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1118名中国人海外垦荒,建立起一座“中国城”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1-16 10:27:57

文 | 文史情报处

编辑 | 文史情报处

1894年甲午海战,东亚第一的北洋舰队战败,邓世昌和助手黄乃模带领全舰官兵冲向日本的吉野号,所有官兵在此次战役中壮烈牺牲。

而助手黄乃模的哥哥黄乃裳在得知此消息后悲愤不已,黄乃裳便开始参与到变法当中,为此积极奔走,可戊戌变法仅仅百天就宣告破产。

此时,黄乃裳被通缉,走投无路的他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救国之路。

黄乃裳前前后后带动了上千人和他一起去到海外,找到了一块租期为999年的地方,在这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这黄乃裳究竟有何本领可以带领上千人到海外开荒?而他们之后的生活又过的怎么样呢?

01

黄乃裳被慈禧通缉

黄乃模是福建人,他1889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后成为致远舰的副舰长,而他能有这样的成就一定和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想必黄家对孩子的管理是十分用心的。

所以,尽管黄家是个普通种地的农民家庭,但是通过孩子们自身的不懈努力都有着不错的发展,大哥黄乃裳志存高远,想要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

年幼时,黄乃裳就对知识十分的向往,即使条件十分艰苦还是坚持读书,钱不够就打零工攒钱。

1894年,勤奋读书的黄乃裳中了举人。

可当时的中国正饱受屈辱,黄乃裳希望能够唤醒沉睡中的人们,他开始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并借此寻找更多志同道合的人。

当时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正在积极上书,希望朝廷能够进行一场改革,黄乃裳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戊戌变法很快就失败了,这些上书的人纷纷被害,转眼间黄乃裳也遭到了慈禧的通缉,已经51岁的他便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那时正巧他的弟弟黄乃模在战争中英勇牺牲,黄乃裳对此很痛心,在这双重原因之下,黄乃裳回到了老家福州。

02

海外开垦荒地,租期999年

回到福州的黄乃裳看见当地的百姓流离失所,就一心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可自己无权无势,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姓们受到压迫却无力反抗,于是黄乃裳放弃了为官的想法。

他想到了另一个好的办法,那便是去国外寻找一片世外桃源,带领乡亲们在那里生活。

黄乃裳将东南亚一带作为自己的目标,可具体的地点他一直都没有想法。

女婿林文庆下南洋经商,常常游走于中国和新加坡之间,对这些事情还是有一些了解,他建议岳父黄乃裳可以考虑砂拉越地区,那里人烟稀少,荒地很多,政策也不错。

于是,黄乃裳实地考察了拉让江流域的气候和土壤,他觉得诗巫这里丛林茂密、林尽水源,当即就和这里的酋长签下了长达999年的租约,面积为8278km2。

这份条约里面规定:荒地被开垦出来将改名为新福州,不能干涉彼此的生活,来这里的人也不用服兵役,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黄乃裳是港主,他给这片荒地取名新福州,一来是为了给来到这里的人一种在家的感觉,减少他们的思乡之情。而来一个新字,表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向往。

中国在那时签下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较之下,这份租约是很平等的。

03

带领1118名乡亲来到诗巫

1900年,黄乃裳带着租约回到了福州,号召乡亲们一起去大干一场。

此消息在国内传开的时候,引起了民众的一片哗然。可是当黄乃裳开始在闽清县招工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愿意跟他一起去,害怕这是有去无回。

大多数人在清政府的压迫下,已经变得麻木不仁,可面对一个未知的地方,他们并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到一片鸟不拉屎的地方开荒,因为他们依旧心存疑虑,不敢轻易尝试。

不过,还是有9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勇士选择了冒险,他们和黄乃裳踏上了前往诗巫的开荒之路。

或许是处于对未知的恐惧,在半路上有人就反悔了,在清政府的剥削下还能苟活,到了国外谁知道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所以,第一批到达诗巫的只有72人,来到这里之后,他们开始修建小屋,置办一些物品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第二年,黄乃裳将第一批人员安置好后,马不停蹄的回到国内开始召集第二批人马,有了上一次的经验,这次黄乃裳招到了更多的人,共有535位。

由于这次人数较多,而且每个人的衣服很破烂,在登船的时候工作人员以为这是遇上了贩卖人口,就不准予放行,最终黄乃裳经过多方协调才放行的。

第三批移民有500多人,前前后后加起来共是1118位,他们在黄乃裳的带领下,在诗巫开起了新生活。

其实,黄乃裳的这一行为即便是放在现在也是非常大胆的,晚清时期,中国虽然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对于人口的管理还是非常严苛的,他自己就处于逃亡中,竟然还敢带着这么多人去往海外。

诗巫这里没有人类长期居住的痕迹,所有的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建房子、开荒地、开公司、办学校,一切事物都在有序进行当中。

04

想象终究是美好的

一千多位开荒者在这里辛勤劳作,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可是这里纬度低,和老家福州相比气候有所不同。

人们在这里长期生活依旧水土不服,再加上他们日夜兼程的辛勤劳作,很多人都病倒了。

可这里是一大片荒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如果想要买药就必须去到很远的地方才行,往往是药还没到,人就没了。

人们生病时根本无法及时得到医治,即便是请来了医生,也因为语言问题交流不畅而耽误了很多人。

因为当地人以马来西亚语和英语为主,而这些开荒者基本上都没什么文化,去的时间短,他们还不能够自如的表达自己的意思。

所以,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就有将近70人因病离世。

人们开始心有怨言,而且由于土壤原因,之前在老家种植的农作物并不适合在这里生长,他们还需要学习新的种植方法,生活十分艰难。

开拓者们无法自己解决便找到了黄乃裳,对于现有的问题进行了反馈,并提出了一些要求。

为应对这些问题,黄乃裳积极应对,想出了解决办法,力求每个人的生命可以得到保障。

人们在前往诗巫的时候,脑子中全是美好的想象,最不济也不会比老家的环境差,可到了才知道,这里荒无人烟,那股自信的劲儿一下就少了一大半。

不过,在问题得到解决之后,黄乃裳又加强了后勤建设,并安抚了他们焦虑的情绪,使人们重新振奋精神,为了之后的美好生活继续努力。

时间长了,人们在这里也有了革命友情,他们遇到问题会互相帮助,闲下来的时候共同回忆故乡的场景,畅想未来的生活,所以这些拓荒者的感情就更加深厚了。

05

黄乃裳再次回国干实业

1904年,诗巫的一切都步入正轨,虽然黄乃裳身处海外,但是一直都很关注国内的消息。

他在得知孙中山先生要组建同盟会的时候,便一心想要加入其中。

于是他将诗巫的一切交给了好友富雅各,自己立即与孙中山先生取得了联系,所以黄乃裳是同盟会中较早加入的一批成员。

之后,黄乃裳回到国内继续拯救黎民百姓,在家乡闽清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既主持创建学校,还担任多所学校的校长。

不仅如此,他还兴办实业,带领福州人创办工厂、制造船只,一开始他们从小木船入手,凭着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快他们开始学习如何制造轮船了。

而好友富雅各在诗巫带领着福州人开辟出了更多的荒地,也找到了适合种植的热带作物,橡胶。

马来西亚是热带雨林气候,非常适合种植橡胶,是全球最大的橡胶源产地,而黄乃裳的女婿林文庆就对橡胶有着巨大的贡献。

种植橡胶自然少不了劳动力,这一千名垦荒者吃苦耐劳,很快就掌握了种植橡胶的方法,加速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此后,他们还开始接触造船业,由于这些人的造出来的船价钱相对便宜,质量又好,在当地很畅销。

当然了,关于黄乃裳离开诗巫的说法不尽相同,有人说他是因为触怒了当地政府,而被赶走的。也有说法是他因为身体原因回国修养了。

至于真正的理由我们已无从考证,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和人们的不断努力,诗巫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日子开始一步步变好,这便是最好的事情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他们手中已经有了些许的积蓄,原本打算回国,可是路费很贵,而且当时国内仍处于战乱之中。

即便是回去,也是无法过上安稳的生活,于是这些垦荒者改变了想法,他们要留在这里继续挣钱,把挣到的钱都拿出来支持抗战,这也算是为祖国尽一份自己的力。

06

“新福州”现状

一百多年前,黄乃裳带领着一千多名福州人在这里开荒。

一百多年后,福州人在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所以这里常常被称为“新福州”,而他们没有忘记黄乃裳这个领路人。

1924年,黄乃裳离世,他甚至没有遗嘱,因为他没有存款也没有房产,将所有的资金都投入到开垦荒地之中,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拯救百姓之中。

当地人为了纪念当初的开荒先驱——黄乃裳,在那里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学校乃至公园。

据统计,诗巫的常住人口中有40%是华人,他们几乎都是福州人的后裔。

他们在这里生活跟在国内生活基本上没什么区别,很多指示牌上面都是汉字,还能听到亲切的福州话,吃到福建小吃,也保留了很多习俗。

尽管福州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几代,但是他们依旧会说福州话,因为有一个特殊的规定,为了不忘记自己是中国人,黄乃裳要求这里祖祖辈辈的人都要会说福州话。

诗巫这座城市如今是砂拉越州的第三大城市,这里满满都是中国风,其中少不了开拓者们的功劳。

在黄乃裳的影响下,广东的邓恭叔来到诗巫附近考察,决定在这里开垦荒地,邓恭叔开辟的地方叫做:新广东垦场。

黄乃裳的一生都在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新福州”的建立只是他起起落落的人生中一个小小片段。

中国人有一双勤劳的手,不论在哪里,只要经过我们的辛勤劳作,都能变成温馨美丽的家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