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与美酒

思聪谈社会 2024-09-24 10:08:34

老詹不会喝酒,从来不喝。

报社当记者时,外出采访应酬,酒一般是会有的。

主人桌上,摆满各种美酒,红的,白的,我一概不为所动,

自然也没有喝的欲望。

偶尔,实在推不脱的时候,面前小酒杯中,

已经斟上茅台,五粮液,抿一小口,没有感觉好在哪里。

倘若倒的是红星二锅头,老白干,喝下去,也是一样的。

白酒如此,对于红酒,更是知之甚少。

什么国外的罗曼尼啦,拉菲啦、柏图斯啦,

动辄数万块钱一瓶,到底好在哪里?

很难理解。

那天看一视频,听人讲解红酒,说到红酒的等级和味道,

这才晓得,哦,原来还有这么多名堂呀!

讲解人说,好的红酒,需要慢慢地品,

最好,杯中先倒一点儿洒,握于手心,

慢慢地晃呀晃,用手的温度,将其捂热,

这才抿上一小口……

只有这样,才能品出酒中缓缓释放出的各种味道!

有葡萄味,

有榛果味,

有花香味,

有烹烤味,

有烟熏味,

还有橡木桶的味……

甚至,能品出泥土的味,

以及那个年份的特殊味……

说得有些神秘,比较玄乎,

然而你不得不承认,人家说的,确实有些道理。

难怪听说,民间还有专门品尝红酒的同好组织,

经常聚会,一块儿体味那种细微而特殊的滋味。

由美酒想到文章。

好的文章,也似美酒,

是可以慢慢品出各种滋味来的。

比如,汪曾祺的文章,

淡雅,隽永,留下中国文字的极致美感。

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是眯皠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

昆明的胡萝卜是浅黄色的,长至一尺以上脆嫩多汁而有甜味,女同学们一边谈着克列斯丁娜.罗塞蒂的诗,布朗底的小说,一边咯吱咯吱地咬胡萝卜。

又如,朱自清的文章,

沉静,悠长,自带一种远离尘世的书卷气。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荷塘月色》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太(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再如, 梁实秋的文章,

醇厚,老辣,仿佛智慧长者讲述人生往事。

古人云,“一生能着几两屐?”这是劝人行乐,莫怕多费几双鞋。但是旅行果然是一桩乐事吗?其中是否含着有多少苦恼的成分呢?出门要带行李,那一个几十斤重的五花大绑的铺盖卷儿便是旅行者的第一道难关。要捆得紧,要捆得俏,要四四方方,要见棱见角,与稀松露馅的大包袱要迥异其趣,这已经就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人所能胜任的了。关卡上偏有好奇人要打开看看,看完之后便很难得再复原。“乘兴而来,兴尽而返。”很多人在打完铺盖卷儿之后就觉得游兴已尽了。

还有,鲁迅的文章,

深刻,犀利,恰如一把横空刺来的锋利匕首。

专制者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

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捽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高兴的人尽有,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说完这些名家,我们一般写作者的文章,

是否也有一种味道呢?

应该也是有的。

老詹的老伴杨乔,也曾写过不少文章,

清新自然,生动流畅,不事雕饰自有味。

仿佛一股小溪,潺潺流过你的心头。

老詹的朋友老李,原人民日报编委李德民,

豪爽痛快,句式很短,文章信息量极大,

阅读起来,嘎嘣脆,仿佛喝了一口烈酒。

老詹的另一朋友,原海外版副总编辑刘国昌,

沉静舒缓,气韵平和,行文娓娓道来,

仿佛一位老友,坐在桌前同你拉家常。

老詹还有一朋友,媒体同行衣者褚,褚朝新

冷峻严谨,结构紧密,文章逻辑性极强,

尤善于撰写调查类文章,深挖细查,穷追不舍。

至于其他年轻些的写作者,虽然读他们文章不多,

也能品出一种味道来。

王猪猪的幽默,风趣。

王山山的灵动,活泼。

李晓贺的朴实,醇厚。

……

说到这里,有人会问,老詹你呢,你的文章,是什么味道?

我么?嘿嘿,自从数十年前在经济日报当记者,

便给自己定下8字写作风格,

通俗易懂,举重若轻。

如果要凑成16字,不妨加上,

街谈巷议,如数家珍。

我写文章,大体就是这么个味道吧。

我追求的是,尽量把复杂的问题说简单,

而不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

要让中学生甚至小学生也能看得懂。

文章如酒,一杯自家酿制的美酒。

不知不觉,总会带上些许味道的。

到底什么味道呢?

仔细品一品,

你就知道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