用快乐的亲子陪伴奖励孩子。
特别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孩子完全达到你的标准才奖励他。只要孩子在进步,在靠近你的标准,就应该及时奖励孩子。
当然,有奖励就会有惩罚。
如果孩子没有刷牙,或者刷得很敷衍,也应该有对应的惩罚措施。比如扣掉一颗星星,或者告诉孩子你很失望。
和标准一样,奖惩措施也要和孩子商量后白纸黑字写下来,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不然就没有公正性和威慑力了。
以上3个方法适用于培养孩子的任何好习惯。
不管是生活技能、家务劳动,还是学习、运动,都需要先明确标准,然后提供帮助,最后给予及时的正面反馈。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不愿意做,而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与其口头挑剔孩子,不如实打实地帮助他学习和提升技能。
能力跟上了,孩子自然愿意好好表现,你说对吗?
我是小样妈,复旦硕士,早期教育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著有《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
欢迎关注我,和我一起高质量带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