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7月30日凌晨1点多钟,一位因突发心脏病昏迷的老人被紧急送往香港伊利莎白医院抢救。
在抢救过程中,医生护士解开了老人的衣扣,发现他的身上伤痕累累,不由得大惊失色,断定这位老人的身份不简单。
老人的妻子解释说:“这些伤痕都是他抗日浴血奋战所得。”
8月1日,老人因抢救无效,遗憾离世。很快,各大报纸上都刊登了老人去世的消息,连时任国防部长的徐向前元帅都向老人的家属亲自发去唁电:“噩耗传来,至为悲痛,黄埔同窗,怀念不已,特此致唁,诸希节哀。”
那么,这位老人是谁?为何能引起徐向前元帅的关心?他就是黄埔一期毕业的抗日名将关麟征。
关麟征,陕西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人,生于1905年,19岁时经于右任推荐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分在步兵科第3队。
第3队中除了关麟征外,还有陈赓、阎揆要、杜聿明、孙元良、张耀明、黄杰、夏楚中等人,无一例外都是名将。
在军校时期,关麟征的成绩很优秀,因此毕业后的升迁速度也远超其他人,1926年已经做到了团长一职。
长城抗战1933年3月,春寒料峭,大地仍带着一丝萧瑟。已是第25师师长的关麟征奉命率部北上,作为第17军的先头部队,增援古北口抗日前线。
第17军除了下辖第25师外,黄杰的第2师和刘戡的第83师也划入第17军序列,其中第83师是三个师中装备最好的,装备了部分德械轻武器。
3月9日,关麟征和副师长杜聿明率领第25师,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了古北口。他们被部署在东北军112师的后方,准备接替防务。
112师师长张廷枢见援兵抵达,便立刻要求接替防务。不过,刚刚抵达的25师士兵们疲惫不堪,关麟征还是决定让部队休整一天,再行接防。
第二天清晨,天刚蒙蒙亮,日军便发动了排山倒海般的进攻,震耳欲聋的炮火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炮弹如狂风暴雨般倾泻在112师的阵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112师猝不及防,防线迅速崩溃,一线阵地失守,日军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来,直逼25师的阵地。
“师座,不好了!112师的阵地被突破了,日军正向我们这边包抄过来!”一名传令兵浑身是血,跌跌撞撞地跑来报告。
关麟征闻讯,顿时脸色大变,他一把抓起桌上的望远镜,冲出指挥部,举目远眺,只见远处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东北军溃不成军,正朝着自己这边奔逃而来,败局已定。
“命令第149团,立即出发,阻击日军!其他部队,做好战斗准备!”关麟征果断地下达了命令,他知道,此刻已经没有时间犹豫了,必须拼死一战!
关麟征深知战况紧急,刻不容缓,他身先士卒,亲率第149团向日军发起冲锋。
士兵们被师长的勇气所鼓舞,一个个如同猛虎下山般,义无反顾地冲向了敌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枪炮声隆隆,古北口变成了一片血肉磨坊。
战斗中,关麟征被榴弹炸伤五处,浑身是血,他身边的卫兵几乎全部战死。第149团团长王润波被日军炮弹击中,当场身亡,尸骨无存。
关麟征咬牙坚持着,不顾伤口的疼痛,继续指挥着部队战斗。士兵们看到师长如此英勇,士气大振,他们高喊着“杀啊”的口号,前仆后继地冲向敌人。
在25师全体官兵的浴血奋战下,日军的进攻终于被遏制住了。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战斗,25师成功夺回了被日军占领的高地,并将敌人击退。
这一战,25师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达100多人。
关麟征的伤势很重,由于失血过多,他不得不被送往后方医院救治,指挥权也暂时交到了副师长杜聿明的手中。
激战到3月12日,第25师已经伤亡超过四千人,弹药也即将耗尽,杜聿明感到难以支撑。就在这危急时刻,黄杰率领的第2师终于赶到了。
“报告副师长,第2师的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战场,是郑洞国旅长!” 一名传令兵兴冲冲地跑来报告。
“好!太好了!”杜聿明顿时精神一振,他知道,25师有救了!
郑洞国率领着第4旅,如同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了25师的阵地上。他们迅速投入战斗,与25师并肩作战,终于顶住了日军的疯狂进攻。
傍晚时分,第2师的其他部队也陆续抵达,军长徐庭瑶命令第2师接替25师的防务,让这支伤亡惨重的部队撤往北平休整。
战后,关麟征因功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第2师师长黄杰、第83师师长刘戡以及第25师第75旅旅长张耀明也获得了同样的殊荣,但唯独代行指挥的第25师副师长杜聿明啥都没捞着,这很让人匪夷所思。
关麟征无奈率25师撤离北平由于古北口之战的英勇表现,关麟征一时名声大噪。他率领25师奋勇抗敌的英雄事迹,犹如春风般吹进了北平城内每一所学校,激荡着无数爱国青年的心。
一时间,关麟征成了北平学生们心中的偶像,他们纷纷写信,热情邀请这位抗日英雄到学校演讲,希望能亲耳聆听他在战场上浴血杀敌的英勇故事,感受那份为国为民的赤诚之心。
面对青年学子的满腔热情,关麟征自然不会拒绝。他欣然应允,希望将自己的一腔热血传递给更多人,唤醒更多人心中沉睡的爱国之魂。他不仅热情地派出身边优秀的参谋前往各大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演讲,还派出了连长们对学生进行军事操练,希望能够帮助这些满腔热血的青年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报效祖国。
一时间,北平的各大学校都掀起了一股参军报国的热潮,无数青年学生踊跃报名,渴望为保家卫国贡献一份力量。
可是,随着《何梅协定》的签订,一纸撤退命令传到了25师的师部:第25师撤出北平,调防洛阳。
“什么?撤出北平?” 听到这个消息,关麟征如遭雷击,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猛地站起身,一把抓起桌上的军帽,大步流星地走出门外,望着北平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愤怒、不解和悲愤。
“难道就这样放弃北平,放弃华北吗?难道我们之前所有的牺牲和努力都白费了吗?” 关麟征的心中充满了疑问和不甘。他无法理解,为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政府却要选择妥协退让?
他毅然决定北上,他要当面向何应钦,这位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表达自己坚决抗日的决心,以及25师全体官兵誓死保卫北平的决心。
“报告!” 关麟征一身戎装,站在何应钦的办公室门口,语气坚定有力。
“进来!” 何应钦的声音从房间内传来。
关麟征推门而入,对着何应钦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语气沉重地说道:“报告何长官,25师全体官兵坚决反对撤出北平!我们愿意与北平共存亡,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然而,面对关麟征的慷慨陈词,何应钦却面无表情,只是淡淡地说道:“雨东啊,我知道你心中不服,但这是委员长的命令,我们必须服从!”
“可是……” 关麟征还想再争取一下,却被何应钦挥手打断。
“好了,不必多说了,服从命令吧!” 何应钦的语气不容置疑。
关麟征无奈地叹了口气,他知道,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最终还是无法改变这个残酷的现实。他对着何应钦再次敬了一个军礼,转身走出了办公室。
回到师部,关麟征强忍着心中的悲愤,召集了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宣布了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奉命,25师撤出北平,调防洛阳!” 关麟征的声音低沉而沙哑,仿佛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敲打在每一位25师官兵的心头。
话音刚落,整个会议室里顿时一片寂静,落针可闻。所有人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不解和悲愤。
忽然,有人发出了一声压抑的抽泣声,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宁静,也引发了众军官的悲情爆发,一时间,哭声震天,响彻整个师部……
关麟征心中悲愤交加,他回到办公室,奋笔疾书,给远在南京的蒋校长发去了一封措辞恳切的电报:“委座,我军若不战而退,必将损害我方士气,动摇民心,更有损委座威信,请委座三思啊!”
然而,他的这封电报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波澜。老蒋很快便回了电,电文中没有一句回应关麟征的请求,只是冰冷地重复了一遍撤退的命令。
“难道真的要放弃北平,放弃华北吗?” 关麟征紧握着电报,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他知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纵使心中万般不愿,他也只能服从命令。
1935年秋,第25师全体官兵,满怀着悲愤和不甘,离开了他们誓死保卫的北平城,踏上了南下洛阳的漫漫征途。
部队在长辛店集结,准备南下。消息传开,那些曾经接受过25师军事训练的学校师生们,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即将远行的将士们送行。
看着眼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一张张写满了不舍和担忧的年轻面庞,关麟征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这些青年学生们对国家民族充满热爱,他们渴望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保家卫国,然而,如今他们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军队撤离,将自己的家乡拱手让给敌人,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无奈啊!
送行的人群中,不断传来学生们依依不舍的呼喊声,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眼中满含热泪,目送着25师的将士们渐行渐远。
关麟征被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深深触动,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走到学生们面前,语气沉重地说道:“同学们,我们25师奉命南调,未能继续坚守在抗战前线,我深感愧疚!但我相信,中华民族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我们终将团结一心,共同驱逐日寇,收复失地!”
说罢,关麟征对着学生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转身大步离去,他的背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悲壮和苍凉……
抗日战场上的无敌关铁拳1936年12月,关麟征升任第52军军长。全面抗战爆发后,关麟征率领第52军与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在漳河南岸短兵相接。
双方先是进行了炮战,炮火过后,52军的将士们,如同猛虎下山般,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向日军阵地发起了冲锋,一时间,两军短兵相接,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
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阵地多次易手,战况异常激烈。面对日军的疯狂进攻,关麟征始终身先士卒。在他的激励下,52军的将士们士气高涨,他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即使伤亡惨重,也绝不后退半步。
终于,日军在52军顽强的抵抗下,渐渐支撑不住,开始向邯郸、武安方向撤退。
关麟征抓住战机,指挥部队乘胜追击。他得知日军在邯郸城外建有一个飞机场和一个大型油库,便决定采取夜袭,摧毁这些重要的军事设施。
夜幕降临,关麟征将军亲自挑选了一个营,趁着夜色掩护,悄悄地摸到了日军机场附近。随着一声令下,炸药包腾空而起,巨大的爆炸声响彻夜空,日军的飞机和油库瞬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此次夜袭,52军成功炸毁了日军十余架飞机和一座大型油库,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也极大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
1938年春,关麟征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承担起了侧翼攻击的重任。面对日军的强大火力,关麟征没有丝毫畏惧,他指挥部队昼伏夜出,神出鬼没,打得日军晕头转向,疲于奔命,先是全歼了日军不可一世的赤柴联队,接着又将日军沂州支队团团包围,将其彻底击溃。
在52军的强力攻势下,日军节节败退,台儿庄外围的阵地,一个个被中国军队收复。
关麟征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关麟征的一个军,相当于其他中国军队的十个军!”
国内更是将关麟征和孙连仲两位将军,并称为“关铁拳”和“孙钢头”,赞誉他们在抗日战场上的赫赫威名。
蒋校长也对关麟征赞赏有加,他曾感慨地说:“中国军队如果都像25军一样,打败日本人不成问题!”
台儿庄战役后,关麟征因战功卓著,升任第32军团军团长,成为黄埔生中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个担任该职务的高级将领。
之后关麟征率部参加武汉会战,在瑞昌附近抵挡日军19天,日军未能前进一步,连日方广播都不得不承认,日军“在瑞昌附近遭遇最强劲之敌”。
1939年秋,关麟征升任第15集团军副总司令,代行总司令职权,参加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与日军第6、第13师团在新墙河北岸血战5个昼夜,所部伤亡惨重,仅连排级军官就阵亡600多人,因有被包围的风险,遂率部后撤到长沙外围的路口鑫、永安市等地。
此时,进攻湘北的日军与中军作战之后,实力被大幅削弱,又因地形交通不便,日军后勤运输不便。关麟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率军反攻日军,他兵分几路,从正面、侧背多个方向向日军发起进攻,日军全线溃退,关麟征收复了全部失陷的土地。湘北会战结束后,关麟征因功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记一等功一次,成为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位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
此时,进攻湘北的日军虽然来势汹汹,但经过长时间的战斗,以及长途跋涉的消耗,他们的兵力已经大不如前,再加上湘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日军的后续补给也出现了严重问题。
关麟征抓住这一有利战机,果断下令反攻。一时间,第15集团军的各个部队,如同离弦之箭般,从正面、侧翼等多个方向,向日军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进攻,日军全线溃退,中国军队趁势收复了全部失陷的土地。
第一次长沙会战,关麟征因功升任第15集团军总司令,成为继胡宗南之后第二个担任集团军总司令的黄埔生。然而,此战也成为他在抗日战场上的最后一战。
随后,第15集团军被调防至广西柳州,改称第9集团军,关麟征仍担任集团军总司令。日军占领越南,滇西局势紧张,关麟征又率部调防云南,进驻文山地区,负责滇越铁路以东西畴、马关等地的边防,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退出军政界第二次国共内战爆发后,由于得罪了陈诚,加上何应钦失势,关麟征没有得到重用,被打发到黄埔军校担任校长,这样也给我军在战场上省去了一个麻烦。
1948年8月,关麟征调任陆军副总司令,次年初升总司令。几个月,他选择辞职,退出军政界,带着夫人去了香港。
1980年7月30日,关麟征在家中突发心脏病至昏迷,被紧急送往香港伊利莎白医院抢救。在抢救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们惊讶地发现,他的胸前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疤,其妻子解释说这些都是在抗日战争中受到的伤。
8月1日,关麟征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5岁,远在北京的徐向前元帅,惊闻噩耗,悲痛万分,他立即向关麟征的家属发去了唁电,表达了深切的哀悼。
8月10日,关麟征的葬礼在香港举行,黄埔军校各期旅港学员及其亲属数百人,以及新华社香港分社、全国政协等单位,都送来了花圈,表达了对这位抗日英雄的无限敬意和哀思。