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泪的画像
王雪岩
2015年暑假的一天,我去找漫画家赵雪峰老师,请他为我们学校的校刊《小草》画插图。彼时他正专心致志地画一幅国画,“丰子恺先生”跃然纸上。赵老师是著名漫画家,在他的万余幅作品中,国画并不多见,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忍不住和他聊起来。
我们都是先生的粉丝
赵老师开心地告诉我,他受邀参加11月14日在泰州举行的“弘丰书画研习会成立大会”,组委会想搞个画展,是跟成立大会配套的一个活动,他这幅算是画展的见面礼了。
先睹为快,我好高兴,作为妥妥的“丰迷”,我知道丰子恺先生是享誉中外的漫画大师、散文家、书法家、翻译家、艺术理论家、装帧设计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组织发起了“中华美育会”, 给开明书店设计店徽,参与创办《美育》杂志和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那可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集美术、音乐、手工艺于一体的艺术师范学校,为我国近代新音乐和后续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成功示范和积极探索。先生的画别具风格,有着深厚的国画根基,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生动的形象,童趣盎然,雅趣洋溢,飘逸着仙风道骨,乃人世间至高境界。先生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影响很大,被选入中小学课本,那平易的文字,纯真的画风,温柔的悲悯心,都发散在先生笔下……
听我这么说,赵老师遇知音般放下画笔,异常严肃地说,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大家,最让我产生画他冲动的是先生的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身份,这里面有个育人的问题,先生热爱教育,你看看先生做的事,办学校、办杂志、办书店,哪一件不与教育有关?从行业划分来说我忝列门墙,先生的画完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身边的小事,来源于别人感觉不到的幽默,这与我们许多漫画家有着最强烈的区别。
皴擦点染,赵老师拿起画笔边画边说,我多次去嘉兴桐乡先生的纪念馆,瞻仰先生,丰富心灵。先生提倡的“文舞并重、德艺双馨”的教育思想,“捍卫童心、健全人格、提升品味、拓展视野”的教育之本,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画里面有先生的影子
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赵老师停下画笔,从画夹里拿出两幅画,用沾了墨汁的手指着画面说,这是我为桐乡凤鸣小学画的《凤鸣校园——快乐的童年》和《凤鸣传统——助人为乐》,“凤鸣”的图案就是这所小学的校徽,凤鸣小学也叫丰子恺小学,我们应邀去学校参观,孩子们给我们表演节目,学校继承了先生传统,以先生的绘画为主题进行歌舞创作,我把先生的画运用到创作中,给凤鸣小学画了一组画,这两幅都是第一稿,一直留着。
赵老师作品《凤鸣传统——助人为乐》
赵老师作品《凤鸣校园——快乐的童年》
“折得荷花浑忘却,空将荷叶盖头归”,细看画面,赵老师二度创作,巧妙挪移,把雨天折一扇大荷叶当斗笠盖在头上的创意用到了助人为乐的小学生头上,小家伙赤脚打伞,雨中护送一对母女。还有一幅是玩耍的场景,有《瞻瞻底车》的影子,孩子们把两个大蒲扇当轮子,拿着蒲扇像骑自行车似的往前蹦,童心爆棚,惹人发笑。赵老师心悦诚服地说,这种如京剧马鞭的意象联想是生活中非常童趣化的细节,在先生笔下就变成幽默,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写照。
这两幅画真好看,可以给我们的校刊《小草》当插图吗?我问赵老师。没问题,他爽快地答应了。转而问我,你知道前几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漫画人间——丰子恺的艺术世界”吗?我当然听说过,据说当时的观众有几十万之多,每天都摩肩接踵,人流如织。赵老师感慨地说,先生的画之所以反响这么强烈,就是因为他的作品来源于生活,他在生活当中截取一小点儿场景进行创作,这些场景往往被漫画家们所忽略,他却能十分灵敏地捕捉到,先生的画很少涉及政治,涉及重大的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漫画题材,却能一滴水见大海,先生的画主题虽小,反应的社会面却十分广阔,且具有深厚的社会底蕴和长久的历史存在价值……
用在《小草》上的插图
滴下敬仰先生的泪水
说到激动处,赵老师的泪水夺眶而出,尽管频频擦拭,也有两滴落到纸上。我长吁一声,为画废感到遗憾,赵老师连说不打紧不打紧,一定要画完,每画一次,对先生的敬仰就加深一次,每画一次,自己的内心就充实一些。眼见赵老师画得那么认真,那么虔诚,把对先生的爱和敬仰都画到了画里,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跟着感动。
细看,赵老师这幅《丰子恺先生》是画中画,画面上先生也在画,白头发,白胡须,戴着花镜,左手抚纸,右手执笔,在画《喂马》。赵老师用一种近乎大特写的手法把“先生在画喂马图”放到画纸上面,画纸下面一小部分画了《瞻瞻底车》《阿宝两只脚 凳子四只脚》《提携》和《春日游杏花吹满头》,良苦用心,一目了然,只为致敬经典,缅怀先生。
赵老师作品《丰子恺先生》
我拿起那幅带泪的画像,爱不释手,赵老师说再给我画一幅,我说不用了,就要这幅,它沾着你的泪,是你崇敬先生的见证。赵老师见我不撒手,又去书架上找了两本“藏品”送给我,一本是“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丰子恺书画集《卖花人去路还香》,一本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丰雨编的《丰子恺家书》。我一页页翻看,先生犹在眼前。
赵老师送我的《卖花人去路还香》
赵老师送我的《丰子恺家书》
思先生之情“丰”拥而至
我拿着参展的《丰子恺先生》,顺路去帮赵老师邮,一路走着,想了很多。先生有颗菩萨心,从石门湾带一只鸡到杭州云栖放生,不忍鸡脚被捆,把鸡放到长袍里,外面用手兜着,引得路人注意,巡警盘查;先生为人正直,教导子女先学做人,后谈学问艺术,为人要正直坦率,绝不可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家里买了电视机,先生让放到楼下客厅,便于邻居过来看;凡事自己动手,不要保姆伺候,得知保姆高血压,每天督促其午睡,还包下保姆的医药费,视若家人;先生做事认真,教导子女与后辈珍惜生命、珍惜时间,努力多做有意义的事,配得起“认真”二字;先生生活简朴,桌椅皆旧,吊灯老式,一张窄小的单人床,睡至晚年;先生作画不讲究墨与砚台,毛笔好坏也不计较,有狼毫没羊毫,只用一支,用坏才换;先生一生慷慨,画作随手赠人,家中信箱常有热心读者索画,先生一般会一周内画好,回寄过去;写字写坏的纸,先生裁成长约二寸、宽约三四寸的“外公纸”,桌上有水迹墨迹用它擦干,带孩子们出去吃饭,用来给孩子们擦嘴;先生喜欢绍兴黄酒,从不喝醉,一碟豆腐干,几粒花生米,与两三好友小酌,怡然自得,其乐融融。
先生特别喜欢孩子,上海淮海中路与陕西南路交口处不远的“日月楼”,是先生住得最久的地方。每逢过年,“日月楼”就异常热闹,办家庭除夕晚会,大人和孩子都表演节目。在桐乡设计建造缘缘堂时,先生也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空地上有滑梯、跷跷板、沙坑、跳高架等,院内有竹子、大树,家里外头的孩子把它当公园,都进来玩。
先生陪孩子们寻找生活的美好,写下有趣的文字,画出生动的画面。他给大儿子丰华瞻画《瞻瞻底车》,给十二岁的女儿丰一吟画像,还把陶渊明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题写在上面,成了女儿的“座右铭”。
先生的“丰体书法”独一无二,气度宏大,气质烂漫。朱自清说:“丰子恺的一幅幅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先生是“文人抒情漫画”的开创者,画作充满了个人化视觉语言,谐趣讽幽:凳子怕脏,给四条腿穿上鞋子;玩耍起来,把蒲扇当车轮;带娃不易,抱一个,拽一个,此为《提携》;举家春日游,杏花吹满头,乐此不疲,伴娃成长……这个最懂孩子,用孩子的眼睛去发现,用孩子的心去体验,从不高高在上,始终和孩子站在一起的人,可爱有趣又弥足珍贵。试问,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这样的父亲哪个不爱,这样的朋友无可替代,这样的为人千古留名。人生若如丰子恺,生活处处皆可爱。难怪从总理到巴金、朱光潜、泰戈尔等大师,再到街边的馄饨摊贩,都爱看先生的画。画里童趣之外的禅意和人情味,不经意间就打开你的心结,解开你的困惑,让你瞬间柔和下来,与自己和解,轻松面对。因为心美,才文美,画美。不怪乎巴金评价先生时说:“我的脑子里有一个‘丰先生’的形象:一个与人无争、无所不爱、一颗纯洁无垢的孩子的心。”如果我们都能做到“童心但勿失”,岂不“乐土即文坛”。我想,这句话也适用于教坛。
做个爱孩子的好老师
我们学习先生,就是要学习先生点点滴滴、事事处处都爱孩子的情怀,不管给孩子们写什么、画什么,都能蹲下身来,从孩子的角度,以“笑话闲谈”渗透教训,看似漫不惊喜,实则有意为之。那是温暖的陪伴,是良苦的用心,抵得过世间万物。那些丰氏童话和丰氏漫画,永远温暖着你我他。
我在想,岂止诗画,先生留给我们的是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独特的人格力量,劝人为善,护身护心。如此,我也会把《爱的教育》读给我的学生们,因为我懂了,教师真善美,才能培养出具备真善美品行的学生来。尊师重教,这才是我们学习先生的内核。
赵老师作品《弘一法师》
由是,我把寄画那天定为“子恺日”,为的是不忘提醒自己,向先生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那份默默付出的爱生情怀深深地铭记在心头,付诸在行动上。
我寄出的《丰子恺先生》如约展出,而今它就挂在桐乡石门的“丰子恺漫画馆”里,在那幅画前,丰一吟女士和赵雪峰老师合影留念。
丰一吟女士和赵老师在画展现场合影
画展中赵老师和《丰子恺先生》合影留念
而我,则把那幅带泪的画像装裱好,挂在书房的墙上,站在旁边与它合影,就如同站在先生身边,和先生在一起一样。
作者简介:王雪岩,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班学员,吉林省首批认证的骨干教师,四平市第十四中学高级教师,校刊《小草》主编,多次获得国家级校刊编辑金奖,百家校园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师》《中国教师报》《语言文字报》《德育报》《中国中学生报》《美文》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百万余字,著有《温暖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